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次跟朋友聊天时无意中谈到了教师这个职业,其中一个朋友对我说:“我最讨厌XX老师了.因为当时背不到书。他竟把我叫到他的寝室门前背书,让来来往往的同学都看到了,真把我羞死了!”另一朋友也问我:“XX老师现在还在教书吗?她可厉害了,我们都很怕她,也不喜欢她!”听着朋友们对教过自己的教师或好或坏的评价,让我陷入了深思:“我现在也是一名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2.
《实践》2017,(7)
<正>奈曼大镇,沙海明珠,优雅妩媚。1956年,我来到这个城镇就读初中。当时不明白她为啥叫大沁他拉的名字,后来才知道是蒙古语,即有井的甸子,亦译成有坑洼的甸子。那时的大镇(大沁他拉镇的简称),方圆不足一平方公里,仅有一条街道和几个小巷胡同,十来家小商铺。现在看来,那景象很是沧桑和衰败、灰暗和单调。然而,那时我站在街边,仍然觉得她高贵、繁  相似文献   

3.
<正>14年的等待,14年的祈祷,对一般人来说都是一段漫长的人生路。对于七师一二九团十一连周凡瑞来说,14年在希望与渺茫中的期盼,是爱托起了她的精神支柱,是爱的源泉滋润了丈夫"沉睡"的大脑,使一个精神病患者能像正常人一样开始交流和劳动,这就是爱的奇迹。14年前,每当人们谈起周凡瑞患精神病的丈夫时,她总会道出她的心声:"我不求老公给家挣多少钱,我只求他  相似文献   

4.
正不久前,杂志推出"汶川地震十年十人"封面报道,看到同事采访心理援助者李晓景的稿件时,勾起了我的思绪。6年前,汶川地震4周年之际,我曾到北川采访过李晓景及他的心理援助机构,他带我认识了芬姐——一名因地震失去女儿,接受心理援助后走出困境,并在心理援助机构当起志愿者的女性。第一次见到芬姐时,她正在心理援助场所看护一群孩子,她讲了她愈合创伤后成为志愿者帮  相似文献   

5.
散步     
莫怀戚 《党课》2014,(24):124-124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相似文献   

6.
会走路的梦     
有一次在邮局寄书,碰见从前的一个同学。多年不见了,她说咱们俩到街上走走好不好?于是我们漫无目的地走起来。她之所以希望我和她在大街上走,是想告诉我,她曾经遭遇过一次不幸:她的儿子患白喉死了,死时还不到4岁。没有了孩子的维系,又使本来就不爱她的丈夫很快离开了她。这使她觉得羞辱,觉得日子再无  相似文献   

7.
前两周看的一集《犯罪心理》是和自拍有关的,剧情大概讲的是几个热衷于自拍的网络红人惨遭不幸,而这不是这部我热爱的美剧里第一次涉及自拍情节了。这就是为什么和我一起看剧的我妈会如此担心我的网络社交,她觉得我在朋友圈发自拍搞不好也会招来杀身之祸。但我觉得她想多了,首先,我又不是什么网络红人;其次,我的自拍照片修得连她都认不得。  相似文献   

8.
形形色色的福利 李老师在某名牌高校附属中学担任多年体育老师,现在每月工资3000多元。不过,相对于他的一些大学同学,他的收入差了一大裁;即使是和校内讲授其他课程的教师相比,他的收入也要低得多。“我不会跳槽,不为别的,就为了我儿子。”李老师说,“儿子马上要上中学了,如果光凭成绩肯定进不了我们学校,不过我们教职工的子女基本上都能进来。”李老师觉得,能够让儿子不用花高价就上个好中学,这比他的大学同学省了很多钱,而且将来上好大学基本上就有保障了,这也能让自己省不少心。“省钱又省心,我觉得比多挣几千块钱值。”  相似文献   

9.
舒炜 《廉政瞭望》2012,(4):26-27
认识志诚,纯属意外。 原来,他只是我3年前在一次采访活动中遇到的,众多做电脑配件生意的台商之一。后来又吃过几次饭,竞慢慢熟络了起来,但随着我离开江苏,已经有1年多不曾联系。  相似文献   

10.
<正>回忆起20多年前和丈夫相识相恋到结婚过日子的点点滴滴,现在48岁的杨国英说,虽然当时觉得日子很难过,有很多辛酸,但是现在回过头再看的时候,里面也有很多甜蜜,有让人留恋的亲情、爱情和温情融合交织在一起,让人心生温暖。只要他人品好杨国英24岁时,经人介绍认识了从石河子大学毕业分配到十二师西山农牧场工作的李向泉,介绍人说得很明白:"他人不错,就是家境不太好。"看重人品的杨国英当时并没有  相似文献   

11.
35年前,他还是宣城县沈村乡一名临时搬运工;23年前,他成了沈村供销社的一名职工;13年前,他又从供销社主动离职下岗;如今,他已是多家国家大型化肥企业优秀代理商、资产逾千万元的公司董事长。能有这一步,同事们说,全凭他人品人缘好;朋友们说,他特别能吃苦;广大农民说,他对乡亲们  相似文献   

12.
几年前,公司招了一批新人,平均年龄25岁。 那个新助理,是我亲自招回来的。名牌大学毕业,聪明,活泼。 我得承认,招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除了她在大学表现优异外,还写得一手好字,让我心生好感。  相似文献   

13.
他11岁开始买股票,现在觉得还是开始得太晚。14岁时他用卖报赚得的钱买了一个小农场。他现在仍住在50年前买的三居室的房子里,他说这里有他需要的一切东西。他去哪里都是自己开车,没有司机,更没有保安跟随。  相似文献   

14.
从母亲住进我们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了。曾经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手上康复,母亲的病,却让我无能为力。面对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除了强颜欢笑地安慰着她,就只能偷偷躲到某个角落里抹眼泪。那个时候,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  相似文献   

15.
1993年的10月16日,上午九时许,接翟英同志电话。她以低沉的声音告我:周壁于今天早晨六时病逝。并臣说十海方面告她,由她通知在北京的陶、油和我几个人。放下耳机.我的脑子“轰”的乱加一团麻。1992年的12月上旬.他和夫人来北京,我们几个人陪他们夫妇在雪老家里一块用餐,他还是那么位\。他讲了许多心里话.也谈了许多见解。我们大家都十分理解他的心情,所以听他讲得多,交谈却比较少。在餐桌_L,他有时很兴奋、很激动,要我陪他饮酒。因为我发现他面色青黄,过量不好,劝他少饮c所以和他共饮了几杯,未能使他尽兴。因为他高兴时…  相似文献   

16.
我最早认识胡绳同志是在1953年夏。那天我和我的教研室主任王真同志去王府井大街东安市场逛旧书店。在一家书店里,碰到胡绳同志。王真同志把我介绍给胡绳同志,又说了会儿话,就各自走各自的了。那天胡绳同志穿一身白绸子裤褂,手里扇着一把扇子,给人的印象特别潇洒。那年,我还是个20岁的青年;他大约30多岁了。我注意看他,觉得他与众不同的是头颅很大,心想,这人一定非常聪明,有智慧。以后,除参加一些会议见到他,并没有什么交往。80年代以后,参加中共党史学会的学术活动,与他见面的机会多了些。现在回想,有几件事令我十分难忘,主要是他支持我们北京市党史学会的工作方面,给我的印象很深。  相似文献   

17.
杨桂英很平凡,真的,此前我甚至没有听说过她的名字,见到时只觉得她是个慈眉善目的老大娘;说她不平凡,还真有点不平凡,她曾在1983~1993年间担任了两届攀枝花市人大代表。 杨桂英45岁就退养了。那年,她远在上海的74岁老母亲骨折需要人照顾,正好她单位有个干部转工人提前退养的指标,于是,她就急忙办了退养手续,去上海照顾母亲了。到了上海,她发现母亲在居委会和邻居的照顾下,生活得挺好,心里十分感动,就想:我也要在有生之年为大家多服务。她50岁那年母亲去世后,便通过考试在上海徐汇区街道当上了一名居委会调解主任,工作尽职尽责。有一次一对夫妻打架她去劝解,不料被男主人推倒在地,摔伤了腰,老伴和她惟一的女儿放心不下,坚决让她回来养伤。临走时,上海居委会的同志一再说,伤好后,  相似文献   

18.
<正>我是地铁一族,每天上下班都要乘坐地铁。最近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市郊附近的地铁口总有很多小摊贩,卖早餐、小吃,甚至一些小物件。生意好时,小吃车和顾客都堵在地铁口了,有时会影响行人正常通行,奇怪的是,一直没人来管管这些小摊贩。一天下了班,我像往常一样来到地铁口,打算买份小吃。排队的顾客有点多,轮到我时,我和老板攀谈起来,"生意这么好,收入应该不少吧。"老板笑笑说:"还将就,基本每月近万,挣的都是辛苦钱。"他还透露,有的小摊贩做几年就能买上一套房。我又说,"摆摊又不需要交税,多好!""税倒  相似文献   

19.
床前明月光     
好多年前,我还在报社工作,等排版的无聊光阴,跟同事聊起一件当时的新闻:一个公共汽车的售票员,因为几句口角,把一个14岁的女孩活活掐死了。我们正在大呼小叫、无限感慨,美编姐姐突然转过身,斩钉截铁地喝止:"别说了!"她说:"我当妈的人,听不得小孩受苦遭罪的事,真是听不得。"我模模糊糊懂得她的感受,却也觉得好笑:这才叫为古人担忧呢。到现在回想起来:懂?懂个屁!更多年前,看金庸的《倚天屠龙记》,他在后记里说:"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  相似文献   

20.
正听说伯父病重,我心急如焚。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在福利院生活了十多年,又聋又哑,无法表达他的痛苦,内心是多么的备受煎熬。伯父一生未婚,没有亲人在身边,谁来照顾他?能得到及时救治吗?我感觉凄凉而无助。6月底,回到蒲江老家,就和父亲约好去福利院。接待我们的是福利院的秦院长,五十多岁的妇女,衣着整洁,显得十分干练。她说,医生正在给伯父会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