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及舆论引导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网络舆情热点是网民思想情绪和群众利益诉求在网络上的集中反映,是网民热切关注的聚焦点,是民众议论的集中点,反映出一个时期网民的所思所想.互联网在为社会个体自由表达个人意见、参与公共事务讨论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为一些有害信息和杂音噪音提供了传播渠道,网络舆情热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对网络真情热点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和谐的网络环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网络舆情信息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网络中的吃瓜舆论场已经成为公共议题讨论、公民社会参与、网络集体行动的一道社会景观。社会情感传播和信息级联效是推动吃瓜舆论场形成与演化的两个底层因素;吃瓜者的围观行为衍生出社会参与、社会动员、内容生产及话题迁移、网络暴力和舆论审判等一系列次生影响,使舆论场变得更加具有不确定性;治理舆论危机应着眼三个层面:通过知识传播弥合参与者主体的知识沟,通过构建主体之间的对话机制达成多元共识,通过构建网络公共秩序的底层生态打造协同共生、有序参与的舆论空间。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空间中的“两个舆论场”格局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呈现出主流官方舆论引导效力下降,以网络为载体的民间舆论蓬勃发展的趋势。在新时期公安工作中,错综复杂的舆论环境会传递不同声音,进而引发涉警舆情,并给公安舆论引导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如何应对新时期舆论场下的涉警舆情问题,是对公安机关舆情危机承受、临时应变、危机处置以及警察公共关系形象的严峻考验。立足新时期舆论场特点,分析探讨新形势下公安机关应对涉警舆情的新要求、新方法,对营造良好的涉警舆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public opinion"在中国主要译为公共舆论、舆情,甚至有学者要将舆情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由"public opinion"在西方的发展来看,翻译为"公众舆论"更能契合原意,指因议题产生争论,最终经过讨论而形成的结论。中国的舆情和公共舆论的解释均与西方有着明显的差异,建立起中国特色的舆情学是可能的,但还需要发展出中国独有的概念、术语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肖明清 《求索》2014,(8):15-18
当下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如何凝聚共识深化改革是社会舆论的热点。中央领导有改革的决心、政府部门强有力的推动、社会大众的广泛参与是中国新一轮改革"舆论场"的形成背景。主流官方媒体自上而下宣传改革,抢占舆论制高点;"民间舆论场"自下而上进行改革诉求,网络围观倒逼改革;"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高度融合凝聚改革共识,创造了有利于"改革舆论场"的传播环境。"改革舆论场"具有鲜明的特点:新媒体深刻改变舆论传播格局;政府牢牢掌控舆论导向;双向互动畅通社情民意。  相似文献   

6.
张鑫 《人民论坛》2020,(3):100-101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自媒体在媒介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与传统媒体不同,自媒体时代的主流舆论场更具自发性,遵循自下而上的规律表达群众的观点和期望。为有效发挥主流舆论场的作用,一方面,应以主流价值观为核心,以国家治理需求为导向;另一方面,应保证传播内容的真实性,不断丰富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7.
8.
全媒体时代不同媒介之间的全方位融合,实现了信息的最大化集成,新型的舆论场格局因势而生。网络舆论场成为公众利益诉求的流动空间,普通网民、意见领袖、市场化媒体在网上竞相发声,敌对势力利用网络散播反主流言论,传统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下降,导致网络舆论场的力量对比失衡。剖析网络舆论场力量对比失衡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是改变当前网络舆论场力量对比失衡、占领舆论制高点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网站已成为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聚集地。网络的开放互动性已经成为统战职能中政治参与、民主协商、利益表达、教育引导、关系协调的重要平台,网络舆情在政策制定方面已经产生了重要影响,逐渐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一个新途径。因此,正确认知网络舆论作用,加强网络舆情监测,积极引导网络舆论的导向,科学把握主动权,着力提升新兴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当前统一战线门户网站建设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谭双林  张韦 《电子政务》2011,(12):43-49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一定程度上代表民意的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通过分析网络舆论形成过程中参与主体在形成、传播、反馈等方面的行为,试图揭露“被民意”的网络舆论面纱下利益主体间权利与权力的博弈,并对达到制约与平衡后的网络舆论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高校网络舆论领袖的作用及其引导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舆论领袖在高校网络舆情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他们加以有效引导和管理可以维护高校网络舆情的稳定性,并促进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从舆论领袖的相关理论入手,混合使用量化和质化研究方法,对一个高校网络舆情案例进行了分析,深入剖析了舆论领袖在高校网络舆情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引导和管理高校网络舆论领袖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侯捷 《中国青年研究》2012,(2):101-103,113
一、校园网络舆情的内涵舆情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舆情是指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简而言之,舆情就是指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1]。广义的舆情通俗地讲就是社情民意,是指社会各阶层民众对社会存在和发展所持有的情绪、态度、看法、意见和行为倾向[2]。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网络舆情是舆情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是指网民或者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应用普及,我国青年学生网民数量激增,青年学生网络表达的渠道增多、网络表达更加便捷和经常,这为校园网络舆情的产生奠定了重要基础。校园网络舆情的产生发展是由焦点事件缘起,在青年学生网络讨论中发展和高涨,并逐渐走向淡化或消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突发敏感案件被网络舆情热炒的情况层出不穷,各种声音良莠不齐,真伪莫辩,如任其发展,往往会由一起普通案件逐步演化成危机事件。本文针对公安机关突发涉网络舆情案件特征及处置难点和网络舆情的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并制定涉网络舆情案件工作标准体系及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5.
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多元舆论博弈与政府舆情引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社会多元舆论场争相发声。在官民舆论场的角力、国内与国际舆论场的角力、正向信息与谣言的角力等情形下,政府应通过舆情监测、感知触点,议程设置、引导热点,系统策划、管控焦点,因情造势、融化冰点,内引外联、攻克难点,据实说理、澄清污点,在众声喧哗中让政府的声音最响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官方报纸不具备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的功能。在媒介缺失的社会环境下,公众舆论是如何生成和表达的呢?通过梳理林语堂先生《中国新闻舆论史》(英文版)的脉络和观点,可以看到我国古代几次舆论高潮的发展和特点。有关中国舆情史的考察表明:如果提供合适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古代中国的政治批判精神就会兴盛,公共舆论就能够成为一种民主力量。  相似文献   

17.
研究社会转型经济、文化、政治风险对网络舆论形成的影响是当代社会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原有社会风险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相关分析方法,通过辨析失业率、CPI、贫困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尼系数等社会风险指标与网络舆论之间的相关关系,探究了社会转型环境对网络舆论的影响,为中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网络舆论重大事件高发现象提供佐证和解释。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网络涉警舆情的内蕴风险及治理方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网络涉警舆情的演变特点和潜藏风险可归纳为网上网下联动共通,共识凝聚仍需努力;"两个舆论场"不断成熟,同频共振尚需时日;新旧媒体融合传播,事件真相扑朔迷离;境内境外热点互传,舆论掌控难度加大;舆论环境趋于优化,正负能量比例不理想共五个方面。对网络涉警舆情的治理必须立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政法领域的"四个转变"和公安工作的"六个牢牢把握",贯彻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把握话语需求与调控供给、信任需求与认同供给、表达需求与规制供给、安全需求与保障供给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9.
调查发现,在网络舆论场中,网络舆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爱国情感有着直接影响,与其爱国价值判断正相关。朴素而激进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爱国行为的普遍性特点,娱乐化色彩突出、欠缺严肃性,行为表达时有盲目是少数民族大学非理性爱国行为的主要表现,社会环境和民族成分是其非理性爱国行为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性爱国,有必要提升其网络素养,把握网络舆论工作主动权,并形成社会共同参与的合力。  相似文献   

20.
微信舆论场中主导性政治文化的消解主要表现为公民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思想的变化,导致这些问题的缘由是政治体系控制力的削弱、政治思想多样化的冲击、主导性政治认同的衰退、政治社会化功能的缺失.微信舆论场中主导性政治文化的构建策略在于,凝练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规范和引导亚政治文化,重视微信舆论场中的政治社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