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运用治理与善治理论,从我国乡村治理的历史起点及演进逻辑出发,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角度,探讨我国乡村治理的目标模式和实现路径,提出"通过乡村善治构建和谐乡村"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2.
<正>甘肃省卓尼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藏族人口占63%,是藏汉文化的交融区。近年来,全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把扶贫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推动群众“口袋”和“脑袋”一起富、“物质”和“精神”双脱贫,为乡村振兴强根铸魂。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8,(10)
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千百年来一直孕育着一方乡土风情、提高村民文化素养、凝聚乡村人心。十九大提出振兴乡村战略,在分析乡村文化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对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方面、增强乡村的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的乡村文化危机与乡村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擎华 《学理论》2009,(21):113-114
科举制的废除,直接导致了传统四民社会的解体,西方新的教育制度,在广大的乡村社会却是迷样的模糊,整个乡村在文化层次上陷入了社会嬗变的深渊中。广大知识分子试图通过教育的改变来化解乡村文化危机,并身体力行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深入剖析乡村文化危机与乡村教育的关系,能进一步凸显民国时期的乡村社会演进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5.
童年的乡村     
钟代华 《民主》2014,(4):55-56
<正>~~  相似文献   

6.
南宋乡村社会与当代中国的乡村社会发展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研究南宋乡村精英参与乡村治理的实践可以为当前乡村社会治理提供有益的历史经验。南宋乡村精英在国家的鼓励、个人利益驱动、社会文化道德教化等因素的影响下积极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事务,发挥着积极作用。南宋乡村治理经验的启示是,国家要采用相关鼓励和引导措施,要处理好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并重视道德文化教育的作用,才能实现乡村社会多元主体在法律框架下对于乡村社会的良性治理。  相似文献   

7.
在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传统的乡村共同体作为农村社会的主要结构正经历着一场潜在的变迁,因为城乡之间人口的大量流动,传统共同体正逐渐演变为两地社会.剖析两地社会,对下一阶段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今后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做好小城镇建设、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建立农村社会关怀机制、积极学习发达国家城镇化经验等.  相似文献   

8.
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与促进乡村振兴具有显著耦合关系,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有助于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有助于改善乡村社会治理和提高村民收入水平,对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独特价值。当前,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主要存在项目同质化、经营管理粗放、融资困难、人才短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等问题。基于此,今后要发展好乡村生态旅游,带动乡村振兴,应着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动产业转型提质;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增强其发展内能;加快完善融资政策措施,夯实融资保障;创新农村人才工作,强化人才支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厚植生态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由于有关法律规范对乡村关系的规制存在着语义模糊,许多规定过于粗略和原则化,从而导致规范乡村关系和村民自治的制度供给不足和制度空隙过大。本文对乡村关系规制语义模糊的表现、以及其对乡村民主建设的妨碍及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对规范乡村关系,促进乡村民主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乡村创新创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它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推进乡村创新创业有助于缓解乡村人口流出的不利影响、为解决"谁来种地"提供经营主体、开辟农民就业增收新渠道、满足居民食品消费升级需求、加速城乡融合发展以及促进共同富裕。在乡村创新创业人数不断增加、新模式不断涌现和制度环境不断优化的背景下,推进乡村创新创业要重点解决人、地、资金和公共服务供给等问题。即:要提高乡村创新创业主体的人力资本水平,实现人才引得来;完善乡村创新创业用地政策,实现经营有保障;深化农村乡村创新创业的金融系统性改革,实现资金能满足;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现人才留得住。  相似文献   

11.
乡村忆往     
李楠 《瞭望》1993,(20)
尽管离开了许多年,这片村庄常牵情萦梦,我却好不容易才重来,还得力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但毕竟又踏上了这绵延的田间小路,在扬起的轻尘中,去寻找那连成大片的古旧的木房瓦舍,那当中有一间已经欹侧了的茅屋。春欲尽,夏未来,山鲜水翠,叶嫩花初,正是这平原上最美的季节。二十多年前来德阳,也遇到这样绚丽的时候。看着晨露未晞的田畴,深吸着润湿的空气,我陡然记起第一次来时的情境。参加农村运动,劳动锻炼,字面好听,总拂不去心怀中的紧迫和沉闷。我更想起,后来带着简单的行囊临走时,胸臆中存留着许多疑虑和困惑。这些思  相似文献   

12.
乡村的歌     
春节刚过,我回到故乡淮北平原上的一个小村庄。亲友们闻讯赶来,挤满了一屋子,一直热热闹闹地“侃”到午夜才上床。 我躺在铺得软软,盖得暖暖的被窝里,却是毫无睡意。我为亲友们挣脱贫困而激动,同时又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声响震破了乡村夜间的宁静。那声音似乎很低微,但又听得真切;似乎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又象就在耳边轰鸣。夜半时分了,这是什么声响呢?我问也还没有睡着的母亲,她说:“眼下人们干的欢着呢。村西头歪老三的孩子领首包了队上  相似文献   

13.
常清潭  张雪峰  郑欣 《瞭望》2022,(5):36-37
地处姑苏城外,大阳山北麓的树山村,三而环山,粉墙黛瓦错落有致,掩映在一片苍郁之中.20年前,它还只是一个普通的村落,如今的这场蝶变,离不开彭锐及其团队的长久"陪伴".  相似文献   

14.
《瞭望》2021,(11):72-73
临安的乡村运营模式,使乡村从纯粹的农民生产生活地变成了迎接八方游客的综合体,从封闭走向了开放。乡村变活了,不再只是留守老人和孩子们的居所,乡村的内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白露到.竹竿摇.满地金.扁担挑。”每年到白露时节.在杭州临安区的湍口暖泉村落景区.来自城里的孩子们就可以与当地的村民一起.去漫山遍野的山核桃林体验什么叫“竹竿摇.满地金”。  相似文献   

15.
山西永济蒲韩乡村社区是以蒲州镇农民协会为组织载体、跨越永济市蒲州镇和韩阳镇两大镇级行政区的融科技服务、文化娱乐、学习讨论、企业运营、公益事业为一体的"综合性乡村社区"治理模式。这种模式是一种新的制度创新,代表未来我国农民组织化的发展方向。其特点:一是蒲韩镇农业协会是综合社区性合作组织而不是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二是经济合作与公共服务为组织的两大发展主线;三是自下而上与政府支持相结合。蒲韩乡村社区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农民的需求、乡村精英的引导和良性的组织发展模式及利益激励机制;其发展的外在动力是:市场推动、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和非营利组织的扶持与推动。但蒲韩乡村社区发展仍然面临着困境和问题:即政策支持乏力和法律地位缺失,组织制度困境,与农村两委及地方政府关系困境,综合性组织的管理模式和风险承担困境。"综合性乡村社区"治理模式的发展取向:国家政策法规支持和组织性质认定,完善制度建设,实现良性发展,明确协会组织与农村两委及地方政府的关系,创新组织管理模式,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村委会组织法》正式实施以来,各级地方尤其是省级有关乡村治理的地方立法也得到了长足的进展,到2003年初,各省份基本完成了有关乡村治理的地方立法工作,形成了比较健全的乡村治理的法制体系。在相关法制建设规范下,我国乡村治理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与乡村治理的实际状况相比,有关法制建设在一些方面仍显相对滞后,对此要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满足乡村治理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7.
18.
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本世纪的旅游热点和社会时尚。作为旅游经济生力军,乡村旅游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正是在乡村旅游大发展的背景下,阐释了乡村旅游的特点,分析了乡村旅游的主要类型,指出了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开发乡村旅游的几种举措。  相似文献   

19.
农村冲突的不断升级以及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使得中国农村面临着形势严峻的治理危机。农村冲突主要针对基层政权和乡村干部 ,反映了基层组织既没有发展成为代表乡村社会利益的自治组织 ,而且也没有发展成为代表国家政权利益的代理组织。基层组织与乡村社会以及国家政权的利益之所以分离 ,是因为授权来源的变化 ,自身的优势地位以及生存危机的驱使。治理和善治乡村社会 ,必须依靠乡村自治运动和国家政权建设 ,必须再造基层组织体系特别是乡镇政府 ,必须建立农民利益的政治表达机制和建立农民协会。  相似文献   

20.
《各界》2012,(12):F0002-F0002
梁漱溟,原名焕鼎,字寿铭。梁漱溟说,他不是“学问中人”,而是“问题中人”。他一生精力都用在两个问题上:一是人生问题:一是中国问题。对人生问题的追问,使他出入于西方哲学、印度宗教、中国学问,而被视为哲学家;对中国问题的求索,使他投身于辛亥革命、乡村建设,发起中国民主同盟,而被视为社会活动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