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案例指导制度是借鉴判例制度,在我国成文法为主的法律体系下运用案例对法律的准确理解和适用进行指导的一种司法解释制度。其与传统司法解释区别的关键在于形式,与国外判例法区别的关键在于其指导性。我国传统司法解释的本质是司法法,涉嫌立法。司法解释权实出自司法权,司法解释规制机制可从司法权内部找寻。然而,当前指导性案例作为司法解释规制机制的条件并不充分。因此,要以完善案例指导制度带动司法解释规制机制的健全。于当下而言,扩大指导性案例发布主体不失为完善案例指导制度、推进这一转变的良策。  相似文献   

2.
案例指导制度不同于“判例”,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案例指导制度本身蕴含的独特价值优势弥补了制定法和司法解释的不足,是案例指导制度能够存在的根本原因,而其作为工具的外在价值的实现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实践效果不尽如人意,与指导主体、指导方式、指导功能息息相关。在指导主体上,创制主体和裁判主体的分离使得地方各级法院缺乏报送指导性案例的制度性激励;在指导方式上,指导性案例存在数量少、指导性不足、说理不充分、易被规避等问题;在指导功能上,指导性案例未必体现出超越司法解释的优越性。上述症结根源于官方推进的自上而下的制度化建构。刑事案例指导制度未来的改革方向是尊重实践理性及案例在现实中的自发秩序。  相似文献   

4.
公安机关案例指导制度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机关案例指导制度对于深入推进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帮助公安民警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执法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针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公安机关要明确案例指导制度的指导效力,提高指导性案例的选编层级,明确指导性案例的指导内容,建立确定待决案件与指导性案例的相似性识别规则,明确指导性案例的运用保障措施,建立公检法机关指导性案例通报机制,不断完善公安机关案例指导制度,更好地服务于公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5.
检察案例指导制度可以弥补成文法之不足,规范检察机关的自由裁量权,限制审判机关的自由裁量权,保障司法公正、司法独立,增强司法认同,提高司法效率。建构我国的检察案例指导制度,须得从指导性案例的来源、遴选和确认、编纂和发布、废止等方面完善其程序,并且建立检察案例指导制度的配套措施,包括建立检察案例指导制度的立法监督机制、赋予指导性案例一定程度的法律效力、增强相关检察文书的说理性、加强对检察官的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6.
尤婷 《求索》2023,(1):187-195
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制度发展至今仍然存在体系不健全、规范不完善等困境。通过对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131、132号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这两个指导性案例性质相同、案件相似,但存在赔偿额度确定上的多层规则、虚拟成本计算不确定性、赔礼道歉适用方式多样性等问题,以至于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在审判实践中并未完全产生预期效果。究其原因,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中存在概念尚须进一步统一、司法解释与行政规范性文件有待进一步衔接、遴选和清理程序还可进一步完善等因素。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体系化能够实现规则的可预期性、构建司法适用的统一性、强化守法的通融性。因此,完善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体系化的规范路径在于确定其核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推动法律规范的有效衔接、优化指导性案例制度的创制程序等,从而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案例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7.
指导性案例应当具有法律拘束力而非仅限于既有的事实拘束力,这既不与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相违背,也符合世界法律制度总的发展趋势。案例指导制度是法官以案释法的突出表现,其中所传递的裁判要点、适用规则、裁判理由、推理方法等带来的影响是一系列成套的。它有利于提升司法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利于落实审判公开制度和拓展监督司法的途径,有利于形成说理性裁判文化,进而可促进我国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案例指导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上的创新之举,但该制度并未赋予指导案例的法律效力,未能完全发挥它在克服成文法缺陷、保障司法统一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屡屡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现象,严重损害了刑事司法的统一性、稳定性、公正性。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当构建刑事司法案例指导制度。目前,刑事司法案例指导制度的构建条件已基本具备——大陆法系国家判例制度的成功尝试提供了经验借鉴;我国悠久的判例传统提供了历史借鉴;我国法院案例指导的实践提供了实践基础;判例机制的理论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有效运作的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9.
案例指导制度是否具有发现法规则之功能,进而是否应当建立我国特色的判例法制度,取决于对案例指导制度功能之认识.该制度之功能主要有两种学说,即统一法律适用说和创制规则说.统一法律适用说认为,案例指导制度核心功能是统一法律适用,能有效防范法官自由裁量权滥用并确保司法公信力.该学说有夸大案例指导制度功能之嫌疑并未能触及该制度功能之本质.创制规则说认为案例指导制度有创制规则之功能,并从微观层面探讨司法裁判规则之供给,触及到该制度功能之实质,但欠缺法理论证和案例指导规则类别比较性研究.自然法观是案例指导规则被发现和确认的法理依据,弥补了创制规则说法理依据之不足.指导性案例的公、私法区分,为进一步准确理解和评价案例指导规则之独立性和价值提供了可能性路径.  相似文献   

10.
判例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但是现行司法解释体制单纯地将司法解释权作为一种机关权力配置给最高人民法院,这导致了我国司法解释过于抽象、司法裁判过于机械等弊端,从而影响了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形成。因此,应该考虑重新配置司法解释权,将司法解释权从一种机关权力转变为法官对法律的解释权力。  相似文献   

11.
当今全球经济走向一体化,在法律领域内表现为两大法系日益走向融合。就判例制度而言,我们可以看到大陆法系的德国建立了事实上的判例制度。判例制度适应了德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且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应当借鉴德国的判例制度,通过司法解释赋予判例事实上的效力、对省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业务进行分工等方式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案例指导制度,以满足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中持续增长的对法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作为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在摸索中建立了中国特色的司法判例制度,即案例指导制度。其建立的初衷是为了统一法律适用,维护司法公正。但是,案例指导制度本身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诸如指导性案例的效力不明、数量偏少、范围偏窄、是否发挥作用缺乏监督考评机制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该文仅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为完善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提供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构建案例指导制度作为推进司法改革、促进司法公正的重要举措之一,逐渐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司法界的重视。就我国检察机关而言,现阶段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案例指导制度来指导办案,还面临诸多困难。分析面临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是探索检察机关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案例指导制度是为应对日益复杂的法律问题、顺应司法改革的大趋势而产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组成部分。这一制度的建设是积极推进我国司法制度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但是应借鉴英美法系判例制度的司法改造而产生的案例指导制度究竟有无存在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对其该如何定位,其能否适应我国的法律环境以及与现行的司法制度相互配合程度仍待研究。从弥补成文法缺陷和实现司法统一的角度来说,案例指导制度实现了与现行司法制度的兼容和互补;但从制度设计和与法律环境要素的协调方面又相互冲突。  相似文献   

15.
案例是司法活动的结晶和法律适用的生动载体,它对于我们准确理解法律,更好地适用法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检察机关案例指导制度尚在起步阶段,许多实体与程序上的问题尚待解决。从实证角度分析,在我国建立检察机关案例指导制度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相同或者相似情况同样对待是人类朴素平等观念的体现。但司法实践中"同案不同判"呈愈演愈烈的趋势,许霆案和何鹏案就是典型例证。相似的案件情节,法官的判决却差之千里。这凸显出法官裁量缺乏一个合理的统一标准。最高人民法院的案例指导制度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探索一种新的案例制度,赋予其法律效力,才能约束法官的自由裁量行为,走出目前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构建节约型社会中的制度缺陷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在新形势下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然而,我国在构建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制度缺陷。为此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节约资源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政策与规章制度,建立节约资源的政策和规章制度体系;加强宣传教育及舆论监督作用,提高全民的节约意识。  相似文献   

18.
司法正义是实现法律正义的主要方式,它可分为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实质正义是形式正义的源头,形式正义是实质正义的普遍化,通过司法实现正义的机制在二者的循环发展中不断得以完善。法律论证是法治社会实现司法正义的最佳方式,它展示了司法正义的产生过程,让"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得到实现。在法律实践中,两大法系通过法律论证实现司法正义的方式各有异同,给我们提供了借鉴与启示。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作为一个实用主义制度,其任务是将实质正义普遍化为形式正义,它的核心问题在于案例的创制以及推广和适用。前者对应的是实质正义的论证,后者对应的是实质正义的普遍化。创制指导性案例需要进行谨慎的论证,推广指导性案例应从案例的来源、发布、标准和效力四个方面予以考虑,适用指导性案例则关键在于确定案例之间的相似性,同时这个过程类似于适用制定法规则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建立案例指导制度时,正确处理案例和法律的合理关系是关乎全局性的前提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作为典型案例的创制主体,应按照程序和实质两项标准,选择、审批合格案例。在案例适用过程中,应以同类相引为原则,以案例中所体现的法律规则为适用对象,并处理好依法与引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同案不同判"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司法实践的各个领域,不仅严重破坏了我国司法权的统一适用,而且给我国司法公平公正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这一现象具有我国成文法法律体系结构、裁判主体的主观方面和"同质化"程度以及司法程序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缺陷等方面的形成原因。为了抑制该现象的发生,我国既要做到进一步细化立法技术、加大案件审判过程的公开力度,又要加强裁判主体的"同质化"和"去行政化"建设,更重要的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加快落实案例指导制度和全面推进量刑建议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