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诚 《党史文苑》2007,(11):59-60,66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尤其是儒家思想中有丰富的"和谐"思想,儒家"和"思想内容丰富多彩,主要体现于"天人合一"、"守中尚中"、"有容乃大"之中,因此,对儒家思想蕴涵的和谐思想加以新的诠释和发掘,从中吸取思想精华,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佳峰 《新长征》2010,(10):60-60
人类社会需要安定,更需要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建与发展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理论支撑,而儒家思想中优秀的和谐思想文化可以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益辅助思想之一。  相似文献   

3.
文尚卿 《世纪桥》2007,(5):11-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任务。党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和探索源远流长,早在革命战争时期,就努力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一个平等、均富、诚信友爱、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全新社会,并且创造了与之相适应的井冈山。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大力弘扬和实践井冈山精神。  相似文献   

4.
人的精神生活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理论上,二者反映着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内在一致性:和谐的精神生活是社会和谐的精神基础和精神动力,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和重要标志;社会和谐则为精神生活的和谐发展提供重要保证.在实践方面,二者具有生成的同构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解决精神生活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中实现社会的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促进人的精神生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构建与民族精神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的意识形态与民族精神包容镶嵌在一起,二者互有统摄且互动共生.意识形态的构建与民族精神的创新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特定时代和社会环境中的意识形态一方面规制着民族精神的思想内容和培育状况,另一方面又受到具有新质的民族精神的充实和引领.民族精神的传统为特定场域中意识形态的形成提供精神渊源,其培育本身就是意识形态构建的重要内容,其创新也为意识形态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应当把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与民族精神的培育创新结合起来,着力抓好二者的共同促进.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针对我国当前社会阶层的分化和经济社会转型而提出的。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要从创新制度、健全机制、增强领导干部的民主、法治意识和舆论正确引导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和谐精神生活的建设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重要意义,不仅表现在精神生活体现着人的独特性,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要求人必须注重精神生活的发展,更表现在精神生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应对国际竞争和人们价值冲突的重要手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精神生活的建设应当坚持的价值取向是建设丰富的、健康的、积极进步的、主动自觉的、和谐的精神生活。建设和谐精神生活必须完善各种社会制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抓好精神产品的质量;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舆论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探索和实践修养方式。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助于人们明辨是非真假、善恶美丑,也有助于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社会风气,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敢想敢干、事实求是"的红旗渠精神.  相似文献   

10.
传统儒家诚信思想在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的整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现代社会和儒家倡导诚信的时代有了很大改变,但是冷静分析和思索造成当代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个人诚信自律不够、诚信教育软弱、政府诚信缺乏、诚信建设和利益引导相脱离是很重要的原因。因此,继承和发扬传统儒家的诚信美德,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执政党的先进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正处于激烈而深刻的社会转型时期,带来了一系列风险的出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认识到要有效地规避风险,实现社会和谐,就必须加强对风险的治理。在治理风险的过程中,我们党已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缺憾。  相似文献   

13.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逻辑是思维的法则,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准绳,也是规范一切学说和理论的标准.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也就是其本质内涵的逻辑展现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深刻认识与把握属性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和策略逻辑,这对于持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了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和谐.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就从本质上全面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分配正义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只有坚持分配正义原则,才能建设一个经济繁荣、政治文明、社会秩序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使中国由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转变,社会分层也由政治分层为主转向以经济分层为主.面对社会阶层结构变迁和利益格局调整给党的执政带来的新问题,党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进行理论、体制和政策创新,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尽力维护社会各阶层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野中的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社会主义视野中的和谐社会,必须从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中获取文化传统,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和谐观为指导思想;对内表现为人与人、人与社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基础上的和谐相处,对外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上其他不同社会制度和文明的和谐相处,还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基本途径是以实现共同富裕为价值取向,以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手段,把党建设成为维系不同社会阶级阶层之间团结的纽带.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人与自然、资源和谐相处的思想也闪耀着理性之光。这些经验教训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