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改革开放的历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存在着理论和实践中的不断探讨和不同意见的争鸣。邓小平为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了最终决定性作用,但他的有关理论思想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中央关于市场取向改革的目标模式,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庆祝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既要总结成功的经验,这是主要方面,也应总结改革中出现过的某些缺失,这样可全面总结改革开放的得失是非,有利于更好地前进。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法制建设思想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包括法制建设地位、目的、方针、立法原则、执法建设、守法教育、党法关系等理论。在邓小平法制建设思想的指导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法制建设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法制体系,保证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从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到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的法制建设思想经历了一个萌芽、形成、发展的过程。对这一过程进行分期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和掌握邓小手法制建设思想的丰富理论内涵,运用邓小手法制建设思想去推动中国法制建设的…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邓小平的思想理论形成过程中,人们思考着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什么是邓小平,而不是其他人,其历史由来在哪里?本文试作些探讨。 一、丰富的民主革命经历和经验,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作了准备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告诉我们:时势造英雄,而不是相反。伟大人物的出现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要求应运而生的。邓小平在民主革命时期,成为第一代革命领导人的丰富人生经历的革命经验,是后来  相似文献   

4.
韩亚光 《新视野》2007,3(1):16-19
新时期党和国家对邓小平历史地位的确认,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以前,确认邓小平在党和国家的领导核心地位;从党的十二大到邓小平逝世以前,确认邓小平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地位;从邓小平逝世到现在,确认邓小平在党和国家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伟人地位。这个过程折射出新时期党和人民艰辛的探索历程。现在,我们就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5.
正"家庭是个好东西。"这是经历过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艰辛历程的邓小平对家的评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有着美满的婚姻和幸福的家庭。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中国人民的幸福,他16岁离开家庭,奔赴欧洲,投身革命。经历过枪林弹雨、离家别井的人,更加知道家庭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酝酿探索、逐步形成和丰富发展三个历史演进阶段。中国共产党进一步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一如既往地支持经济特区发展。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公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前的历史时期是其孕育时期,主要体现在邓小平关于公安工作个别问题的论述上;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是其初步形成时期,党中央和邓小平对包括公安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拨乱反正,恢复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公安工作思想;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期间是其形成和成熟时期,邓小平对公安工作的性质、地位、职能、应该坚持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路线、队伍建设、政策和策略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述;党的十三大以后是其丰富和发展时期,邓小平对公安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邓小平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也得以不断深化。邓小平关于公安工作的思想,对于当下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建设法治公安,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篇章。本文着重梳理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经历的四个阶段以及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9.
全党、全国人民期盼已久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发行了。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落实党的十四大提出的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这一根本战略任务的重要措施。《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生动、真实地记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发展的过程和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所经历的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精辟地总结和概括了全党、全国人民加快社会主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问题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反复强调的一个主题,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两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扰,以及在学习和实践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认识上存在的一些分歧和争论,归根到底都是对这两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完全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是在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发展的。在他的改革开放思想体系中占支配地位的是发展生产力。从邓小平同志的大量论述中我们可以领会到发展生产力是改革开放的根本动因 ,是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归宿 ,并且是衡量改革开放得失成败的主要标准。他全部的改革开放思想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的。  相似文献   

12.
论邓小平的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 ,也是邓小平发展观的形成、展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实现了从传统发展观向新的发展观的转型。具体来说 ,邓小平从发展的思想、理论、战略、实质、体制、目标、方式、动力、标准、保障等十个方面实现了发展观的创新和转型 ,从而推进了中国 2 0世纪末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作为浙江改革开放初期的经历者,回顾20世纪80年代浙江改革开放中的历史情况,真是感慨万千。20世纪80年代,中共浙江省委始终沿着邓小平同志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从浙江实际出发,不断冲  相似文献   

14.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改革率先从农村突破,进而推动城市和国民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而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改革的演变过程,实质上就是人们对家庭承包经营认识水平提高的过程,也是家庭承包制理论的丰富与发展过程。从总体上说,经历了认识上的“四个飞跃”。如果说,认识上的“第一个飞跃”是邓小平家庭承包制理论形成的集中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经历了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到再认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创造性的理论思维,惊人的政治胆略和智慧,架设了沟通东西方经济学的桥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为社会主义中国找到了一条通往繁荣富强振兴的道路。一、路在何方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扶定将党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但改革的路子究竟怎么走,对于刚从“文革”中走过来的中国来说,的确们然不知所措。为了探讨改革的总体思路,中共中央最高决策层…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加强党的建设的一整套新的理论观点和建党路线,构成了邓小平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邓小平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觉的建设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l、邓小平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是在我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过程中产生的。邓小平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是在我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过程中,适应解决"建设~个什么样的党和怎…  相似文献   

17.
保持政治稳定是邓小平在设计和指导中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始终高度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之一。邓小平政治稳定思想总结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经验和教训,又随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因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邓小平的政治稳定思想为指导。  相似文献   

18.
1988年5月2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总书记雅克什时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中国常说一句话,叫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十年来的实践检验,证明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是正确的。我们现在不是要收。而是要进一步改革,进一步开放。思想要更加解放一些,改革开放的步伐要走得更快一些。改革开放要贯穿中国整个发展过程,不是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也不是二十年,因为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在其长期革命和建设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创新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思想。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始终坚持一切从中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出发,将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纳入到实施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构想之中。从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邓小平的“三农”思想与他所设计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是水乳交融、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 ,我们党经历了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苏东剧变和“左”右干扰的困难而又复杂的局面。邓小平率领全党拨乱反正 ,排除干扰 ,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充分显示出邓小平从容应对复杂局面的高超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