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猥亵儿童罪象一只无形的黑手在严重残害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影响恶劣,社会危害性极大,如何预防和减少狠亵儿童犯罪的发生,还孩子一个纯净明朗,无忧无虑的成长天空,是全社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浅谈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媚 《法制与社会》2010,(13):214-215
未成年人犯罪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问题。它已经被列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世界上第三大社会公害。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步伐日益加快,作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一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日渐凸显,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就预防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发表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3.
刘冲锋 《法制与社会》2014,(18):285-286
随着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种种制度原因导致农民工子女难以跟随父母进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急剧增加。由于缺少父母监护以及社会的有效监管,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较普遍的心理和性格方面的障碍,容易发生越轨行为,甚至走向犯罪之路。预防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已成为刻不容缓之事。有效预防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应从建设和谐家庭入手,国家、社会、部门以及家庭齐抓共管,把留守儿童纳入有效的监管中,使留守儿童得到真正的关心、爱护和良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林彦 《新法规月刊》2011,(2):116-119
导致儿童从事乞讨的原因是复杂的。因此,在选择解决儿童乞讨问题的对策之前,应先探究迫使儿童走向街头的具体原因。如果政府想更有效地解决乞讨问题,就必须关注和区分乞讨者的年龄结构。有效的乞讨规制政策(法律)必须对成年和未成年乞讨者加以必要的区分。如果拐卖儿童犯罪的确是导致我国儿童乞讨现象的主因之一的话,那么政府就必须动员足够的执法力量“斩草除根”。同时,应当善于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使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解决儿童乞讨问题。在通过“打拐”切断儿童乞丐的滋生土壤之后,政府应当专注于规劝仍然在街头从事乞讨的未成年人,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儿童福利应当成为政府政策侧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5.
"留守儿童"是伴随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以及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的转移而出现的特殊群体。由于经济条件的局限以及入学条件的限制等多方面的原因,大部分的务工者将子女留在农村,这类儿童群体统称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和障碍。以至于近年来出现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犯罪现象,因此如何预防留守儿童犯罪已经成为非常急迫的研究课题。笔者深入农村了解留守儿童犯罪现状,通过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的方式进一步分析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进而在此基础之上研究如何预防留守儿童犯罪。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犯罪问题不断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已不再是单一的儿童成长和教育问题,其背后往往涉及了学校教育理念的落后、家长关爱的缺失、社会保护的缺乏以及留守儿童自身方面原因等因素.因此,本文通过研究近年来农村儿童犯罪的特点来探究农村儿童犯罪问题背后折射的家庭、社会、学校和留守儿童自身原因,进而提出预防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对策.在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预防上,学校应该加强法制教育、家庭教育要突出对儿童的关爱和保护、社会应该健全相应的配套制度,以及农村留守儿童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建设.  相似文献   

7.
拐卖儿童一直都是公安机关严厉打击的违法犯罪行为。2007年,公安部成立了“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办公室”,这之后,打拐行动取得一步步成功。但是。正是在公安机关的高压严打之下,买卖儿童的手段就变得更加隐蔽.利用网络来进行拐卖犯罪的团伙潜滋暗长,而且很多网站竞然还披着“公益”的外衣。  相似文献   

8.
贩卖儿童犯罪已经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犯罪之一。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Emergency Fund,,以下简称“U—NICEF”)的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200万儿童被贩卖,  相似文献   

9.
为加大对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力度,贯彻落实《中国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计划(2008—2012)》,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就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0.
留守儿童犯罪是在我国经济建设新阶段出现的一个社会和法律问题,关系到我社会的稳定,正确认识和预防留守儿童犯罪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1.
我国流浪儿童有100多万,流浪儿童犯罪群体也有其特殊性.我国在流浪儿童犯罪预防研究方面起步较晚,也没有相关经验.本文分析了流浪儿童犯罪的原因,并在参照世界流浪儿童犯罪预防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了符合中国本土化的流浪儿童保护机制和犯罪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由于经济、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原因,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不能随父母进入城市生活,而被留在农村,与祖辈一起生活或寄养在叔辈朋友家或自我照顾,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接近2000万,这个数字仍在逐年增加,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由于家庭教育缺位或失当、学校德育工作滞后或缺失、社会不良环境的催化致使他们成为犯罪的高危人群,这一问题近年来已呈严重化发展趋势,而社会未对此给予足够的关注。为此,本文针对近几年来“留守儿童”犯罪的现状,从经济角度、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角度、教育角度和社会环境角度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防治流浪儿童犯罪并非单纯的刑事司法问题,国家应当将这一问题纳入社会福利的范畴,依靠广泛的社会救助网络实现对流浪儿童犯罪的综合治理。本文指出防治流浪儿童犯罪必须构建一个以制度为中心的,多机构互动合作的,包括立法、司法、社会工作等内容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4.
新闻     
《中国审判》2010,(5):4-5
4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出台意见,就一些特殊拐卖行为的定性、“买方市场”如何打击等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予以规范,进一步加大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力度。意见指出,要注重铲除“买方市场”,从源头上遏制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对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组织策划者、多次参与者、拐卖多人者或者具有累犯等从严、从重处罚情节的,必须重点打击;以非法获利为目的,出卖亲生子女的,应当以拐卖妇女、儿童罪论处。  相似文献   

15.
韩艳萍 《法制与社会》2012,(36):204-205
近些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有大批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和农村中解脱出来,转移到城市务工.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这些人的子女被留置家中,成为“留守儿童”.当今,留守儿童犯罪已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方面,犯罪数量上逐年增多,犯罪态势严重,且呈现出低龄化、集团化和矫正困难等特点.出现这种状况,有社会层面的原因,也有家庭自身原因.关注留守儿童,预防留守儿童犯罪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李敏 《中国审判》2010,(10):85-85
2010年8月5旧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人民法院今年上半年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基本情况,并公布了5起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7.
张杰 《法学评论》2023,(2):72-80
隔屏猥亵儿童成为通过网络性侵儿童重要新类型案件。对该类案件定性存在争议。立足刑法教义学的角度,应当贯彻最有利于未成年人保护的价值判断,由此,“触碰身体”和“主观强制”不应当是猥亵儿童罪的犯罪构成要件要素。在刑法教义学上,对涉及儿童性权利保护的犯罪,应当贯彻“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价值判断展开法规范解释,适当扩张处罚范围,允许不利于被告人的扩张解释,对涉性侵儿童犯罪,从严处罚情节应当实现弹性和张力。  相似文献   

18.
《法庭内外》2010,(8):56-56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呈直线上升的态势,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急剧增加,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周边环境的变化,“留守儿童”违法犯罪问题亟待解决。鉴于此,房山区法院近日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特点进行了专题调研。该院调研认为,“留守儿童”犯罪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19.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石经海 《法学杂志》2007,28(1):48-51
《刑法修正案(六)》第17条新设犯罪的罪名应定为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在本罪的基本构成特征中,客观方面需以特定的行为方式、行为手段和行为对象为具体构成要件;司法实践中,本罪在与治安管理处罚及与非法拘禁、故意伤害、拐骗儿童等犯罪发生竞合或关联时,不能一律认定为本罪;立法上,本罪在入罪门槛、犯罪对象等方面存在不足,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猥亵儿童犯罪发案率频繁,然囿于现行法律规定的泛化,在司法实践中对猥亵行为的判断和有效打击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弊处,笔者试结合所办理的两起猥亵儿童案件,就儿童年龄的界定、猥亵行为的判断及刑事责任的承担三个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关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