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岩 《中国审判》2014,(11):80-80
为充分实现债权人合法权益,确保案件及时执结,增加执行工作透明度,10月16日起,北京法院将对法院查封、扣押的逾期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财产进行网络拍卖,社会公众可以足不出户,坐在家里“零佣金”选择心仪物品。  相似文献   

2.
法院受理婚姻家庭纠纷、劳务合同纠纷、交通事故等案件前,应在开庭前先采用调解的方式。对于被执行人财产难以发现的案件,法院将联合公安等部门通过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被执行人报告财产制度,敦促被执行人提出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  相似文献   

3.
张明磊  王芳 《山东审判》2012,(4):107-111
一、实证考察:积极与危害并存执行实践中,单独涉及住房公积金的执行案件很少,但是很多案件可以通过扣划被执行人的住房公积金来执结。统观某法院近三年的调查数据,通过执行住房公积金执结案件的数量占全部执行案件的比例均在8%以上,这对于提升执行案件的质效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实践中个别当事人通过虚假诉讼、仲裁骗提住房公积金的情况引起了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的重视,导致其以内部管理规定为由拒绝协助法院执行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能否执行在实践中一直存在争议,各地法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有的法院通过调查被执行人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3月19日,北京市东城区法院为30起涉民生执行案件当事人发放案款110万余元。在随后召开的新闻通报会上,北京高院向社会公布,自去年12月下旬开展涉民生案件专项集中执行活动以来,北京市法院涉民生案件专项集中执行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各级法院共执结涉民生案件2260件,执行到位金额6719.59万元。在本次专项集中执行活动中,北京市各级法院充分抓住元旦、春节、元宵节等关键节点开展执行工作,一方面利用被执行人节日期间放松警惕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夜查"、"突击执行"等活动,有效查找被执行人及其财产线索;另一方面打好节日"温情"牌,寓教于执,通过教育引导、亲情感化等方式,督促被执行人自动履行义务。同时,北京市法院加大了各类执行措施、执行手段的运用。截至目前,全市各级法院共对696件案件356人次采取了强制执行措  相似文献   

5.
《中国审判》2011,(4):10-10
在近些年的执行实践中,许多案件被执行人(自然人)除所抚养家属生活所必须的房屋、生活用品、生活费用外,再无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大量案件长期得不到执结,有的申请执行人原本就家境困难,赢了官司却拿不到执行款,  相似文献   

6.
法院执行难,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执行难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其中主要的一项就是被执行人转移了自身的财产,使得法院无法找到可供执行的财产。这样,目前法院可以选择的执行措施就不是很多了。对此,现在基层法院一般采取的是对被执行人实施司法拘留。通俗来讲,就是为申请执行人出口气,但案件却还是不能了结,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也不能得到化解。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执行工作遇到过的问题,就强制执行中被执行人转移有登记财产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为什么研究永正法律关系经济纠纷案件特别是债务案件,经过一、二审再转入执行,往往时过境迁,被执行人发生很大变化,或分立合并,或人去楼空。那么怎样才能执行此类案件呢?这就要充分利用承受法律关系,查找出被执行人的财产承受者代位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确定的义务,执结案件。民事诉讼法第213条为我们提供了利用承受法律关系执行案件的依据。该条规定:”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的,以其遗产偿还债务,作为被执行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的,由其权利义务承受人履行义务”。我们将这种被执行人与其权利义…  相似文献   

8.
人民法院审结的各类案件难执行已成为社会的共识,法学界一直都在探讨“执行难”的根源及解决办法。事实上,“执行难”并不是法院难执行,很多案件不能执结的原因是当事人当初未能考虑自己的商业风险,是由被执行人下落不明或无财产可供执行以及根据法律规定不能执行等客观原因造成的。就法院来讲,执行工作就是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依照法定程序,将工作做得扎实细致,程序到位。为此,许多法院都在改革执行案件的内部工作程序,以此取得了执结率提高的较好效果。但除了法院内部机制问题外,还有因制度不完善相应制约执行效率和执行效果的…  相似文献   

9.
缪新森 《法制与社会》2010,(23):124-124
近年来,法院在执行过程中,经常有冲突发生,媒体上也有诸多报道。由于执行案件数量增多,法院在执行过程中遇到越来越多的执行难案件,比如被执行人下落不明,被执行人财产隐藏或转移财产等。但是,还有一些难题体现在被执行人的抗拒执法以及如何引导被执行人配合法院工作等方面。在执行工作中体现"和谐"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执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促进"和谐"执行。  相似文献   

10.
连日来,崇左市江州区人民法院在开展清理执行积案活动中,加大对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的执行力度,注重从情、理、法等方面开展执行工作,促使被执行人主动配合执行工作,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据统计,该院2007年12月31日前未结的执行积案共有666件,其中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有12件,标的额51.86万元。截至2008年12月26日,12件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已全部执结,其中通过和解方式执结的有8件,执行和解率达66.67%,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由于被执行人可能无可供执行的财产,当事人申请强制执行后,有可能面临无法执行的风险。为此,内蒙古伊旗法院出台执行风险告知制度,要求负责执行的工作人员告知当事人可能面临的执行风险,要求当事人积极配合查找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并提供被执行人转移财产的线索,共同对付“老赖”。当事人对该院执行工作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12.
参与分配是一种特殊的民事执行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将被执行人的已知财产在各申请执行人之间公平清偿。近年来,各地法院在对被执行人财产适用参与分配制度中遇到不少问题。笔者身处基层法院,多次参与处理过参与分配执行案件,为求解职业上的困惑并出  相似文献   

13.
邓广 《法制与经济》2009,(16):15-17
民事判决执行难问题,不仅是法院工作的痼疾,而且成为一项严重的社会问题。民事判决执行立法滞后,公民法律意识淡薄,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作祟,法院领导体制和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民事判决的物质条件落后是民事判决执行难的原因,宜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本文所讲的执行难是指那些被执行人有执行能力,但因各种原因而无法顺利执结的案件。文章主要探讨我国民事判决执行难的现状,执行难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关于对规避执行的被执行人采取执行公告措施的思考冯华生,陈祥利在案件执行过程中,找不到被执行人是法院"执行难"中较为突出的难点之一。一些被执行人,为了逃避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变硬顶硬抗为消极躲避,不打照面,致使案件长期无法执行,申请人的合法权...  相似文献   

15.
人民法院在执行程序中.经常遇到被执行人是夫或妻一方的执行案件,被执行人无可供执行的财产,而有财产的夫或妻一方却不是被执行人。因为有的被执行人在诉讼前或执行前已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房屋产权、银行存款、上市股票、企业股份、机动车辆、个体或私营企业的财产权属登记为夫妻一方;有的夫妻为了逃避债务已经离婚。要对此类案件执行兑现,若不把夫妻另一方追加为被执行人,实属一大难题。因而在执行实务中,多数法院  相似文献   

16.
执行难,是一个社会公认的老问题。但是在南京中院,一系列具体措施的出台,一项项制度的落实,一种种手段的运用,许多“硬骨头”案件都得到了顺利的执结,有效缓解了执行难的问题。截至2005年11月,南京全市法院新收执行案件13059件,旧存1552件,结案10708件,执结标的额10.6458亿元,结收比81.99%,结案率69.18%。执行曝光台:怕丢脸主动还款“这样被曝光太丢人了!”——被执行人钱某在一起人身损害赔偿案中欠了韦某一笔钱,法院多次查找钱某,但始终无法找到他的行踪。钱某的名字刚刚被公布到报纸上,他的亲戚就给执行局打来电话,表示愿意积极做好钱某…  相似文献   

17.
人民法院在执行以自然人为被执行人的案件时,常常会遇到该被执行人名下的资产不足的情况,法院往往会去查找被执行人配偶名下的财产,并通过各种方式执行该财产。但是由于债务产生的原因不同,而婚姻关系的状态也千差万别,财产的权属状态更是错综复杂,执行人员往往会在执行过程中碰到疑难和困惑。本文拟对浙江省临安市人民法院2001年以来夫妻一方名义所负债务而在执行中执行另一方名下财产的案件进行分析调研,探讨如何理顺该类案件的执行思路,并提出合理对策,为以后的执行工作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人民法院的执行案件中,因被执行人无履行能力而无法执行的,占有相当比例。这部分案件,靠加大执行力度无法解决问题。为此, 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以“被执行人无履行能力”为主要理由,对这些案件裁定中止或终结执行。笔者认为,对此类被执行人无履行能力案件, 应实行债权凭证制度,而不应采取一般意义上的中止、终结执行制度。  相似文献   

19.
<正> 所谓清偿程序是指被执行人的财产不能满足所有申请人要求时,由法律规定的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分配的程序和原则。法院按顺序清偿第一顺序申请人后,财产有剩余的,再清偿第二顺序,以此类推。当被执行人的财产在某一顺序中清偿后,已没有剩余,后面的顺序就得不到清偿,不允许在各顺序之间搞平均分摊。被执行人的财产不足清偿同一顺序的申请人要求的,应根据该顺序中申诉人债权的大小按比例分配。  相似文献   

20.
Q:刘委员,无论你从事的职业,还是现在的政治身份,你一直与各级人民法院的联系非常密切。你认为人民法院应该在哪些方面加大改革与创新的力度? A:人民法院是维护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是,长期以来,“案件流转没有期限、案件中止与恢复缺乏管理,被执行人财产信息无法查询”等制度性诟病,一直以来既是执业律师的苦恼与尴尬,又是社会各界诟病法院的关注点,更可以说是产生司法腐败的缘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