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种常见尸食性蝇类活动与产卵习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明确常见尸食性昆虫成虫的活动习性和产卵习性 ,为法医实践中死后间隔时间的判断提供借鉴 ; 方法 在自然温度、室内恒温及包括夜晚、雨天等 2 6种不同环境条件对丝光绿蝇、大头金蝇、巨尾阿利蝇、棕尾别麻蝇成虫活动与产卵 (产仔 )习性进行了观察 ; 结果 昆虫成虫的活动与产卵习性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往往不同 ,不同种类之间也存在差异 ,在利用昆虫发生规律为法医实践提供死亡时间等信息时 ,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常见尸食性昆虫成虫的活动习性和产卵习性,为法医实践中死后间隔时间的判断提供借鉴;方法:在自然温度、室内恒温及包括夜晚、雨天等26种不同环境条件对丝光绿蝇、大头金蝇、巨尾阿利蝇、棕尾别麻蝇成虫活动与产卵(产仔)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昆虫成虫的活动与产卵习性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往往不同,不同种类之间也存在差异,在利用昆虫发生规律为法医实践提供死亡时间等信息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概括了尸食性蝇类研究的内容及方法,并简要介绍笔者的研究体会,以供相关专业学者对昆虫学相关内容进行研究时参考,也为法医学实践中利用在尸体及现场留下的尸食性蝇类信息为侦查破案提供证据时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目前尸食性蝇类数目及常见尸食性蝇类的季节分布。方法采用动物尸体或组织诱捕和饲养的方法采集尸食性蝇类标本,对其进行分类保存后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北京地区尸食性蝇类为4科9亚科21属46种,其中有12种是北京新记录种。尸食性蝇类具有区域性分布和季节性分布的特性。结论北京地区尸食性蝇类及常见的尸食性蝇类季节分布数据,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尸体腐败分解过程的观察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禄仕 《法医学杂志》2005,21(4):246-248
目的实地了解尸体分解过程,为法医推测死亡时间提供依据。方法将一尸体置室外自然环境中自然腐败分解,详细记录每一时段肉眼观察的尸体现象。结果得到了尸体腐败分解过程各时段的变化资料。结论为推测晚期尸体案件的死亡时间提供较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mt DNA中COI(348bp)、COII(637bp)及16Sr DNA(513bp)基因序列鉴定贵阳地区常见尸食性蝇类的种属。方法收集贵阳地区常见尸食性蝇类标本,经形态学分类鉴定后提取胸肌DNA,扩增COI(348bp)、COII(637bp)及16Sr DNA(513bp)基因片段,测序后用DNAMAN 4.0序列分析软件进行序列拼接,NCBI中的BLAST、MEGA 5.2软件包对所得序列分析建立种内及种间进化分歧率,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 COI种间平均进化分歧率为12.55%,种间范围在3.0%~18.6%,种内范围在0%~0.7%;COII种间平均进化分歧率为13.73%,种间范围在5.3%~21.6%,种内范围在0%~0.6%;16Sr DNA种间平均进化分歧率为4.54%,种间范围在0.4%~7.6%,种内范围在0%~0.4%。结论 COI、COII及16Sr DNA可用于尸食性蝇类的种属鉴定,该方法可作为传统分类方法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新疆石河子市区尸食性昆虫的种类及温度对优势种丝光绿蝇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2007年和2008年的4月15日至6月15日在石河子市(E44.18°、N86.00°)3个不同地点诱集尸食性昆虫,并鉴定分类。将优势种丝光绿蝇在不同温度下饲养,观察其体长、体重、羽化率、雌雄比、历期等生长发育特点。结果石河子地区春季3个不同地点共诱集到尸食性昆虫6目14科16种,其中以膜翅目、双翅目和鞘翅目为主;丝光绿蝇幼虫体长、体重随着温度升高而增长、增加,化蛹时又有所缩短、减轻;不同的温度对幼虫的羽化率和雌雄比影响不明显。结论本文所得数据可为新疆石河子地区的法医昆虫学及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推断一直是困扰法医学工作者的难题之一,尤其是荒郊野外或偏僻屋内的高度腐败尸体更是难以使用常规手段推断PMI,因此常需要借助现场中的昆虫证据来推断.不同种属的蝇类发育时间差异较大,在实际案件中,如果不进行种属鉴定而直接测量蝇蛆体长、计算积温或演替阶段,或是基于错误...  相似文献   

9.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某年4月28日,某村民放羊时发现1具高度腐败的女尸。尸体位于一山坡上,呈右侧仰卧位,周围未见明显搏斗痕迹,其旁发现"敌敌畏"空农药瓶1个及白瓷碗1个。尸体头面部周围见大量死亡的成蝇,其衣物下见少量空蛹壳。  相似文献   

10.
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推断一直是涉及人员死亡的刑事案件现场勘验中法医调查的重点和难点[1].嗜尸性蝇类证据的应用是解决死亡时间推断特别是腐败尸体死亡时间推断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前提是要立足案发当地常见嗜尸性蝇类的种类及分布特点,并据此建立具体种类的发育史数据库.  相似文献   

11.
利用嗜尸性蝇类生活史推测死亡时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hen LS  Xu Q  Shi F 《法医学杂志》2010,26(5):332-335
目的积累一些嗜尸性蝇类生活史的资料及群落组成的季节性变动规律。方法采用动物尸体作诱饵,分别对自然飞到诱饵上繁殖生长的8种嗜尸性蝇类的生活史及群落组成的季节性变动规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夏季高温时段蝇类群落组成物种较为丰富,冬季低温时段蝇类种群较为单一。常见8种嗜尸性蝇类虫态经历时间在气温高时较短,气温低时较长。结论嗜尸性蝇类生活史及群落组成的季节性变动规律可为推测死亡时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蝇类mtDNA 523bp COI和347bp ND5基因片段进行序列分析,评价其在以嗜尸性蝇类种属鉴定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从广州(广东省)、湛江(广东省)、韶关(广东省)、沈丘(河南省)及蜂蛹寨(四川省)采集7种嗜尸性蝇类标本,进行形态学种属鉴定,取其腹部肌肉提取DNA,利用基因特异性引物对线粒体COI、ND5基因进行PCR扩增,产物经纯化后进行测序,MEGA 3.0软件对DNA序列进行碱基组成、进化分歧率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进化分歧率ND5基因种内小于1.83%,种间大于2.62%;种间与种内进化分歧率范围间没有交叉;COI基因种间在0.48%~14.8%之间,种内在0.24%~8.3%之间,种内进化分歧范围与种间进化分歧范围存在交叉。结论 ND5基因片段可在种水平有效鉴别常见嗜尸性蝇类,也可鉴别近缘种。而单独运用COI基因不能有效进行种属鉴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经典DNA条形码和28S r RNA基因鉴定洛阳地区5种常见嗜尸性麻蝇种属,评价其在常见嗜尸性麻蝇种属鉴定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洛阳地区常见嗜尸性麻蝇类标本18只,经形态学分类鉴定后,Chelex-100法提取足部DNA,扩增并测序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和28S核糖体核糖核酸(28S r RNA)基因片段,BLAST比对后,与来自DNA条形码数据库(Barcode of Life Data,BOLD)的中国和韩国地区20条相应蝇种序列进行比对,用MEGA 7.0软件整理分析所得序列,计算碱基组成、种内及种间进化分歧率,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形态学鉴定18只嗜尸性麻蝇归于3属5种。每个样本获得COI和28S r RNA的扩增长度分别为646bp和721bp。在线BLAST比对结果显示样本COI序列相似度99%以上,邻近法构建发育树Bootstrap值为1 000,5种麻蝇可以较好聚类,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38个样本COI种内范围为0~0.022,棕尾别麻蝇、酱亚麻蝇和急钩(亚)麻蝇种间范围在0.057~0.090;赤尾麻蝇和红尾粪麻蝇种间范围在0~0.086。5种麻蝇的28S r RNA序列发育树显示,棕尾别麻蝇和急钩(亚)麻蝇明显各自聚类,其余3种成一类。结论对于本研究中的5种嗜尸性麻蝇,基于COI基因的DNA条形码可以有效区分棕尾别麻蝇、酱亚麻蝇和急钩(亚)麻蝇,28S r RNA基因只可以区分棕尾别麻蝇,二者可作为形态学鉴定之外的重要方法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青岛地区嗜尸性蝇种季节性演替规律,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参考。方法在室外设立田间观察场所,2012年4月1日开始至2013年4月1日,每月第1天6时放置猪尸,20min后开始观察,至18时,期间每小时观察1次;第3天以后,分别于7时、12时、18时各观察1次。观察时记录尸体上出现的昆虫种类、虫态、数量并采集相应标本,进行分类鉴定。结果可以观察到有嗜尸性蝇类侵袭尸体的月份为4月至11月,共发现3科23种蝇类,其中丝光绿蝇、大头金蝇和亮绿蝇数量位列前三,分别占全部观察数量的40.71%、31.95%和7.12%。丝光绿蝇、大头金蝇中午时段出现的数量显著多于早上和傍晚。一年中各种蝇类在中午出现的数量均多于早上及晚上。4月上旬,蝇类早、晚与中午出现的数量相差显著;而在7、8月份差别较小。大部分嗜尸性蝇种集中在新鲜期和肿胀期。结论本文观察数据可为利用嗜尸性蝇类演替规律进行法医学死亡时间推断,以及建立地区嗜尸性蝇种类数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法医昆虫学是应用昆虫学知识解决法医实践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的一门科学。食尸性蝇类在尸体的腐败分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运用食尸性蝇类的特点可以更准确进行死亡时间推断,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本文对依据食尸性蝇类推断死亡时间的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的研究与实践应用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尸生性蝇类研究及其在法医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为提供法医学尸体死亡时间鉴定的准确性,对北京地区人尸上蝇类区系进行了系统调查(1994~1996)。发现本地区共有双翅目尸生性蝇类3科、12属、14种。其中常见种有红头丽蝇、丝光绿蝇、大头金蝇、肥须亚麻蝇、急钓亚麻蝇、棕尾别麻蝇和家蝇7种。对其常见种的幼虫进行不同温度和湿度下培养,观察常见环境因素,如日历期、风雨天气等因素对其生长发育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蝇类幼虫在其适宜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速率加快,历期缩短;在同一温度和同一饲养条件下,发育速率因种而异;平均温度在28℃左右时,蝇类幼虫发育最快,尤其是1~2龄幼虫,时间为1天左右,且较稳定。这些数据对法医学推断死亡时间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CBI数据库比对分析对常见嗜尸性蝇类种属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重庆市常见嗜尸性蝇类不同发育历期2科5属7种样本52份,采用Chelexl00法提取mtDNA,利用2对引物扩增细胞色素C氧化酶辅酶I基因,分别截取498bp和841bp相同长度的序列,采用MEGA软件计算种内及种间进化分歧情况,并分别在NCBI数据库进行序列BLAST搜索种属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所得序列种内进化分歧均数在0%~0.7%之间,种问进化分歧均数在7.5%~16.1%之间;7个种属的样本序列Ⅰ和序列Ⅱ分别有5个和6个种属完全比对正确,样本总体的正确率分别达到96.15%和98.08%,Maxident值均在97%以上。结论采用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并借助NCBI数据库强大的检索分析功能,可准确进行常见嗜尸性蝇类的种属鉴定,为法医学死亡时间推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呼和浩特夏秋季常见嗜尸性苍蝇生态群落组成与演替规律。方法连续3年用观察法研究7—10月份,家兔、狗尸体、鸡、鱼内脏等试验材料上的嗜尸性苍蝇生态群落组成与演替。结果该地区上述尸体上出现的双翅目嗜尸性苍蝇是最先到达尸体上的昆虫,而且在尸体上出现时间及部位表现出很强的生态群落演替规律性。结论研究结果可成为在呼和浩特地区对尸体进行死亡时间、死亡地点推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