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罗斯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的折桂人亚·伊·索尔仁尼琴( ,1918-)2003年底在他莫斯科郊外的家里度过了85岁生日。此时,俄罗斯总统普京向他发去了贺电。在贺电中写道:"……您的名字、您的一生与  相似文献   

2.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俄罗斯诗人布罗茨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对得主是莫大的殊荣,而且对于得主的民族也是最大的荣誉。给俄罗斯民族带来殊荣的诺贝尔奖得主迄今一共有五人:普宁(1870—1953),1953年获奖;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1958年获奖,由于他受到当局的压力,不得不拒绝领奖;肖洛霍夫(1905—1984),1965年获奖;索尔仁尼琴(1918—),1970年获奖;布罗茨基(1940—1996),1987年获奖。这五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现今只有一人还健在,他就是索尔仁尼琴。应指出的是,布氏在1991年还被推举为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桂冠诗人。布罗茨基是1987年获奖的,这年他还不到五十岁。布罗茨基荣获诺贝尔文…  相似文献   

3.
从没有一个作家让世界如此关注:89岁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终于“在经历了反复曲折的命运后离开人世”(俄共主度久加诺夫语)。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有一个人比苏联活得还长,比苏联的创建者和毁灭者更为长寿,见证了苏联创立、崛起与崩溃的历史进程,这听上去似乎不可理喻.这个人就是索尔仁尼琴,一生时光分隔于苏联与西方的伟大作家.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索尔仁尼琴的形象经历了由负面到正、负两面并存的重大转变,其原因除了中国的文化语境之外,更重要的是源于他的意识形态观和文学理念.他的政治言论、创作中的政治意识以及他所倡导的人性价值和道德诉求等对其形象的嬗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整个20世纪里,俄罗斯的政治生活一直处于政党政治极不健全的状态中,“无执政党的政治”是其最真实的写照,也是20世纪俄罗斯政党制度的最重要特征。现代俄罗斯的政党制度,是在现代政治文明和国内危机的双重压力下产生的。本文试图通过对20世纪沙皇俄罗斯和苏联时期的俄罗斯两个时期政党制度的简单描述,从历史分析中寻找今日俄罗斯政党政治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7.
二月河,原名凌解放,现任河南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副主席。他当过兵,30岁之前读完了二十四史,37岁立志写小说,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500万字的《落霞》三部曲,即《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十三卷系列历史小说。他先后荣获河南省政府首届文学奖、“八五”期间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美国中国书刊、音像制品展览会海外最受欢迎的中国作家奖等十多项大奖。2003年11月7日又获首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1999年5月的一天,江泽民总书记途经南阳火车站作短暂停留,向南阳地方领导提到二月河时说:“二月河呀,我…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产生了严重的精神危机,为了寻求解决办法,作为俄罗斯文化晴雨表的文学首先在诗歌创作上进行改革,他们开始否定理性,崇尚感性,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渴望创造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于是,俄罗斯现代派——象征派、阿克梅派和未来派相继产生,且迅速渗透于哲学、绘画、戏剧、音乐、艺术等领域。这些艺术在汲取诗歌艺术精华的同时,对文学的创作又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哈乔夫作为“20世纪的同龄人”,在他的绝笔力作《思考俄罗斯》中对俄罗斯及其文化做了独到的思考,本文通过对此书的细致阅读,梳理出利哈乔夫理论中的几个主要概念,并对其做了进一步的剖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10.
2001年11月20日,美国高盛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发表了一份全球经济调查报告《建立更好的全球经济之砖》(Building Better Global Economic,BRICs),称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为四个新兴经济发展引擎,并对这四国的经济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分析,首次提出了“金砖四国”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2012年12月1日在“21世纪世界权力结构中的俄罗斯”年度国际会议暨“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成立20周年、《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杂志创刊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俄罗斯对于国际关系体系未来发展及俄罗斯对外政策原则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拉夫罗夫认为,世界正经历深刻变化,未来世界将是多极格局,单极霸权主义没有前途.他还阐明了俄罗斯应如何应对新的形势.  相似文献   

12.
王小波,一个生前沉寂,死后辉煌的名字。一个写了《青铜时代》、《白银时代》、《黄金时代》时代三部曲的男子。那个写过,“爱到深处这么美好。真不想任何人来管我们。谁也管不着,和谁都无关。”的男子。在辉煌的时代三部之前,还有一部《黑铁时代》,是他生前不曾发表的作品,曾经出版无们。写于他困惑清寂、在黎明前的黑夜里苦行僧一样不知前路的时节。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在俄国历史上历经三次世纪之交的社会转型的冲击。20世纪末,伴随着全球性的民族主义浪潮,俄罗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其“民族主义”问题再次凸显。因此,复活传统民族主义,重构民族精神以填补意识形态空白,增强民族认同成为俄罗斯在社会转型期迫切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强化“新东方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强化“新东方政策”李忠诚加紧落实“新东方政策”的意图、目标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对外政策几经调整,最后确定推行以美欧为重点、紧紧抓住亚太的“双头鹰”外交。早在1992年初,俄罗斯最高苏维埃就讨论、制定了俄对外政策大纲《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基本原...  相似文献   

15.
9月22日,辽宁省政府在辽宁友谊宾馆隆重举行仪式,为在辽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颁发2009年“辽宁友谊奖”和“辽宁外国专家荣誉奖”。“辽宁友谊奖”设立于2002年,是辽宁省对外国专家的最高奖励。今年,来自德国、日本、美国、法国、俄罗斯、比利时等国家的43位外国专家荣获“辽宁友谊奖”,20位外国专家获得“辽宁外国专家荣誉奖”。  相似文献   

16.
2009年5月21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召开了“俄罗斯东部发展与中国、蒙古边境合作”会议,专门研究和部署了俄罗斯东部地区进一步发展与中国边境地区合作的任务。他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俄罗斯东部发展与中国边境地区经贸合作的优势、潜力、基本方向和前景。为保障和推进边境地区的合作,俄罗斯有关方面还制定了《边境地区合作法》,提出了今后发展与中国边境合作的25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6年6月19~20日,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学者在北京举行了名为“中俄社会科学论坛”的学术研讨会。这次“中俄社会科学论坛”,就是中俄两国领导人在2004年10月商定的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这次活动中社会科学领域里的唯一一次高层次学术活动。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月8日,俄中友协主席、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著名汉学家季塔连科院士访问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并作学术报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曲伟、党委书记艾书琴主持了会议。著名俄罗斯问题研究学者、俄罗斯科学院荣誉博士郝建恒研究员,全院科研人员及其他受邀请的俄罗斯问题研究专家共计200余人参加了会议。曲伟院长在致词中说,季塔连科院士是俄罗斯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著名的汉学家。他所领导的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是世界上最大的汉学研究机构。他亲自主持编译的《中国哲学百科全书》、《中国精神文明百科全书》、《中国宗教史…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新外交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月12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命令,批准《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这部构想是对2000年普京主持制订的《俄罗斯外交政策构想》的“补充”和“发展”,既体现了梅、普外交战略和政策的连续性,也展现出俄在国力增强和国际形势急剧变化背景下的对外政策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自从电影《大河奔流》中出现毛泽东的领袖形象后,“领袖”的风姿便此起彼伏地跃现于中国多部影视剧中,《开国大典》、《巍巍昆仑》、《大决战》、《杨开慧》、《毛泽东和他的儿子》……各个时期的毛泽东身影栩栩如生地走进观众的视线。据粗略统计,在毛泽东逝世后的整整20年内,中国的银幕上,共出现了13个“毛泽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