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9,(10)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是一个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的思想理论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群众史观的新探索,蕴含着目的上为了人民、动力上依靠人民、价值上由人民共享成果等丰富的群众史观思想,是群众史观在新的时间和空间里的延续和升华,赋予了群众史观崭新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有效强化了人民的主体地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中国发展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2.
谭惠娟 《学理论》2011,(33):52-53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党群关系思想,深入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党群关系理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密切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三为民"思想,群众利益无小事,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推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群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3.
关于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观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这一理论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逻辑关系,主要表现为:二者都是以科学的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坚持了社会历史观与主体价值观的辩证统一;马克思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和群众史观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马克思的自由个性观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共同的终极目标,也是二者内在逻辑联系的社会制度特征。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20,(3)
马克思一生中有两个重大的发现,一个是剩余价值理论,一个是唯物史观。群众史观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自诞生以来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今天所处的时代也产生着影响。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形成,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基本内涵以及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当代启示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进行了浅析,以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前进最终是由生产力决定的理论、社会有机体理论和群众史观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使其成为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后的又一次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6.
曹艳肖 《学理论》2011,(27):33-34
青年毛泽东的历史观经历了一个由英雄史观到群众史观的转变过程,就毛泽东的成长经历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使其思想表现出了多变性。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毛泽东信奉圣贤救世,认为只有圣贤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毛泽东的历史观发生转变,认识到群众力量的强大,实现了由英雄史观到群众史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实质上就是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及其根本利益为本。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根本立场和基本原理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以人为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有重要地位,但不能把它简单地归结为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与我国古代民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特别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有原则界限。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原则。全党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把以人为本的理念置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中心地位和全过程,作为我们党在新时期的执政理念和要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妨碍以人为本的一切陈腐观念。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的深化。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形态理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对唯物史观社会结构理论的整体把握,是“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统一”思想的深刻表达,是群众史观的现实应用。  相似文献   

9.
历史主体性问题是人类认识史上的千年难题。马克思主义扬弃了以自由主义为代表的个人主体论,创立了群众史观,首次确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并在客观与主观、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的三重关系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人民"内涵,从而在理论上与自由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及苏联马克思主义划清界限,在实践上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不仅有力地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问题,还为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0.
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以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推向了前进。这些新的理论成果不但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种内在联系和有机统一的关系,而且这些成果之间也是一种内在联系和有机统一的关系。在这些理论成果中,科学发展观具有标志性意义,处于首要和统领的地位,而以人为本的思想正是把这些成果联系和统一起来的一个重要纽带。以人为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和核心价值取向,不但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而且是其他理论创新成果的本质与核心,它是对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凝聚、提炼和升华,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佘晔 《学理论》2014,(4):48-49
自由观是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征,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学视角看,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基本内涵、以"实践性"为根本特征的科学的人道主义自由观。在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大背景下,认真解读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人学意蕴,有助于在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更积极地关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中国梦"的达成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关怀。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9)
列宁的意识形态建设思想不但是列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列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包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需要向人民群众进行多种形式的"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维护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利益和诉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尤其要做好党的建设这个核心工作。列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启示我党要捍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我们要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3.
李海青 《求知》2011,(6):4-6
一、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要求我们党必须以人民的权利与幸福为本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历史主体论或称群众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互联网+马克思主义,这一崭新的时代命题,不仅揭示了互联网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而且为我们探究"互联"的思想拓宽了视野,同时,也为我们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开辟了新的途径。"互联"思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贯穿着人类社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思想是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篇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正红 《理论探索》2003,3(3):15-16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和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丰富和发展,是对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唯物史观及其基础上的人民群众观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科学世界观,也是社会主义运动走向胜利的理论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历程,始终伴随着党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理论透视和实践创新,从认识论与价值论、领导方法与工作方法、革命方略与治国方略三重维度诠释了人民群众观的内在本质,形成了由主体论、利益论、动力论和目的论构成的人民群众观的系统结构,并在理论源流上显现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群众史观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学说、列宁的“群众、阶级、政党、领袖”关系理论、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人民群众观。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9,(1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形态,其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非教条态度以及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积极尝试,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借鉴作用。借鉴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将生态危机与单向度社会和异化消费结合起来的观点,对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具有启示作用,可以帮助党员干部明确虚假需求、摆脱异化消费,坚定社会主义理想;借鉴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并不是现代性本身出现了危机,而是支配现代化的不合理的动机造成了危机"的现代性无罪观点,可以从新的角度助力持续优化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生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中"集体的政治力量"观点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借鉴此观点可以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帮助和监督下,有效改造党内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8.
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以物为本"、"以资为本"和"以人为本"三个主要阶段,形成了"物本"、"资本"和"人本"三种最基本的社会存在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发展,经历了政治革命、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三大主题,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三大重要理论成果。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反映着我国社会新阶段主要矛盾的新特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新主题和人们对于全面发展的新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不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也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光芒。其中,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决议》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决议》的哲学主线,马克思主义矛盾论是《决议》的哲学抓手,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决议》的哲学归宿。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特殊年份,也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年份。为系统和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70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更好地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发展,由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等联合主办的"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