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报》作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从创刊之日起就开始有意识地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前后共发表过30余篇译介社会主义的文章,主要承担起了社会主义思想早期传入中国的引介工作。虽然《民报》的译介并未让社会主义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但无疑推动了20世纪初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早期传入的历史进程。探析《民报》译介社会主义的主要原因、基本内容、历史作用与局限,有助于廓清社会主义思想早期传入中国的历史脉络,为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史研究和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提供案例素材和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战胜其他社会思潮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从传入中国到其主导地位之确立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与实用主义、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三次大论战。湘学人物毛泽东、蔡和森、李达等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这三次大论战,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批判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学说,有力地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为中国社会以及湘学的新民主主义转型作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和文化贡献。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传入中国总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其信息容量、本质显现、影响力度逐渐变化。十九世纪末三十年是零星传入时期,影响微小。二十世纪初到十月革命前,多种流派社会主义纷纷传入中国,掀起传播热潮,但模糊混杂、难以分辨、相互冲突,尚未聚变为精神力量。十月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后,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大规模传入中国,达到传播高潮,实现了由量变向质变的飞跃,社会主义在中国有了明确的主题内容,即学习苏俄,走科学社会主义道路,科学社会主义由此成为社会主流思潮和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武装群众头脑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译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理论旅行为视角,分析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早期的翻译现象。源自西方工业社会背景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在经历一番旅行后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其理论和相关的重要概念在新的社会历史语境中经过误读、整合之后,进行了文化的重构,它的“中国化”是不可避免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5.
吴炜 《观察与思考》2019,(12):15-21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爆发了一场著名的争论——"问题与主义"论战。它对于迅速扩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意义重大。但它并不仅仅局限于具体的解决社会问题的策略和方案的争执,而是反映了现代中国人对两种理性即"进化理性"和"建构理性"的取舍和偏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与中国革命关系更为直接的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上,力图为现实的革命斗争服务;就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言,早期传播的重点在唯物史观,对辩证法则相对比较忽视。  相似文献   

6.
在进化论的影响下,早期国民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资本主义的弊端,重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在对资本主义的判断中,吸收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并将其融入到民生主义纲领中,使民生主义体现出不同于一般资产阶级纲领的理论特色,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铺平了道路。虽然马克思主义对早期国民党人的社会理想目标的确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他们并没有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本质,也导致了民生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早期宗教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演进逻辑和嬗变轨迹予以分疏与厘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从文本考察来看,恩格斯早期在批判与反思中不断克服与扬弃旧的宗教信仰,经历了一个艰难而复杂的嬗变过程,从最初的虔诚主义到超自然主义,从超自然主义到成为施特劳斯主义者,从施特劳斯主义者导向黑格尔式泛神论,最终进入费尔巴哈为其营建的无神论归宿。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的学术思想,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近代学术思想的继续,是先进知识分子前仆后继向西方学习真理的继续,而学术思想领域的“革命”成为时代思潮,体现了时代精神。这期间,西方各种思潮、学说纷纷传入中国,学术思想呈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主要有马克思主义思潮、实证主义思潮和非理性主义思潮等。而就中国学术理论思维形态的发展而言,正经历着创新和转生,这是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启蒙转向,是在继承五四启蒙理念思想精华的基础上,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最终目标,探索而得的启蒙新路。《新青年》同人的分化打破了"不议政治"的困局,在近代中国诸多社会思潮相博弈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介入过程中,五四启蒙实现了从文化立人到革命救国的内涵转变,促使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创了以工农群众为主体的爱国救亡运动与思想启蒙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启蒙新篇章。从五四时期到新时代的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启蒙经验也必然助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马克思接受黑格尔的学说是经过了一个复杂的过程的,从美学思想的发展来看,主要经历了从启蒙主义到浪漫主义再到黑格尔的转变过程,崇尚理性精神的现实需要,使马克思逐渐抛弃了自己过去推崇的理想原则,靠向了黑格尔。在《博士论文》、《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反映了马克思早期美学思想的文稿中,可以明显看出这一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刘淑华 《前沿》2013,(6):41-43
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思想历来被视为传播学媒介文化及媒介批评的主要理论源泉和理论工具,本研究从伯明翰学派思想的早期重要源流——利维斯主义出发,并以利维斯主义作为对比和参照,分析伯明翰学派思想的产生与嬗变过程。伯明翰学派思想经历了从文学批评到文化日常生活的转变,研究立场从精英主义转向了民粹主义,研究方法从文本分析转向到民族志等多种取向。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恽代英承接陈独秀、李大钊等早期共产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不断的自我扬弃中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转变并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力旗手.他关注青年,教育青年逐步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他注意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恩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独特见解.恽代英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进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孙景民 《人民论坛》2014,(11):194-198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创新与发展,其产生和形成是思想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科学社会主义历史规律思想起点依据学说、思想形式内容学说在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中的具体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方法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诠释.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创新与发展,其产生和形成是思想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科学社会主义历史规律思想起点依据学说、思想形式内容学说在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中的具体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方法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诠释。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西方学术思想裹挟着炮火大量传入中国,在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逐步形成的同时,也使传统学术话语陷入危机。传统学术的落后和西方学术的弊端使国人陷入迷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又为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塑提供了契机。在与自由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等思潮的较量中,马克思主义以自身的科学性、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契合性显现出其作为哲学社会科学指导思想的独特优势。这些因素构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初步建构的历史语境,而重现这一历史语境是了解当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历史流变的不可逾越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中国价值经历了三次重要变革而形成独特的价值传统。近代以来,随着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现代思想的传入,中国价值开始了新的转型。当下重构中国价值的任务,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坚持文化自信,重建价值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思想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主要涉及历史分期、队伍组成、传播途径和方式、传播内容、传播特点等方面。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与中国的国情及革命实践紧密结合,一开始就带有中国化的特色,这个特色表现出思想上的创新性,这个特色也恰恰符合马克思学说的精髓即实践唯物主义,而不带有教条主义的僵化特征。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回顾和反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诞生已有一百三十五年的历史了。今年为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马克思主义是何时开始传入湖南的?传播中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各个阶段有些什么特点?本文试图作些简要的探索。一中国人民接触和译介马克思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半个多世纪之后才开始的。在这个早期接触和译介的过程中,湖南人占有引人注目的地位;同时,全国出版的一些有关著作和报刊,也陆续传入湖南。  相似文献   

19.
潘坤 《求索》2010,(4):92-93,127
自马克思主义诞生并传入中国的一百余年来,对现代性的理解、反思和批判就一直是其重要的理论主题。本文在总体梳理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思想的基础上,采取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视域,解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同历史阶段的现代性思想演进脉络。  相似文献   

20.
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其产生具有客观必然性。马克思诞生后的200年世界形势发展变化、资本主义的衰落蜕化、社会主义的发展振兴,有力证明了历史是沿着马克思指引的方向前进的。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推动世界社会主义的振兴和马克思主义的辉煌。一、一个崭新的思想理论应运而生任何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学说,都有其借以产生的源和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