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把人生比作长河的话.我和仲勋相伴58年(1944年4月-2002年5月),可算是度过大半辈子了.在这些可数的时日里,我觉得能够和我崇敬的师长、丈夫和挚友--习仲勋同志生活在一起,是无比幸福的.  相似文献   

2.
曹丰平 《团结》2011,(2):26-28
我是1990年加入民革的.1997年进入省社院培训后.才逐渐对党派参政议政工作有所认识.开始试着写提案。当时云南的旅游搞得热火朝天.而四川省的旅游资源在全国得天独厚.加之我比较喜欢旅游.因此对这一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调研和搜集资料.我向民革省委会相继提交了3件提案:《九寨沟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相似文献   

3.
在很多人眼里,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很枯燥、很单调、很没劲。但在二十三年的政工生涯中,我却经常被身边的一个个小故事所感动所温暖;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也不时为身边的同志所激励所鼓舞。  相似文献   

4.
<正>光阴荏苒,岁月如歌,转眼已过数十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迎来了她的40岁生日。蓦然回首,结识《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整整40年了,从相识、相伴到相知,这份杂志陪伴我在漫漫的人生路上一路前行。一路相伴40年,手捧杂志忆深情。凝望着邓小平同志题写刊名的这本杂志,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难以磨灭的如烟往事,总也关不住记忆的闸门……40年岁月流逝,难忘我学习的好老师。那是40年前的1983年,我身穿绿军装,在铁道兵政治部宣传部工作;那也是这个兵种存留在人民解放军序列中的最后一年、《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诞生之年。  相似文献   

5.
《瞭望》1989,(4)
我们没有想到,一次征文活动竟在读者中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到目前为止,编辑部除收到2600多件来稿(稿件至今仍源源不断)外,还收到了大量读者和作者来信。 在来信中,很多读者感谢编辑部为“小人物”们提供了一次倾吐心曲、直抒胸臆的机会,并赞扬这次  相似文献   

6.
三十多年过去,现在谁还记得"武斗"的事呢? 大约得四、五十岁以上的人吧,像我们这些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出生的人,"文革"初期属于懵懂少年,虽说没亲身参与"武斗",没有成人对"文革"的认识和判断,对中国历史上这场史无前例的"运动"仅有个粗浅而模糊的印记.但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在记忆的深井里打捞,打捞些碎光片影,连缀成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7.
我国从50年代至60年代向苏联派遣了近9000名留学生,向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派出了1000多名留学生。1948年东北刚解放,中央立即选派李鹏同志等20名学生,先入苏联中学补习课程和俄文后,进入苏联大学学习,连同战争年代送到苏联的烈士和干部子弟共43名。1951年向苏联派出了375名留学生,1952年,中央决定每年选派1000名留学生,同时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派  相似文献   

8.
张世英 《各界》2010,(1):10-12
我出生在农村,“性本爱丘山气小时受父亲——一个普通的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思想影响,喜爱老庄和陶渊明,养成了“少无适俗韵”、自命清高的性格。念初中时,便以父亲的教导为座右铭:“不求闻达,要做学问中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武汉沦陷,我离开家庭,只身到鄂西山区念高中。流浪时期的彷徨,  相似文献   

9.
林晰 《各界》2011,(3):10-13
1958年的“大跃进”与1957年的“反右派”是紧密相连的。正是“反右派”的强大政治压力,压出来了“大跃进”的荒唐岁月。  相似文献   

10.
《民主》2016,(12)
正今年是笔者的父亲金性尧和母亲武桂芳诞辰100和101周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8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笔者应《民主》杂志之邀,撰述一段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父母亲与鲁迅先生及其夫人许广平之间的友好交往。父亲金性尧,笔名文载道,20世纪50年代加入民进。18岁时曾因仰慕鲁迅先生,向其请教写作杂文,与其有过四通书信来往;鲁迅先生逝世后,与母亲一起参加过鲁迅葬礼,还在许广平先生家中校勘过《鲁迅全集》,之后还主持编辑过《鲁迅风》杂志。2007年父亲去世,周海婴先生听闻致电表示哀悼,并对我讲我父亲当年和许广平先生是关系较为密切的好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89,(20)
中国石化总公司与《瞭望》周刊社联合举 办的“我与这十年”“石化杯”征文活动,承 蒙各界作者、读者的大力鼎助,已于日前圆满 结束。征文评委会在穆青、陈锦华、郭超人等 同志主持下,于4月29日召开全体委员会议, 进行评奖,经过反复分析研究、郑重评选,评 出一等奖二篇;二等奖五篇;三等奖十篇;荣 誉奖六篇。现将获奖作品及作者名单公布于 后:  相似文献   

12.
张闾蘅  李菁 《各界》2008,(1):80-83
"九·一八"后的张氏家族   与大伯最初的见面,虽已隔了整整半个多世纪,但那一次特殊会面,却给张间蘅留下毕生难忘的印象.   "1954年,那时我正在上小学五年级.……  相似文献   

13.
华山橙 《各界》2008,(3):57-60
1966年6月开始文化大革命,首先是姚文元那篇"评现代京剧'海瑞罢官'",以后北大第一张大字报,大鸣大放,学校学生革老师的命,干部子弟整"七类分子",道一因为是"反动学术权威"的孩子,自然就挨整了.……  相似文献   

14.
1976年10月,害国害民的“四人帮”被粉碎了,全国上上下下敲锣打鼓一片欢腾。可是我和小靳庄的乡亲们,却在思想上背了个沉重的大包袱。好长的一段时间,总觉得比外村人矮一头,就连出门赶集上店都不敢说是小靳庄人。作为大队党支部书记,我的心里比谁都难过。自己犯了错误,连累了全村。心里象压上了一块磨石,吃饭饭没味儿,睡觉觉不香,整日整夜地受折磨。  相似文献   

15.
“十年经商成富翁,十年仕途得春风,十年技术成高工,十年政工一场空”这段顺口溜,是我干政工后最先听到的对政工很心酸、很无奈的一段话,至今未忘。之所以没有忘,是因为我这十几年都与顺口溜中“一场空”的工作相联系着。 或许我这人注定要端政工这碗“饭”,与政工有不解之缘。当兵四年做了三年连队文书,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职位”就与政工沾边。复员参加铁路企业工作四年多,又和政工搭上了线,接上了“电”。在企业工作21年,政工就连续干了13年。如今,人到中年,想想十几年的政工经历,我一点都不后悔,竟为这个职业选择了…  相似文献   

16.
天紫 《学理论》2008,(9):94-94
一月:你是泰月,否极泰来;你是元月,一元复始;你是端月,发轫之端;你是冠月,名冠岁首;你是初月,美好如初;你是陬月,日月会陬。  相似文献   

17.
《侨园》2016,(7)
正"文化大革命"中,人民解放军主要任务是"三支两军",即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和军训。后来由三支两军演变成四个字"制止武斗"。"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未治蜀先治"。四川省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武斗是全国有名的,规模大,时间长,人数多,损失严重。文化大革命初期,红卫兵派系多,他们在全国各地串联,到北京的人数最多。后来经过分裂重组,基本形成两大派别,即"反到底派"、"八一五派",两派都称自己是  相似文献   

18.
丰一吟 《各界》2014,(4):20-22
当时只道是寻常 春去秋来岁月忙,白云苍狗总难忘。追思往事惜流光。  相似文献   

19.
黄飞立  文靖 《各界》2011,(4):76-78
1956年,音乐学院正在准备《奥涅金》的演出,排练很紧张,忽然有一天吕骥对我说:“是不是我们也成立一个合唱指挥系?”那当然好了。他说:“那你就去筹划吧。”那时候我是管弦系主任,作曲系的和声课还在上,事情很多,所以也来不及多想。过了几日,有一天晚上开会回来,吕骥和我一起上楼,说:“怎么样,  相似文献   

20.
小小餐券反映朴素品质 1949年夏,中共中央进入北平,作为中共中央五大书记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的朱德入住中南海时,在丰泽园内中心偏西处选中了一座院子,名为“含和堂”,后又住进永福堂。彭德怀迁进中南海后,朱德把院子让给了自己的这位老副手,搬到了乙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