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层处于国家治理的前沿阵地,工作千头万绪,事务纷繁复杂。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基层忙闲不均、人员闲置的现象却较为突出。基层闲人现象的根源在于少数基层干部理想信念缺失和基层制度激励不足。推进基层闲人治理,首先要突出党的基层干部教育制度实效化,坚定理想信念;其次要遵循公务员制度科学化,厘清基层职责边界;再次要注重容错纠错制度理性化,增加试错容错空间;最后要落实基层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合理化,实现激励实效。  相似文献   

2.
3.
4.
《新东方》2018,(6)
推进农村基层治理,实现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价值目标。农村基层的有效治理有助于化解基层矛盾、修补基层生态、巩固基层政权。面对农村基层治理理念"异化"、基层治理与社会结构"脱嵌"、基层行政权力"势差"、治理效益"损耗"的治理困境,应该从矫正治理理念价值偏差、创新基层治理方式、优化基层治理结构、健全基层治理机制层面入手,实现农村基层治理的优化和乡村的善治。  相似文献   

5.
李永康  薛博  夏鸿博 《前沿》2024,(1):104-112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方针对我国基层官员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基层官员避责行为仍屡见不鲜,为我国基层治理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借助压力模型可以发现,基层官员避责行为的生成原因包括个人政治晋升形成内部压力,以及组织内部的权责失衡、府际避责催生责任压力、“乌卡时代”的风险加码和公众舆论的收紧触发外部压力,通过官员“理性经济人”的价值选择最终引发避责行为。为了防止基层官员避责行为引发更大的社会问题,需要优化组织权责结构、完善内部评价体系、建立基层官员的压力疏导与缓解机制,以减少基层官员避责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基层形式主义有何表现、何以存在?沿着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的演进来考察,当前基层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政策制定中存在的“走秀式”的调查研究、“重复式”的文件传达、“一刀切”的政策安排,政策执行过程中“甩锅式”的责任转嫁、“盆景式”的样板工程、“摆拍式”的政策落实以及政策评估环节存在的“指尖上”的任务要求、“泛滥化”的督查考核和“留痕式”的文牍主义。基层形式主义的生成演化是多种因素、多方力量作用的共同结果,既有基层干部自身因素的影响,更有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的掣肘,还有政策环境方面的制约。有效治理基层形式主义,需要系统谋划、科学安排、精准发力,不仅要紧盯基层形式主义的主体,积极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更要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着力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还要关注政策运行环境的保障功能,不断优化基层治理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7.
地铁点多、线长、面广及封闭性等特点决定了它日益成为"独狼式"恐怖袭击的首选目标,英、法、日、韩、俄等国家都曾发生过震惊世界的地铁恐怖袭击事件,规避暴力恐怖风险是安检制度实施的逻辑起点。但迄今为止只有中国实行了常态化安检。安检相对于其它防范措施的优益性、我国社会转型期风险迭加的特点,以及中国独具特色的国家安全治理制度、地铁发展的历程、政企关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传统是我国安检制度的生成逻辑。实检实施以来面临过检速度降低运营效率、安检执行质量不高、安检责任主体不清、乘客存在抗拒心理等现实困境,需要通过安检制度的系统化建构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9.
10.
农村社区文化是人化与化人的统一,由此规定着社区居民、政府、农村文化精英三个建构主体之间是一种彼此尊重、相互协调,以平等方式交往、以协商方式沟通的关系。只有改变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实践中客观存在的重政府意志、轻农民需求的做法,尊重农民在社区文化建构中的主体地位,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建构历史与当代的文化载体,才能扎实推进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为载体的基层民主实践得以长足发展,并在组织和引导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囿于诸多原因,我国基层社会治理良性机制的构建仍处于瓶颈状态。探讨当前我国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并对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的建构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无疑是当前的一项重要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12.
郭淳 《长白学刊》2021,(5):133-140
社区治理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基层党建通过引领政府职能转变、助推社区共同体发展和推动社区协同治理发展,在应对社区治理所面临的挑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我国社区治理依然面临着治理体制过度行政化、社区共同体程度低和协同治理程度不足的严峻挑战.基层党组织要真正发挥社区治理的引领作用,需要在强化...  相似文献   

13.
叶继红 《学习与实践》2021,(12):132-140
网络化治理的兴起是为了有效应对日益纷繁复杂的社会治理形势,农转居社区作为一个转型中的空间场域,交织着诸多的矛盾与问题,内在地要求更能应对复杂环境的网络化治理模式.网络化的作用机制表现为,通过对结构进行改造使结构具有弹性与开放性,通过对制度进行重塑使制度具有韧性与回应性,同时网络因充当了结构与制度的中介而对制度的绩效产生...  相似文献   

14.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囿于情感-理性二元对立的惯式,情感治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相关问题有待厘清。在探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时,作为治理对象和治理策略的情感治理,需要从主观、客观两个层面激活社会治理的情感治理能力,而核心则在于社区的情感治理能力建设。在治理路径上,发挥基层党建和技术治理作用的同时加强情感动员,共建情感共同体,对于实现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以社会转型为视角切入中国工会研究,可以看到原有工会组织体系正面临经济、政治、社会价值等层面的社会变迁所带来的诸多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工会应当从两个方面着手推动自身改革:对外而言,工会必须厘清其同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对内而言,工会作为阶级性组织必须将中国工人阶级的变化和需求作为其改革的根本依据,努力培育自身组织覆盖、价值倡导和行动扩展三大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基层治理作为中国社会整体转型的切入点和改革发展的突破口具有特殊地位。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过程中积累的种种问题集中地反映在基层,逐渐形成了治理结构困境、运行机制困境和治理手段困境。对此,只有通过治理结构转型恢复基层社会的内生秩序、扩大民众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自主空间,基于民意民情和民间规范实行弹性治理,基于法治处理治理矛盾和纠纷,才是实现基层高效治理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7.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前沿和重心,打通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必须聚焦基层治理。当前,在一些地区,基层政府面临着"接不住"与"必须接"的现实矛盾,存在"超负荷运转"的现象。为促进问题解决,应深刻认识产生"接不住"与"必须接"的现实矛盾的制度根源,并从减负赋能和提质增效两方面对基层治理进行完善,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字技术在基层社会治理的不断渗透,背离技术赋能理性的“痕迹管理”“电子衙门”“虚拟政绩”等数字形式主义问题也不断凸显。究其根源,历史路径依赖和技术治理两个变量的交织与扭曲是造成这一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因此,需要构建“理念-制度-执行-反馈”的制度逻辑框架,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以平衡技术理念与公共价值,通过制度创新推动数字治理的灵活性与有效性,通过制度治理的替代行为以弥补技术治理的不足,通过“制度-利益相关者”联动构建多元协同的治理模式。在此基础上,有益于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理念、数字技术、制度规范的深度融合,进而提升基层数字形式主义的治理效果,最终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效度、深度和温度三者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区域化党建是单位制党建的拓展和延伸,它的形成与城乡社会变革背景下基层党建格局的变迁有内在联系,它是一种具有动态开放性、地域性、多元化、社会化等基本特征的基层党建模式。区域化党建具有加强党的政治引领、突出体现服务群众、促进党建资源整合与共享、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等基本功能。在新的形势下优化区域化党建工作,需要树立新理念,建立有效的工作保障机制,健全区域治理中的党建引领机制,增强党组织服务新功能,推进区域化党建数字化、网络化转型。  相似文献   

20.
动员老年人群体参与基层治安治理既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又可以让老年人群体成为维护基层治安秩序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基层治安治理需求与供给的矛盾。老年人群体在基层治安治理中可以发挥时间精力充足、经验阅历丰富、社会威望高、熟悉基层状况等优势。“新乡贤模式”“西城大妈模式”“红袖标模式”“大喇叭模式”“守望互助模式”等五种模式是当前老年人群体参与基层治安治理的生动而有益的探索,实现了老年人群体与基层社会治安治理的良性互动,助推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