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修改宪法是这届“两会”议事日程中最重要的一项。近几个月我开始收集资料,特别对建国以来制宪修宪的情况查阅了一下,做了一些思考。现在我按时间次序,一部一部宪法来作介绍。第一部宪法我说的“第一部宪法”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我的这个说法可能是惟一的。现在写关于宪法文章的人,通常都是把1954年制定的宪法作为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因为用宪法这个名称的,它的确是第一部;也有人把《共同纲领》算作第一部宪法的,但是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合  相似文献   

2.
文楚 《党史博采》2004,(8):41-44
1962 年,毛泽东主席与封耀松“唉,又一个骆驼祥子的孩子”我祖籍浙江绍兴,在杭州出生、长大。父亲是拉黄包车的。我们这个家在旧社会可苦呀。我只读了两年书,就在东街路的源泰丰炒货店学生意。“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1949 年 5 月3日,我们店员、 他第一次来杭州,正巧是他59岁 市民们唱着这首生日那天,1953 年 12 月 26 日。 歌欢迎解放大军他带来了一个很大的工作班子,在 进杭州。翌年,杭 刘庄主持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起 州茶糖炒货业工草工作。 会成…  相似文献   

3.
我的父亲罗舜初1965年4月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参与组织了我闰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所有军事机关一样,当年的国防科委也有一个对外的部队番号——“中闰人民解放军总字938部队”。在国防科委机关内部,我的父亲也有一个绰号:“938首长”。千万不要以为,人们因为我的父亲是主管国防科委日常工作的常务副主任,才用国防科委的对外番号来称呼他。而是因为“938”这三个并无特殊意义的数字排列组合,竟与他的日常工作习惯和工作方式有着惊人的巧合。  相似文献   

4.
于锋 《党史博采》2002,(7):40-42
——1926年2月,他被国民党杀害,年仅24岁 ——他的公开身份是国民党党员,他的真实身份一直是个谜 ——1984年4月,刘格平证实,他是我党“一大”时期党员,也是沧州地区第一位共产党员 ——1922年春,罗章龙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成员 ——1924年5月,他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与徐向前、陈赓,左权以及胡宗南,宋希濂同学 ——1925年12月,他建立我党北方第一支农民武装津南农民自卫军,任司令  相似文献   

5.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是我们党和国家所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建国以后我们制定的三部宪法,都有关于表明国家性质的这一内容的规定。一九五四年宪法的序言和总纲第一条是提“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民主国家”。一九七五年宪法和一九七八年宪法,都是提“无产阶级专政”。这次宪法修改草案在序言中是提“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总纲第一条则是提“人民民主专  相似文献   

6.
王琴 《党史博采》2005,(2):47-49
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的宪法.这是中国人民第一次行使制宪权,并且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它奠定了新中国宪法的基本框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现行的1982年宪法,就是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7.
一代伟人毛泽东对新中国的法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堪称我们今天“法治中国”的历史奠基人.他在废除国民党旧法统的基础上,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立法运动,特别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为中国延续数千年的人治历史画上了句号,开启了新中国法制建设的新纪元. 1953年1月1日上午,毛泽东的警卫战士陈长江照常翻阅当天的《人民日报》.他看到当天出版的元旦社论里提到把“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列为1953年的三项伟大任务之一.而就在次年9月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近期,陈长江应笔者访问请求,再次将回忆的列车开往过去,为我们讲述那段值得纪念的永恒岁月.  相似文献   

8.
父亲     
王淑燕 《正气》2000,(2):46-46
正要去买返程的车票 ,接到父亲打来的电话 ,说省公安厅招收法医 ,弟弟将要应考 ,他要连夜起程 ,来省城“督战”。我说我可以顺便去看一下 ,然而父亲终究不放心 ,似乎只有他才能“压住阵”。等父亲赶到 ,已是第二天凌晨 ,见到弟弟方知考试已结束了好几天 ,当即父亲又与我匆匆忙忙登上了回家的列车。连日的奔波使父亲有些疲惫 ,他靠在椅背上沉沉地睡着了。随着车厢的晃动 ,父亲的头也轻轻地左右摆动。我就坐在父亲的对面。30年来 ,我第一次坐下来这样仔细、认真地端详我的父亲 ,他的胡子、头发已白过了半 ,额头刀刻斧凿般地横亘着几道深深的…  相似文献   

9.
一丫丫者,即爹爹也。儿时,刚会发音,大人就教我喊“爹爹”,而我却发出了“丫丫”之音。从此,全家都跟着我喊起“丫丫”来。后来长大成人,外出工作了,我给父亲写信时,仍旧沿用这一称呼:“亲爱的丫丫”。他复信落款也是“丫丫”。“丫丫”成了我们全家对他的惯称。我的父亲萧华清是个革命的教育家。20世纪20年代毕业于北师大教育科英语系。他心地善良,慈祥和蔼。他在学校任校长、教师时,重视人才,视学生如子弟,爱护有加;在家中也特爱子女,我很少见他吹胡子、瞪眼睛、发火打人骂人。小时候,我很调皮,他从来没有打骂过我,只是有时在屁股上轻轻拍…  相似文献   

10.
穆兆勇 《党史博览》2003,(10):46-50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从党的主席到一般老百姓都要按照它做,将来我不当国家主席了,谁当也要按照它做,这个规矩要立好。”1953年12月27日晚,一趟专列载着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毛泽东,悄然驶出北京站,向南疾驰而去。专列的目的地是风景宜人的杭州。这是建国后毛泽东第一次到杭州。他到杭州是进行一项重要的工作——起草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事情还得从新中国成立时说起。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的条件,因此实施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由《共同纲…  相似文献   

11.
五、恩爱夫妻革命伴侣在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和新中国元勋中,任弼时的婚姻很具特色。他和陈琮英不但是典型的包办婚姻,而且是两小无猜的“娃娃亲”。尽管如此,他们却感情深厚,甘苦共尝,携手并肩,堪称恩爱夫妻。陈琮英的姑姑曾嫁给了任弼时的父亲任振声,但不幸在第二年就病故了。  相似文献   

12.
1954年9月20日,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在北京诞生。北京的秋天是迷人的,但这一年的秋天,似乎因第一部宪法的诞生而与往年更为不同。新宪法的起草是从1954年初开始的。一个由各个阶层组成的宪法起草委员会负责这项工作。毛泽东对这件事情更是关注。在风景如画的杭州刘庄,由他率领的起草班子正紧锣密鼓地工作着,一读稿、二读稿、三读稿顺利地起草出来了。在北京的刘少奇对此也极为关心。2月28日至3月1日,由刘少奇主持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宪法草案的三读稿。3月9日,杭州的起草小组又提交了四读稿。3月12日、13日、1日,中央政治…  相似文献   

13.
东平  王凡 《党史纵横》2007,(4):32-38
谢绍明,历任八机部局长、国家科委局长、部级领导等。离休后,继任国家科委顾问,全国政协委员。谢绍明的父亲谢子长,是红军陕甘游击队的总指挥和陕北红色根据地的创建人,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谢绍明从小就跟着父兄参加了革命,父亲牺牲时他年仅10岁。春节前夕,我来到80高龄的谢绍明家中拜访。谢绍明说:“虽然父亲离开我们那么多年了。但父亲永远是我心中的丰碑。父亲的人格和理想也影响了我的一生。”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在总结我国法制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理论和政策,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思想体系,使我国社会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上逐步实现了由“人治”到“法治”的转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人治还是法治,这是困扰中国政治法制史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政治生活的社会实践问题。早在1945年7月,黄炎培等5位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访问延安,毛泽东问及他在延安的感想。他说:“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  相似文献   

15.
靳力  段秀卿 《奋斗》2004,(5):51-52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诞生,以宪法的方式确立了我国基本的宪政制度,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1954年宪法的一些基本内容和重要原则,为后来宪法和宪政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新长征》2021,(1)
西子湖畔,沿着北山路一路前行,找到北山路84号,一栋依山而建的青灰色二层小楼出现在眼前。正是这里,见证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治国,须有一部大法。”1953年12月,毛泽东率宪法起草小组成员乘专列离京赴杭。在西湖边,他们用了77个日夜,完成新中国第-部宪法草案初稿。因在1954年颁布.故称之为“五四宪法”。  相似文献   

17.
贺捷生 《新湘评论》2013,(18):41-42
贺炳炎是我父亲贺龙手下一员爱将。在20年的革命战争中,父亲倚重他,偏爱他,凡遇到险仗、恶仗,不论他是否在身边,也不论他当时是团长还是师长,都会大喊一声:“贺炳炎,上!”以至人们善意地以讹传讹地说他是贺龙的儿子,叫“贺小龙”。  相似文献   

18.
我出生在津南区葛沽镇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是个土生土长的村娃子。小时候听母亲说:母亲嫁给父亲是因为父亲有力气、会开车,在生产队是劳动能手。母亲说,“你爸不仅比别人多挣几个工,就是看他会开车,以后日子也穷不了。”就是因为这个,母亲嫁给了“没车没房”的父亲,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之后有了我。2002年我考上了天津财经大学。当时,我成了村里的骄傲,很多亲戚朋友都来我家祝贺,父亲、母亲更是为我高兴,送我上学的头天晚上,我们一家三口还捞了喜面庆祝了一番。  相似文献   

19.
我的父亲霍盈洲已年近八十,年轻时就参加了人民解放军: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朝战争,他又响应党中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1951年1月赴朝作战,1953年9月回国。  相似文献   

20.
杨飞  王成会 《党史纵横》2012,(10):30-33
1959年2月,陈毅元帅在《回忆三年游击战争》一文中,曾高度赞扬一名我党和我人民军队的优秀干部,他就是李天柱。李天柱作战勇敢、文武双全,先后担任耒阳县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共湘赣省委候补委员兼独立第一师师长、红八军军长、中共湘赣省委军委书记等职。他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及五次反“围剿”,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立下了卓著功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