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帆 《中国审判》2012,(1):48-49
《批评官员的尺度》是美国资深记者安东尼·刘易斯撰写的一本畅销书。该书以著名的"《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为线索,系统回顾了美国言论自由的历史,梳理了关于媒体监督权与官员名誉权的若干重大争议,对当下的中国司法亦有诸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法律与生活》2009,(9):61-61
美国《纽约时报》消息称,美国政府官员近日在采访中称,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近月来拦截和监听美国公民私人电子邮件和电话的行为已经超越美国国会去年设下的限制范围。  相似文献   

3.
美国《纽约时报》驻华首席记者哈雷特.阿班被称为"最为杰出"的记者。他的报道成就同《纽约时报》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顽强的敬业精神、深刻的洞察力以及过硬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4.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日前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七),增加了严打泄露或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相关规定。正如著名的《纽约时报》诉沙利文一案中法官所阐述的那样:政府"不可制订任何……剥夺言论自由或新闻自由的法律",除非一名政府官员证明有关他的报道失实并损害其名誉,而且证明新闻界的这一报道是出于"实际恶意",有关隐私权的法律  相似文献   

5.
晓德 《政府法制》2007,(18):12-13
中国内地的收费公路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要多,而中国人的车辆通行费可承受能力却是全世界最低……"在中国,公路收费站到底是在为谁收费?"这是2007年5月美国《纽约时报》发出的疑问。两个多月过去了,《纽约时报》或许依然还没找到答案,但作为普通中国人,尤其是北京市的有车一族来说,这个夏  相似文献   

6.
徽博等网络新媒体刚刚兴起,官员们也大多才开始学习和遁应,能否发挥功效,还要看使用者的心态。网络是把双刃剑,用得如何,要看侠客是谁。  相似文献   

7.
正官员被处理的新闻常常成为"烂尾新闻",时过境迁后被处理的官员可能在悄无声息中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有媒体梳理6年来52起官员免职案例,发现85人中已经有29人复出。被免职官员复出是有依据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相似文献   

8.
每月大事     
《江淮法治》2010,(21):4-4
10月13日——《 人民日报》推出安徽省人大督办代表建议专题报道 10月13日,《人民日报》推出安徽省人大常委会督办代表建议专题报道,刊发了长篇通讯《既看如何说更看怎么做》和省人大常委会代理主任任海深言论《答复满意转向结果满意》及3幅图片,  相似文献   

9.
1911年3月26日,《纽约时报》头版头条的标题一改平时简洁风格,出人意料地长:《141名男女工人死于衬衫厂大火;被困华盛顿广场大楼高层;街上尸横遍地;楼内堆尸如山》。  相似文献   

10.
最新一期《学习时报》刊发了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党校一次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直指官僚作风问题,要求官员“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国情民情。习近平历数一些官员不善于调查研究的种种表现:有的走不出“文山会海”;有的满足于看材料、听汇报、上网络,坐在办公室关起门来作决策;有的调研走过场,满足于听听、转转、看看,浅尝辄止。  相似文献   

11.
段惠  老言 《政府法制》2007,(17):23-24
6月1日起实施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最为引人注目的亮点是首次对公务员的家庭生活作出规范,对包养情人、拒不承担赡养抚养义务、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公务员,予以严厉惩处。《条例》被国际上称之为中国政府的"管官铁律"。近年官员处理家庭问题出现两个极端,一些官员将亲情摆在党纪国法之上,为了给老婆孩子谋好处,不惜以身试法;另一个极端是,一些人当了官就抛弃家庭,拒不供养老人和抚养子女,甚至买凶杀害发妻。近几年,包养情妇已成官场时尚,官员抛妻弃子的事情更屡见不鲜,严重影响干部队伍的威信。今年初,中纪委将前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开除党籍,送交司法部门处理。这是中央首次惩处包二奶的高级官员。此次国务院颁布"处分条例",可谓及时雨。为了使规范官员私生活的铁律落到实处,让我们来看一看国外政府有哪些盯紧官员"私生活"的成功经验,或可收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效。  相似文献   

12.
乔云华的《地狱门前--与李真生前对话实录》一问世,便引起各方关注。李真成了网上热点、笔下宠儿。有人著文《从李真看部分官员的双重人格》,对有些官员具有双重人格(人前一面。人后一面;官场上一面,私下里一面)一说信以为真。原词曰:深信不疑。窃以为此言大谬。李真何许人?人称"河北第一秘",河北省国税局前局长是也,后因贪污落马,被判死刑并已执行。他的"光辉业绩"人所共知,此不赘述。此人生前享尽荣华,死后备受关注,当真是"政界奇才"。其实,李真更是一个  相似文献   

13.
百姓求官德     
官德是个老话题,做起文章来汗牛充栋. 现如今的官员整体队伍的道德水准如何,人人心里有杆秤.从反腐败被抓的那些官员看,巴从头烂到脚.这些人已无德可言,不配为官,他们手里有了权,便一个个五毒俱全.  相似文献   

14.
就立法原意而言。官员道教的制度化是对官员道教行为的规范约束,还是鼓励这种形式的权力反省?进而言之。官员道教制度化以后,道教行为将会越来越多。还是变得越来越少? 日前,深圳市监察部门出台了《深圳市政府部门责任检讨及失职道歉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暂行办法》明确规定,政府部门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或严重社会影响的,应当向公众道歉。  相似文献   

15.
新事评点     
《江淮法治》2010,(19):5-5
全国人大官员回应《代表法》修订争议9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官员通过与网民在线交流对处于争议之中的《代表法》修订作出回应。今年8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代表法》修正草案进行初次审议,之后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此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草案修订中一些条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笛卡尔的骨头:信仰与理性冲突简史》作者:[美]萧拉瑟译者:曾誉铭余彬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作者简介:萧拉瑟:美国历史学家和作家,《纽约时报杂志》专栏作家。除《笛卡尔的骨头》外,他还著有《世界中心的岛屿》,该书讨论了纽约市的荷兰起源。为表彰他对促进荷兰与美国关系的贡献,荷兰于2009年授予他骑士勋章。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反腐败斗争进行得如火如茶,让人民群众振奋不已的同时,也让人不免得心情沉重。从表象上看,似乎被绳之以法的官员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情节也越反越严重。有的人甚至认为中国的高层官员腐败太严重了,根本肃不清。人们究竟该如何正确认识省部级官员犯罪问题,为什么腐败越反越多,越反级别越高?如何遏制高级官员犯罪问题?本文兹从社会学的视角对高官犯罪原因和遏制对策方面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南桥 《政府法制》2012,(35):32-32
有人说美国是个喜欢列清单的国家,这从其图书的各种榜单上就可以看出。从过去的《每月新书》俱乐部推荐榜单,到现在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奥普拉读书俱乐部榜单,到书店店员的推荐榜单,各种推荐书目多如牛毛。  相似文献   

19.
丑孩子     
纪道思,《纽约时报》的著名记者,全球最高新闻奖普利策奖的得主。1998年,在印度中部恰尔肯德邦的一个小村子里,他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位丑孩子。  相似文献   

20.
吕斌 《法人》2014,(2):14-16
正在经济转型期,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够清晰,政府官员直接掌握和控制着土地、矿产资源、税收优惠、行业准入等一系列重要经济资源与制度资源,导致企业家经营活动对官员权力的依赖。这正是在一些领域容易产生政府官员犯罪和企业家犯罪伴生现象的重要原因014年1月12日,法制日报旗下《法人》杂志联合中国青年报舆情监测室共同推出的《2013中国企业家犯罪(媒体样本)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正式发布。这已是《法人》杂志自2009年起连续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