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经幡飘扬,清脆的铃声回荡,转经筒转了又转,僧人口中反复咏颂着早已烂熟于心的经文,在一遍又一遍的咏颂中将虔诚升华。而另外有一群人,将他们的所有虔诚灌注于木板之上,这份虔诚也成就了藏族地区三大印经院之首的德格印经院。德格印经院建于公元1729年,其许多经文和画像的用纸,是用一种叫"阿胶如交"的藏药材自制而成。经版选用红桦木为  相似文献   

2.
3.
4.
正川北灯戏,又称"鼓乐神",是流行在川北一带历史悠久的民间歌舞小戏,起源于明末,与川北大木偶戏、川北皮影戏共称川北戏曲的三朵奇葩。川北灯戏用劳动人民的道德标准演人间的美丑善恶、喜怒哀乐,大多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道德情操,语言通俗易懂,诙谐风趣,极富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川北灯戏于明代开始流行于今南充的阆  相似文献   

5.
<正>川江号子是川江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民间歌唱形式,主要流传于金沙江、长江及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和大宁河等流域。川江号子的历史极为悠久,在四川劳动号子中最具特色。巴蜀自古有舟楫之利,历代史籍对此多有记载。近年来,在沿江两岸陆续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石锚"、东汉时期的"拉纤俑"等文物都印证了川江水路运输行业的久远历史。而川江两岸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自然风光以及船运中的以歌辅工之俗,无论在民间歌谣还是在杜甫、李白等文人的诗歌中都是久用不衰的题材。  相似文献   

6.
7.
8.
<正>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至初六、四月十八和十月十五,居住在九寨沟高山上的白马藏族都要跳(亻刍) 舞。(亻刍) ,白马人之方言,意为吉祥面具舞,汉语俗称"十二相舞"。它源于白马人崇尚"万物有灵"的原始时期,是氐羌文化与藏文化的融合体,带有一定的祭祀性。(亻刍) 舞是白马人最重要的群众性娱乐活动,他们头戴木雕面具,以鼓钹和铜号为主要伴奏乐器,载歌载舞,旨在祭祀神灵、祈求平安、驱鬼避邪。(亻刍) 舞的领舞头戴号称百兽之王的狮头面具,其余舞  相似文献   

9.
正"巴山背二歌"是指产生并流传于四川东北部米仓山南麓巴中市辖区内的一种山歌。巴中地处山区,从前交通闭塞,山里需要运出和运进的货物全靠人力背运,人们把这背运货物的人称为"背老二"或"背二哥",所以在背运途中打杵歇气演唱的山歌便有了"巴山背二歌"之称,其表现形态多为一人领唱众人和或众人齐唱。巴山背二哥在大巴山区大概有3000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鲁怡 《党建文汇》2006,(7):52-52
1933年,正当经济危机在美国蔓延的时候,加利福尼亚的哈理逊纺织公司因一场大火化为灰烬。3000名员工悲观地回到家里,等待着董事长宣布公司破产和失业风暴的来临。在无望而又漫长的等待中,他们终于接到了董事长办公室的一封信:向全公司员工继续支薪一个月。  相似文献   

11.
临出门,老母亲总递给我一把鞋刷。我三十多岁了,她还把我当个孩子,叮嘱我.一定要把皮鞋擦亮!多少次后,我忍不住问母亲.我本来对服饰就不太讲究.单单擦亮皮鞋有什么意义呢?母亲说,穿什么衣服不要紧,你要见的人,如果是个有修养的人,他不会嫌弃你贫寒,衣服好坏,只能标明一个人的经济状况。可鞋子有没有擦干净.人家能看出你的生活态度,疲疲沓沓是任何人都不能原谅的。  相似文献   

12.
<正>自贡井盐生产源远流长,发端于东汉,闻名于唐宋,鼎盛于明清。在咸丰、同治年间成为四川井盐业中心,其井盐遍销于川、滇、黔、湘、鄂诸省,供全国1/10的人口食用。"井盐深钻汲制技艺"其实就是顿钻技艺,是指人们利用人、畜、机械等动力,使钻头破碎岩石,向地层深处钻进成孔,并不断捞出岩屑,达到获取盐卤资源目的的一种钻井技术。这技术经历了东汉至宋初大口浅井的孕  相似文献   

13.
<正>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属于格萨尔文化的一种遗存,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石渠、丹巴三县境内,以色达县的格萨尔彩绘石刻最有代表性。色达县位于蜀西北,传说曾是岭国长系部落居住的地方,又是岭国名将尼崩达尔雅和阿奔·布益盘达的故里,故格萨尔文化的积淀十分深厚,有"格萨尔艺术之乡"的美誉。两个多世纪前,格萨尔彩绘石刻就在这片草原上孕育产生。  相似文献   

14.
民间文学苗族古歌(台江县、黄平县)、刻道(施秉县)。民间音乐侗族大歌(黎平县)、侗族琵琶歌(榕江县、黎平县)、铜鼓十二调(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贞丰县)民间舞蹈苗族芦笙舞【锦鸡舞、鼓龙鼓虎.长衫龙、滚山珠】(丹寨县、贵定县、纳雍县)、木鼓舞【反排苗族木鼓舞】(台江县)传统戏剧花灯县【思南花灯戏(】思南县)、侗戏(黎平县)、布依戏(册亨县)、彝族撮泰吉(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傩戏【德江傩堂戏】(德江县)、安顺地戏(安顺市)、木偶戏【石阡木偶戏】(石阡县)曲艺布依族八音坐唱(兴义市)民间美术苗绣【雷山苗绣、花溪苗绣、剑河苗绣…  相似文献   

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贵州》2012,(18):66
思南花灯戏思南土家族的花灯戏是在土家族花灯歌舞的基础上,逐渐吸取土家族傩堂戏、湘剧、辰河戏以及其他戏剧的表演形式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民族剧种。它形成于清代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其表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程序庞杂。其婉转动听的唱腔,高亮激越的花灯打击乐,优美迷人的舞蹈以及美丽独特的服饰道具,倍受人们的青睐。作为土汉文化和多民族文化结合的产物,思南花灯同时又注入了乌江地域与各民族文化的特质,形成其特有的艺术风格,成为贵州东路花灯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6.
17.
18.
<正>贵州省黔东南州侗族服饰于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侗族是一个爱美、善于创造美,富有浪漫诗情的民族。侗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是"诗意的生存"。侗族有史以来就喜欢聚集在一起,以歌唱舞蹈的生方式憧憬未来,以精美的民族服饰打扮人生。侗族独特的民族服饰的制造别具一格。侗锦用木棉线染成五色,做工精细,采用对比强烈的色彩,配上绚丽多姿的图案,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侗锦主要用于衣裙、被  相似文献   

19.
中国第一窖     
泸州老窖酒传统酿造技艺在我国酒类行业中享有“活文物”之称,它是我国酿酒技术和酒文化一个典型实例,即使是科技发达的今天也难以用现代技术替代。  相似文献   

20.
<正>都匀毛尖茶传统制作技艺,以别具一格的品质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都匀毛尖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都匀毛尖茶生产历史悠久,迄今已有五百多年。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都匀出产的"鱼钩茶""雀舌茶",已列为"贡品"进献朝廷。都匀毛尖茶是明代崇祯年间以来历代皇室的贡茶,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