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在第六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蒙古族文化与草原文化、草原文化与文学艺术、民族电影发展、草原文化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为草原文化的研究和内蒙古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
董道焱 《实践》2015,(3):51-53
<正>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研究草原文化,将进一步拓宽草原文化的基本内涵、基本精神和基本价值,也将草原文化在全局性、深刻性方面的研究更推进一步,为草原文化的研究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一、草原文化的基本内涵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一脉相承草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类型,包含了生活在草原上的各民族物质  相似文献   

3.
赵春梅 《学习月刊》2014,(15):44-45
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廉政文化应该以先进的廉政制度为基础,以先进的理论为统领,以先进的廉政思想为核心,以先进的文学艺术为载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5,(8)
<正>草原文化的自信来自于草原游牧民族的独特实践。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草原民族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历代北方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而且还积极吸收了其他地区的先进文化,在与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中得以形成、丰富和发展。其中独具特色的游牧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军事战略、规章制度、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学艺术、伦理道德、审美情趣、思想理论等就是草原文化的具体表现。草原文化的自信来自于海纳百川的开放包容精神。草原地区的各民族在保持游牧、狩猎文化  相似文献   

5.
《实践》2015,(8)
<正>丰富的草原文化为草原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北方草原是亚洲古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早在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时代,北方草原先民就已经开始与西方交往;4000多年前,横跨欧亚大陆的北部草原地带还形成了绵延万里的细石器文化带……纵观历史,草原丝绸之路的形成是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独特的草原文化空间为最早向西开启草原丝绸之路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在汉武  相似文献   

6.
《实践》2009,(8):52-53
近几年来,草原文化研究在我国学术界异军突起,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产生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十分需要进一步挖掘和阐述草原文化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建构草原文化的观念与范畴体系。提出和探讨草原文化核心理念就是这种有益的探索,也是草原文化研究深化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7.
张冷习 《实践》2010,(10):52-52
<正>丰富的考古资料和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国北方草原也是"中华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北方广大地区的游牧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草原文化。他们随着气候、人口等的变化而迁移,也带动了草原文化及游牧文化的转移以及与农业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草原作为一个地理概念,一旦形成了文化,就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地理概念、人文概念,经济概念等的重合。在对草原文化的挖掘与梳理上,应该从大视角出发,从多重角度对草原文化进行解读,从而为草原文化的繁荣与当代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包红梅 《实践》2013,(10):60-61
草原文化是一种以草原为表征符号的地域文化。对于草原文化的构成,当下的研究中,有对人们的生活习俗、文化心理,尤其在道德领域影响较深的古代传统文化;有对政治生活领域和意识形态方面发挥重要影响的现代革命文化;有在日常生活、科技、经济和文化领域强势渗透的外来文化;有借着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东风在科技文化、信息文化和大众文化领域日益得势的新生文化……因此,用单一  相似文献   

9.
吴团英 《实践》2016,(4):51-53
正在2013年草原文化主题论坛上,为创新草原文化研究,笔者曾提出要探索草原文化研究的新路径,即草原文化元素和草原文化符号体系研究。时过两年多,这个题目仍然是一个新题目,同时又是一个大题目。再次提出这个问题,其目的是希望推动草原文化学科建设,从学理层次上推动草原文化不断创新发展。一、草原文化符号体系的理论研究符号学研究涉及的内容很广,符号的性质、特点、功能及符号与记号、信号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促使内蒙古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少数民族文化自主发展:推进内蒙古以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为动力。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保障内蒙古以和谐民族文化为智力支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同样有着重要作用: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注入先进因素:为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提供丰富生动的素材:为社会主义文化生态和文化资源提供多样性保护:为社会主义文化对外交流拓展内容和途径:为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内容生产的基础元素;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民生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传承草原文化 发展内蒙古文化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文化的产业化发展 ,是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的必由之路 ,也是文化大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推进草原文化的产业化进程 ,必须加大研发力度 ,尽快制定我区“草原文化”产业的总体发展战略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文化产业各项政策 ;打破条块分割 ,重点组建一批大型草原文化产业集团 ;确定主导型文化产业 ,带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 ,形成民族文化产业链 ;培育完善文化市场 ,使文化产业有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大力培养文化经营人才 ,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2.
牛成  李想 《新长征》2012,(4):38-38
为进一步提高局级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吉林市船营区在局级领导干部中开展以学理论、学经验、学业务为内容的"三学习"活动。一是学理论,全面提升领导干部文化水平。明确了自学书目和学习要求,督促广大干部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市的重大工作部署、有关理论知识及文学艺术知识,坚持个人学和集体学相结合,丰富领导干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哈萨克草原处于亚洲草原丝绸之路的中段,优越的自然和人文条件造就了灿烂的草原文化。由于一直处在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之下,哈萨克草原文化也不断增添着新的内容,并最终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在这一过程中,其文化的一体性也不断增强。近代,由于历史原因,哈萨克文化被分置于不同的境域内,其文化的联系并未完全中断,文化的一体性为当前中哈两国间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4.
陶克套 《实践》2010,(5):53-53
草原文化作为成就辉煌的古代文明之一,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不仅逐步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内涵,而且还培育了贯穿其中的基本精神,如草原民族的英雄乐观精神、求真务实精神和自由开放精神等。其中,自由开放堪称草原文化最为重要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5.
邹万银 《实践》2006,(9):43-44
草原文化是人类社会重要文化形态。从它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看,它贯穿于人类社会各个重要阶段;从它的分布区域看,它遍布于欧亚大陆。笔者这里所说的是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草原文化。是以中国北方草原为载体,由世代生息在这里的先民,特别是阿尔泰语系民族创造的文化。我国草原地区通常包括沙丘和森林地带,在  相似文献   

16.
与台湾相比,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内容创作领域有待拓展,产品表现形式有待丰富,资源整合力度有待深化,产业结构有待调整,品牌效应有待提升,应该借鉴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动力源泉的挖掘、创意人才的集聚等方面的经验,面向现代拓展内容创作领域,融合科技丰富产品表现形式,多管齐下深化资源整合力度,重点突破"动漫游戏、文化休闲旅游、工艺美术"三大领域,不断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15,(9)
<正>核心观点:草原丝绸之路是在整个"丝绸之路"体系中形成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久、路程最远的人文通道,草原文化则是草原丝绸之路上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形态。绵亘万里的草原丝绸之路,作为欧亚草原人类迁徙流动的大通道和连接东西方的大陆桥,曾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过卓越贡献。它丰富了草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使之形成一个个性鲜明、形态多样、范围巨大的区系文化,并为其不断注入新的异质文化元素,促进了其自身的发展和活跃,将整个草原文化推向崭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推进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融合,缩小了文化差异,从而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使草原文化走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就是人类社会的全部。同理,民族文化不仅仅是民族社会存在的反映,民族文化本身就是民族社会生活的所有内容。民族文化是构成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沃土,是维系民族成员心理的重要纽带,是民族形成发展的基础。草原文化是北方民族特有的文化,保护和发展草原文化,应该注重其三要素。  相似文献   

19.
在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强区策略的推动下,我区连续十年举办了“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学术研讨会,对草原文化发展的理论探讨以及探索草原文化在社会与经济发展中的实效运用,都起到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2013年6月下旬,第十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以“创新发展草原文化、打造特色旅游基地”为主题,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举行。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内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工程”领导小组组长乌兰在开幕式上作重要讲话。她在充分肯定草原文化研究十年来取得的成绩及在国内国际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指出:草原文化的创新发展是形势的需要、时代的要求,符合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由民族文化大区向民族文化强区跨越的需要和草原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强调在草原文化创新发展中必须正确把握创新与传承保护之间的关系,要着眼于传统文化的继承;要着眼于文化前沿和时代发展,不能离开文化传统、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空谈文化创新;要着眼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积极搭建草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载体和平台,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草原文化创新发展和内蒙古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20.
侯丽清  姜明 《实践》2006,(7):43-44
草原文化是历史上曾经生存、繁衍在蒙古草原上的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总称。内蒙古各族人民是现代草原文化的主要载体和承传者。草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诚信伦理思想,不畏困难、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为内蒙古以牛羊肉、奶等畜产品为主的特色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提供了持久发展的精神内驱力。在崇尚绿色、天然和环保的今天,人们讲究绿色、无污染的消费观念,为内蒙古特色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