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边奋勇 《传承》2010,(27):80-81
进入明代,中国社会各方面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为歌谣的大量产生提供了社会基础。明代歌谣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集中反映在对政治的关注、民生的重视和品评人物等三个方面。明代歌谣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研究明代歌谣,对我们了解和正确看待明代历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朱爱东 《思想战线》2002,28(2):105-108
北大《歌谣周刊》不仅是中国第一个民间文学刊物和民俗学刊物 ,还是中国最早的和惟一的专门的歌谣研究刊物。它使中国的歌谣学研究初具形态与规模 ,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当时中国歌谣研究的中心。在民间文学和歌谣学因长期走文学化的道路而陷于困境的今天 ,该刊物从民俗学和文学的双重视角研究歌谣便具有更深的启发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段建宏 《求索》2008,(6):224-226
城隍信仰起源较早,唐代张说、张九龄、杜牧皆有祭城隍文,但唐以前有关城隍的史料并不多。宋元时期祭祀城隍者日渐增多,有大量史料记载,真正在全国范围内祭祀城隍,应在明初加封以后。清代定鼎,沿用明制,对城隍神崇祀有加,城隍庙的规制更加完备、突出,使得城隍信仰成为地域社会中的重要内容。研究城隍信仰,对揭示明代社会经济、文化心理和社会习俗有着重要的考据价值。  相似文献   

4.
明代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重要时代.玉头饰的制作十分发达.其时,玉头饰的主要形制以簪为主,具有色彩绚丽、造型复杂、寓意深刻等特点,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明代玉器制作的杰出典范.  相似文献   

5.
倪雯炜 《传承》2009,(22):152-153
明代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重要时代,玉头饰的制作十分发达。其时,玉头饰的主要形制以簪为主,具有色彩绚丽、造型复杂、寓意深刻等特点,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明代玉器制作的杰出典范。  相似文献   

6.
7.
哭嫁歌谣     
当银白的冰霜铺满那一条条似裙带般的林间小路的时候,武定县罗婺大地也悄悄走到了天寒地冻的季节,彝寨房前屋后的一排排粮架上挂满金秋硕果,在这样的时节里,劳作了一个很长季节的人们开始分享着丰收的快乐,在这样的时节里,正是武定罗婺彝族婚嫁的吉日,走进彝寨,那动感的哭嫁  相似文献   

8.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 ,各族群众历来有唱山歌的习俗 ,随着游击根据地的广泛建立和革命斗争的不断深入发展 ,党组织的革命宣传工作与群众自发创作相结合 ,使革命歌谣的创作走上了发展的新阶段 ,在革命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都有着自己茁壮而复杂的根,质朴浅白的湘鄂西苏区红色歌谣同样有着其深厚的文化传统。从商周时期到明清时代,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发展的轨迹。对湘鄂西苏区红色歌谣的源流做了历史性的梳理,以期为湘鄂西苏区红色歌谣的产生提供一个广阔而深厚的历史人文背景。  相似文献   

10.
夏慧  江峰 《前沿》2013,(16):167-168
大别山红色歌谣是在中国革命年代、在大别山这一特定的革命区域创作生成,并在广大民众之中流传、衍扩,承载着大量红色革命信息的歌谣。诸多大别山红色歌谣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情感,如公平正义的伦理追问、自由解放的伦理抗争、扬善除恶的伦理取向、行为规范的伦理导引、爱国主义的伦理升华、幸福理想的伦理境界等方面,从中可以充分体验到其所内蕴的道德情感的多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饶峻妮  饶峻姝 《前沿》2008,(4):49-51
本文试图将白族歌谣放在民族文化的“多棱镜”下扩视,以历史的视角和文化平等的视野对其现照,用心灵去剖判、理解白族之所以成其为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特定民族的内在特质与外在表象,努力发掘深埋其中的多重文化解读空间,真实地表达出歌谣文化的整体面貌和底层民众的情绪世界。因为大理白族民间歌谣是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革新中展现的活态文化,反映了白族人民田有的思想意识、文化现念、民族风情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2.
殷晶波 《前沿》2012,(7):187-188
满族歌谣作为满族民间文学的组成部分,不仅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其中的意象亦是多姿多彩,并且具有不同的象征意味,构成了丰富的意象群,与满族人的生活、心理、民俗相连接,也是我们近距离关注满族文化的较好支撑。  相似文献   

13.
庄永明 《台声》2002,(6):40-41
台湾的民谣源远流长,各族群各有其以母语表达的传统歌谣。闽南人是台湾最大族群,闽南语系遂成本土“强势语言”,闽南歌谣因而被多数人泛称为“台湾歌谣”或“台湾歌曲”。台湾传统民谣有民间小调、本土戏曲和源于中原的歌乐。反抗日本殖民霸权的民族诗篇,也是台语创作歌谣的先声日本殖民统治后,校园里开始教唱“国语”歌曲,台湾学童纷纷唱起“君之代”、“六氏先生歌”和日本童谣。20年代,非武装抗日民族运动勃兴,几首代表“爱台反帝”的社会运动台语歌曲,成为“台湾文化协会”成员巡回各地时鼓吹民族意识的有力“伴唱”。例如以…  相似文献   

14.
张剑 《求索》2013,(12):79-81
苗族传统歌谣文化蕴涵着该民族千百年来与恶劣自然环境作斗争历史记忆.折射出苗族先民承受的来自部族冲突与阶级斗争的社会压迫。亦是苗族饱受战争苦难与迁徙磨难的民族记忆,同时还承载着该民族的社会历史观与族群意识。  相似文献   

15.
杜志明 《长白学刊》2014,(4):103-106
民壮是明代民兵中最主要、最普遍的一支武装力量。在军事组织上,民壮是卫所制度、营兵制与地方里甲、保甲组织相结合的产物,总甲和小甲既是民壮基层管理者,又是民壮组织的基本单位。在武装建制上,民壮主要效法卫所旗军制和营哨制,同时又因地而制宜,以战斗力之强弱为准则。这充分体现了民壮作为国家常备武装后备力量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张隽隽 《理论月刊》2008,(4):125-127
明代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商人阶层,当时的文学作品对商人的反映越来越多.而徽商是明代最大的商帮,文学作品用通俗的形式对徽商的价值观、精神世界、经商风险、致富途径、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对徽商人物进行了成功的塑造,对徽商既有同情理解,也有批评宽容,结下了深厚的徽商情结.  相似文献   

17.
作为西南腹地的贵州山地,道路交通建设在明代取得辉煌成就,省内、省外驿道构成网络通达南北东西,促进了贵州商贸发展,对贵州政治、经济、文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明代贵州民族关系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 ,贵州各民族虽然受到统治民族中统治阶级的民族不平等思想意识的影响 ,但都是普遍劳动者 ,并无根本的利害冲突 ,相互间在经济、文化中的友好交往与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19.
李海林 《求索》2012,(11):76-78
明初,明廷为了加强对大同镇内部各卫所的有效管辖,于此地设置东、中、西三路。至嘉靖年间,大同成为明蒙交战的核心地区,明政府为了加强防御,增强军镇内部的策应救援能力,打破长期以来的东、中、西三路分区防守体系,在此基础上重新划分各路,最多时达十路。大同镇各路的分化演变,反映了在明蒙对峙关键时刻,明朝通过对整体防守区域实行细化分割政策,来增强区域防守应援能力,进而提升整体防御力量,达到抵御蒙古部族的战略目的。  相似文献   

20.
陶道强 《求索》2011,(11):235-237,241
有明一代,巡按御史对宗藩的监控分三个层面:一是宗室成员,二是仪宾等异姓宗藩成员,三是王府官员等王府从属人员。巡按御史对宗室监控的司法权并不完整,基本只能举奏其违法行为,大致扮演了信息传递员的角色;对仪宾和王官,虽有较完整的举奏和惩处权力,但他们并不是宗藩的主体。整体上讲,在明代“亲亲、尊尊”的原则下,巡按御史对宗藩的监控无法全面发力,不可能根本解决宗藩的违法问题.其监控效果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