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白是中国唐代浪漫主义伟大诗人,李奎报为朝鲜高丽时代著名诗人,二人皆以好酒传名于世。而就酒诗看,李白与李奎报也有相同之处,如酒诗浪漫主义的风格、吟志抒怀的内容、“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创作手法的运用等。但就二人酒诗相异之处而言,李奎报诗歌在浪漫主义手法之外,还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因而其作品写实内容多于李白,李奎报酒诗并有援禅入诗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2.
韩国人的饮酒习惯韩国人热情好客,每逢贵客佳宾造访,亲朋好友相聚,少不了以酒助兴。韩国人喜欢喝酒,也很重视饮酒习俗。笔者在韩国生活期间有机会接触不少韩国朋友,对他们的饮酒习俗略知一二,仅就所知简介如下:一、在公务活动中节制饮酒,绝不以酒误事。在宴请外国...  相似文献   

3.
沈嘉禄 《新民周刊》2012,(13):87-87
鲁迅说过,宗教的依据在人间。照此推理,人间有多少污浊,冥界就有多少搞笑。在"雨纷纷"的清明时节说这话,纯属没事找抽。其实呢,清明并不一定要哭哭啼啼,古人就想得很明白,妞照泡,琴照弹,诗照写,酒照喝,酒还一定要好酒,杏花村的老字号。春服既成的老百姓在"欲断魂"之后,也顺便在郊原逛一逛,踏一踏青,邻家小妹如果在路边撞见一...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酒是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也是一种文化象征。韩国人对酒偏爱有加,尤其是成年男子,他们将饮酒作为日常交际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说达到了一种工作之余无酒不聚的程度,这让来到韩国的外国人既感陌生又觉好奇。本文从这个独特的视角中,细细地感受韩国酒文化浓郁的乡土气息、解读蕴含着韩国男人们喜怒哀乐的酒文化,目的在于更好地了解韩民族的整体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5.
韩国古代饮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王明星韩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韩半岛即为日本吸取先进的大陆文化的桥梁;在双方频繁的交往中,韩国古代文化曾对日本产生过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拟就韩国古代饮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作一尝试性探讨。一、须须许里与日本酒日本人素...  相似文献   

6.
应琛 《新民周刊》2023,(42):22-27
<正>百威亚太“链”动本土产业,更以场景为突破口,从酿造“好啤酒”到创造“美好生活”,为消费者创造快乐,为城市经济注入新动能。要知道,上海人也是很爱喝生啤的。彼时每逢夏天,上海的街头总能看到一群抱着热水瓶、拎着铜吊或钢精锅子在排队等散装啤酒的人。在上海,是要讲“零拷”的,不讲买的。拷散装啤酒,也从来只定点不定时。散啤没有经过巴氏杀菌,所以它隔夜就坏,因此市面上卖的绝对都是当日的酒。因为时间不确定,所以排队的人里也有帮家里大人拷生啤的小孩。他们中不乏回家路上偷喝上一口的。很多上海人的喝酒历史就是从此开端。  相似文献   

7.
单恋一生     
羊小穷 《新民周刊》2012,(20):88-88
是结束单恋的时候了。然而爱情有时候像是博弈,明明是要赢了,却发现对方其实是诱敌深入或者徒然地给了你希望。爱玛始终爱着德克斯特,可相遇并不浪漫:简单地交谈后,喝过酒的德克斯特便要求送爱玛回家。本来打算上床的两人由于爱玛的小自卑和强迫症没能如愿。极度的尴尬和窘迫,两人决定只做朋友,于是相拥而眠。爱玛觉得这是她一生当中最美...  相似文献   

8.
泸州有一个响当当的别号:酒乡。可说泸州的扬名,实是沾了酒的光。不少海内外朋友因而以为泸州的长处就是产酒与酒文化。其实泸州的魅力远远不止这些,它是一个文化灿然、物产丰异、民风醇浸,令人羡慕回味的蜀中名城。1 三省通衢达八方在四川,人们通常视重庆为川东重镇,成都于北部是扼“川陕咽喉”,泸州则誉之为“川南门户”,云贵  相似文献   

9.
鹅肝是法国人餐桌上的高品位佳肴。法国人特别喜爱吃鹅肝,把它做成熏鹅肝,可作为饭前助酒的冷盘;把它做成罐装鹅肝酱,可以和黄油、果酱等放在一起,涂在面包上夹着吃。尤其是在一年一度的圣诞节那天,几乎全国上下,家家都要品尝三样名品,其中除了烤火鸡和蛋糕之外,还有一样就是鹅肝。 既然法国人很爱吃鹅肝,从多少世纪以前开始,法国农民把养鹅作为重要的副业生产。法国农村中养的是高大的白鹅,在取出鹅肝前的大约三个星期中,不断向鹅嘴塞进大量的玉  相似文献   

10.
"莫言"的中文意思是"不说话",但实际上他的小说具有比一般讲故事的小说更具有震撼力。他的小说《酒国》以一种多视角的形式展现象征意义上的现实,让读者能够多视角地去解读中国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1.
潘文龙 《新民周刊》2017,(5):104-105
青山环抱,绿水川流,白鹭绕飞。这是湖州这座有着2300多年建城历史的国家级历史名城给人的第一印象。湖州地处长三角中心区域,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得名的历史名城,区位优势明显,是沪、杭、宁的腹地,宋代便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说。良好的自然环境、千百年来一代代人的勤奋努力,蕴育了湖州丝之源、笔之源、茶之源、酒之源的美誉。  相似文献   

12.
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笼罩欧洲的二战硝烟终于熄灭。今年,战争结束以年后,欧洲人将再一次打开历史的闸门,让痛苦、悲哀的记忆涌流。 然而,不管是当初的失败者还是胜利者,欧洲人将不再沉酒于对战争的回忆,他们更着眼于未来。纪念二战结束60周年,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来说,其意义不仅仅是一个大陆保持和平的时间记录,更重要的是它给人们带来的欧洲人致力于开启永久和平之门的深刻启示。 欧洲是一个不断产生新事物的大陆,其中不乏影响深远的制度创新。战后的历史证明,欧洲文明正以一种新的制度在延续。欧洲人用创造新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热劲消苦味     
张佳玮 《新民周刊》2020,(17):90-90
意式浓缩咖啡espresso,讲究的是一口闷。我在南欧,时不常看见个风风火火的汉子,抢进咖啡馆,"Espresso!"然后手不停脚不停等着,柜台里递出一小杯来,翻腕仰脖,"墩儿"下去了,付了账,夺门就走。冯骥才先生写老天津的酒鬼,进门喝山芋干酿的糙酒,也是这般格局。一口闷,满天星。  相似文献   

14.
崔立 《新民周刊》2019,(1):76-76
30多年没把打鼾当回事,近来方知会导致呼吸暂停,需要在全麻状态下手术“扩孔”。我不怕手术,只担心麻醉无效,因为几年前的一次肛瘘切除手术使我吃足苦头,心有余悸。一切因酒而起。我平时虽不嗜酒,但与朋友相聚时,却常常一醉方休,从没想到酒量大会影响手术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5.
屠苏酒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酒文化遗产,它既是预防瘟疫的药酒,又是元旦必饮之年酒。自东汉创制以来,因其独特的酒文化意蕴,深受钟爱且长期盛行,后又远播国外。如今屠苏酒在中国已经失传,而韩国和日本自传入后一直保留元日饮屠苏酒之习俗。这篇文章从中韩日古籍中关于屠苏酒的记载,来考证屠苏酒的创制、配方、名由、饮法、药效等,进而引起人们对中国传统酒文化的重视和反思。  相似文献   

16.
作为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一项重大社会政策的反酗酒运动是从1985年5月苏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杜绝酗酒现象》的决议之后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的。从六十年代至八十代初,苏联国内酒类消费量呈稳定上升趋势,1980年人均消费酒精(按100%纯酒精计算)已达到8.7升,比1960年增长了一倍半,这种状况引起了当局的忧虑。酒消费的剧增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例如,酗酒导致犯罪率和离婚率上升,3/4的刑事案和将近1/2的离婚案与酗酒直接有关。全国每年因酗酒造成生产、交通事故的经济损失达400亿美元。由于酒类销售看俏,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为了弥补自身赤字也跻身造酒业。1984年钢铁部和煤炭部的下属企业就生产了9亿升劣等果汁酒。凡此种种,迫使苏共领导在改革伊始之年便痛下决心,不惜调动行政、司法、组织、医疗、文教、宣传各方面的手段来打一场声势浩大的禁酒战争。官方  相似文献   

17.
中国酒生意     
一个讲究实用主义的民族,过年过节谁都不敢真送"鹅毛",拜访上级、领导、大客户,名烟名酒依然是硬通货。茅台入奢,名酒涨价……中国酒生意在春节里分外吸引眼球。周刊记者从微观入手,看看这门生意火到了什么程度。朱城(化名)烟酒一条街上,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水井坊……几十家白酒专卖店一字排开,罗萌经营的汾酒专卖也在其中...  相似文献   

18.
风靡韩国的歌屋近几年,无论是汉城还是地方,歌屋遍布韩国各地的大街小巷。歌屋亦称练歌场,是唱歌的地方。但它不同于歌舞厅,是一间一间隔着的,也不同于卡拉OK的包间,没有酒,是名符其实用来唱歌、练歌的屋子。自我娱乐形式的这种歌屋,自1991年从日本传到韩国...  相似文献   

19.
新书推荐     
《新民周刊》2012,(41):85-85
《表演与偷窥》本书是小白最新结集的随笔集,延续其上一本畅销随笔集《好色的哈姆莱特》的特点——"以男女之事的瓶子装文化之酒"。全书共分四辑。第一辑厘清印刷史、学术史、医学史和艺术史上的真相,钩沉其中的故识和趣事;第二辑从古希腊瓶画及古罗马湿壁画、马赛克镶嵌画、器物浮雕画中解读出一段段栩栩如生的性爱史和文化史;第三辑是  相似文献   

20.
阿计 《人民之友》2016,(1):34-36
<正>2015年,公共权力如何既防止缺位失责,又避免越位干预,仍是公共治理的核心议题。尤其是介入经济领域的公权行使,更是检测着"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的成色。法治经济进行时这一年,从北京街头接连惊现"假扮斯巴达勇士"、"女模裸游"的低俗营销炒作,到社交网络"拼酒"闹剧背后的白酒企业操纵疑云;从京东集团举报阿里巴巴胁迫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