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曾阐发了深刻的民主契约法律观 ,但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 ,却对经典作家的理论进行了“理论替换”。这种“替换” ,在实践中就加剧了权力制约的乏力和自由、权利保障的脆弱 ,有悖民主信念和法治精神 ,并对当下中国的民主和法治努力具有严重的制约作用。因此 ,要推进民主和法治进程 ,就必须克服这种理论“替换”及其不良实践后果 ,弘扬真正的民主契约法律精神 ,从而使法治秩序早日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2.
论民主与法治的分离与契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主与法治已成为现代宪法的主流价值追求 ,但二者间的关系却十分复杂。成功地调和二者间的价值是一部宪法融入现实生活的关键。事实上 ,法治与民主间的争论从来就没有消停过。二者在“谁来统治”和“如何统治”的问题上意见不一。现代民主与法治也存在契合的领域。现代民主是一种消极自由 ,法治则是公民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另外 ,民主虽对多数之治念念不忘 ,但却从未真正地主张过多数的权力是绝对和无限的 ,这为法治留下了作为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法治与社会》2006,(2):8-9
随着民主法治进程的推进,从“闭立法”到“开门立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立法听证在各地日渐升温,逐渐成为我国民主政治生活尤其是立法民主化进程中的普遍事件。“听证”正在从一个学术名词,转变成为中国的法治实践。  相似文献   

4.
一、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内涵和现实价值“民主”是一项政治制度,指人民当家作主,在农村就是充分保障村民享受民主的权利;“法治”是一种独立的治理目标和价值取向,体现着法律至上的精神和观念;“示范村”是指树立若干个典型的、起榜样示范作用的村子。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就是在农村为发展民主、保障村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规范村级组织各项管理制度,引导村民增强参政议政的民主意识,全面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行村民自治的一项有效载体。经过两年多来的实践,宁波市3905个行政村,有1532个村依照市县…  相似文献   

5.
法治视野下的电子民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催生了电子民主的发展。电子民主属于直接民主、纵向民主、大众民主、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民主。电子民主可以促进公民的政治参与,强化对公权力的监督,促进精英法治与大众法治的沟通,使政治生活更加民主。但电子民主也具有虚拟性、欺骗性、非理性、缺乏客观性等不足,容易陷人无政府状态。电子民主对中国法治建设具有重大的价值。但就司法而言,司法虽然应当倾听公众的声音、尊重电子民主,但同时应当注意与网络民意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民意”绑架了司法、沦落为大众非理性的帮凶。  相似文献   

6.
“良法”与民主虽有联系 ,但不能简单地在两者之间划等号。法治必然与民主相联系不符合历史实践。法治与民主联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面临诸多社会问题,为此,中共中央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社会问题的解决,法治的作用尤为重要。“法治”概念由来已久,但在转型时期,面对新的社会矛盾,应该如何解读“法治”?本文作者借助民主和宪法的概念来解读“法治”,为转型期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天津市将社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津调研和视察过程中,对天津市社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我们的做法是:一、提高认识,理清思路,切实加强对社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的领导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张立昌同志多次对加强和谐社区建设提出要求,强调要把社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并对送法到基层工作批示:“这个做法很好”。“四五”…  相似文献   

9.
论法治民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实施方略角度看,民主可区分为人治民主和法治民主两类.人治民主是社会革命后接踵而至的一种普遍现象,但不是正常的民主形式,只能作为通往法治民主道路的一个中介。法治民主有四项基本特征:立法民主;法律至上;限权宪法或权力受限制的政府;法律得到严格实施。今天我国处在从人治民主向法治民主过波的阶段.应当适应我国现阶段基本情况,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民主.  相似文献   

10.
民主法治与经济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经济的提高制约着民主法治的发展,而民主法治的状况又促进着经济的增长。正是这个原因,当今世界各国,都将民主法治与经济发展当做本国的首要课题。各国在实施民主法治战略时,都会仔细研究本国的经济基础,探索出适应本国经济的民主法治道路,实现法治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中国,依法治国的终极目标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中,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构建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我们要深刻理解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辩证地吸收国外政治制度中的一些合理成分,立足于中国国情,与时俱进,大力发展民主政治,提高公民民主意识,早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12.
民主和法治是现代理想社会的两大主题,但是民主与法治并不像字面上那么容易让人理解,因为两者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智慧的结晶。所以对于民主与法治的真正含义的理解还需要用历史的、辩证的角度来理解,而不能单单用定义来概括。本文对民主、法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尤其是民主、法治、法制三者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能够为我国民主社会的发展建立做出一定的摸索和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提升“民主法治村”创建质量,浙江省司法厅法制宣传处调研组先后赴杭州、宁波、金华、湖州、丽水、衢州等地对浙江省“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对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进行了梳理总结,形成了本调研文章。  相似文献   

14.
徐亚永 《法制与社会》2012,(30):204-20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最终目标,充分理解民主法治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完善民主法治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从人治走向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当中国人民在十年“文革”之后选择了发展商品经济、建立民主政治的战略目标时,也自然地作出了走向法治的历史抉择。因为,法治既是一种价值取向,又是商品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基本条件。只有在法治社会里,才  相似文献   

16.
论以民主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瑛 《行政与法》2010,(7):32-34
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目标,法治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稳定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法治内部的整体性和外部联系,阐明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内在联系及我国建设以民主为基础的法制国家的艰巨性。探讨了推进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陈仲 《河北法学》2011,29(5):157-162
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伟大成果,民主更多地体现着人类社会的正向价值。作为植根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理性文化和社会文明的法治,内涵"良法",是近代以来各个国家的法律实践过程和追求目标。以法治的本质属性以及民主的内在需求为视域,民主蕴涵着极大的法治功能,主要表现为民主发展的"促动"功能,民主内容的"承载"功能,民主实现的"保障"功能以及民主局限的"克服"功能等。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法治社会,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同时,民主法治又是和谐社会的构建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与保障。本文从民主法治建设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入手,分析了如何通过民主法治建设来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研究民主与法制的关系,对政治体制改革和正确贯彻党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方针,极为重要。本文作者认为,在民主与法制的研究中,应提出“法制的民主”、“民主的法制”作为法学、政治学的重要范畴。“法制的民主”与“吏制的民主”是一对范畴;“民主的法制”与“专制的法制”又是一对范畴。它们在各个历史类型的国家,都存在过或存在着。由社会制度本质决定的,真正能够实现“法制的民主”和“民主的法制”的,只有社会主义国家。当前在我国实现“法制的民主”和“民主的法制”的关键,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实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大着眼于 2 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发展 ,明确提出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后召开的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又郑重地把“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这种理论上的创新和实践上的进步 ,标志着当代中国在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的道路上迈开了重大步伐 ,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新纪元。在当代中国 ,依法治国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