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家公司不仅仅着眼于商业价值,而且决心创造价值,那么它已不只是与消费者对话,而是与个人——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需要对话。贝纳通(Bentton Group)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它总能带给我们惊讶与惊喜——不仅因为它出品了无数色彩丰富的服装,也因为它用一颗充满关注的心来向我们展示生活中的平等与真实。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5,(4)
<正>光波反射的空间是色彩展现能量的磁场可可以美化我们的环境与增加生活动力阳光明媚的地方,人们可以轻松地看到美丽的大自然色彩;相同的,在闪烁的灯光下,我们也能观赏到浪漫而迷人的情境色彩。不同颜色来源于光波反射,因为波长不一所形成的光彩影像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光波多次反射的时空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颜色,也能运用这些光色能量来为自己创造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3.
柘林 《就业与保障》2013,(Z1):94-95
当下,"怀旧"成了一个时髦的词,成了一种时尚,成了一种心理需求,甚至成为一种文化。它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悄然侵入我们的脑海?毫无疑问,怀旧是对于过去的一种重构与思念,包括对一种已经发生的事件的可掌控感和安全感。  相似文献   

4.
《今日中国论坛》2010,(5):94-94
<正>带着泛黄怀旧的色彩,月亮从爱琴海边缓缓升空。大片的黑暗中,海神波赛冬的神祠残缺而肃穆。两千四百多年了,月亮一直这样照着它;两千四百多年了,路过的水手仍会向它祈祷。  相似文献   

5.
每逢节日时我们不禁怀想历史,而历史是一个个的片断,打开这些片断,会有一种错觉,我们已来到一个新的世纪,而我们的灵魂还徘徊在昨天。人的感情是矛盾的,一面渴望创新,一面需要守旧。现实迫使人们创新,传统令人怀旧。我们急不可耐地奔向新的事物,以为从此与过去告别,而事实上传统并未远去,它仍不离左右,甚至在我们的空气中,在我们的血液里。扎根边疆──苦中有乐我们的第一个主角有急事不在家,他的女儿讲述了父亲的故事。“我父亲是个老革命,1949年参加过渡江战役。他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中央民族歌舞团。195…  相似文献   

6.
当下,“怀旧”成了一个时髦的词,成了一种时尚,成了一种心理需求,甚至成为一种文化。它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悄然侵入我们的脑海?毫无疑问,怀旧是对于过去的一种重构与思念,包括对一种已经发生的事件的可掌控感和安全感。  相似文献   

7.
米兰·昆德拉曾说:"往口裹在五颜六色的波纹绸里,每次我们瞧它,都会看到不同的色彩。"记忆让我们如此悲欣交集,有时是热情的红色,有时是忧郁的蓝色,有时是冷寂的绿色。只要人面对生存的时空,就无法逃脱它的困扰,因此记忆的不可选择性,也就成为人类的最深痛苦与无奈。让我们看看光影中的失忆者是如何生活的吧,因为我们知道所有让自己念念不忘的事物,最终都会任念念不忘中遗忘。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3,(10):108-111
色彩在彩虹我们视觉时也会影响我们的健康 色彩虽然会随着不同的光源活动而释放出不一样强弱的光彩磁波能量,来影响我们的视觉与情绪,但一般人可能会忽视色彩对我们身心健康的影响,所以平时在选择居住的环境颜色及每天出门所穿着的服饰时,基本上都很少去考虑正确的用色观念。色彩对人体的健康会随着与光源的互动而形成一个有害或有益我们生活或工作的环境,如果长时间我们不去关心这些光色空间,  相似文献   

9.
孙湘明 《湖湘论坛》2002,15(3):49-50
我们的前人用自己的观物方式、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实践着绘画上的散点透视、意念性色彩、抽象性线条,以及俯观仰察的超时空组合。他们在审美理解上崇尚“意足不求颜色似”或“意到笔不到”的观念。中国古代美学很少从美的本质进行讨论,认为任何语言或文学符号都不会与事物完全对应,要真实理解事物,只能靠领悟的最高境界。因此讲究“神会”、“意趣”、“传神”、“气韵”等。由于主要从心理方面进行阐述,所以便引出了“道可道、非常道”的对客观事物美的解释。正因如此,导致我国古代绘画追求的目的在于“象外之意”的绘画造型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4,(10):106-109
人类的光色思维基本上来自对大自然环境色彩的观察及生活中所接触的不同颜色而产生的一种色思逻辑,因此我们常会以不同的颜色来彩绘观念及包装各种不同的人物、事物与不同的节日及行为等等。例如对性格比较好动或冲动的人,称他为红色性格;而对处事比较冷静及宏观的人,称为蓝色性格;平常充满理想主义并喜欢追求浪漫及好胜的人,我们称之为紫色性格;对悲观并缺乏自信的人则会称他为灰色性格;活泼而充满青春活力的,当然是橙色性格的特征了。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角度创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并主动积极建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优化教学情境,不仅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应对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更能激活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理解,产生情感共鸣,促进教学生成,实现学生“境中思”“境中学”“境中做”。一、情境选择要贴近真实生活2022年新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在感悟生活中认识社会。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社会事物出发,充分挖掘生活中与教学紧密相关的素材资源,重点关注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有机创设能够吸引学生眼球、扩大学生知识面、融合理论与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现实的生活情境中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提升他们的道德理解力和判断力,强化其规则、纪律等意识。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4,(1):106-109
我们一睁开眼睛就会看到各种色彩,但因为每个人的生长环境与遗传肤色及接受教育的因素所形成的民族文化特色不尽相同,所以人们对色彩的视觉接收到转化成情境感受也就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17,(1)
<正>一道开开关关的手术室门,成了一面镜子,门里门外见证着人间百态、冷暖心酸。这些,不光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每天真实发生的事,更是每个人生活的缩影"我们可能不知道怎么离开,但应该知道从何而来。"一部关于生命从何而来的纪实电影,带领观众直面产房内外遇到的极端情境,展现了母爱、家庭、二胎、医疗保障、人性伦理等社会问题。没有明星、没有剧本,却像一股清流,真实地触动人心。  相似文献   

14.
西湖小说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浪漫色彩,西湖上的梦幻是它重要的表现手法,把西湖与梦境完美结合,把地域特色与浪漫情调融为一体。怀孕生育型、预兆型、教化型和神仙相助型四类梦境的运用,衔接情节,拓展叙事空间,使故事曲折生动而又流畅自然;为后文埋下伏笔,照应前后,使结构紧凑集中,脉络分明;甚至构建小说全篇的框架结构;还使西湖小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深化了作者的怀旧情结。  相似文献   

15.
一位著名学者曾说过,要提高教学吸引力,关键是创设知识与情感结合的美妙境界。这种"境界"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教学情境。情境教学法,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  相似文献   

16.
走进滨河茶楼,一股淡淡的茶香飘逸,一阵悠悠的乐曲荡漾,细一听,是怀旧歌手蔡琴的那一碟《清水镇》中的歌曲在放送。蔡琴浑润的嗓音本生就叫人有一种莫名的、淡淡的怀旧思绪,加上旋律的色彩,更叫人在茶香中禁不住怀想飘逝的岁月……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理论上,教育观一般涵指教育目的和教育的功能、价值两个层面的意思。民族教育作为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一部分,在教育的目的上,它与整个国家的教育目的是一致的,但在功能、价值上,它又与一般的普通教育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主要是因为,任何事物,其价值的性质与大小取决于三个方面。首先是事物本身的构成及其属性,它决定了价值的可能性空间;其次是人对该事物的认识及对自己想从中获取什么的需求的认识,它决定了人对某一事物的价值取向,限制着人对该事物价值的期望空间;其三是该事物之外的条件,它决定了价值实现的现实空间。且…  相似文献   

18.
作者认为印刷文化与电视文化分别以语言和图像对事物进行“逻辑”模写,但它们的逻辑图式不同。印刷文化贯彻的是文本的逻辑,它以字词、语段、章句之结构与演绎的方式,经过一系列的概念、判断、推理活动去实现逻辑的操作与表达,其认知构建是严密的、高度有序而抽象的。电视文化的逻辑则是生活情境的图像化逻辑,其逻辑基底是日常生活,其逻辑内涵是活动情境,其逻辑语将是真实形象。它通过恰当地处理人的活动的“态式” 与“向式” 关系、情境的具体语符与抽象语义的关系,以及主题形象与从属形象的关系,实现能指与所指的逻辑统一。由于两种文化的逻辑图式不同,它们在负载文化、传达信息、媒介认知的过程中各有不同的特点与意韵,构成对人们的思想认识之不同的制约。这是研究文化认识论值得深深关注的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
凡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人,皆知马克思曾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了“实践—精神”的方式掌握世界这一命题,然而,对这一命题的科学内涵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有的认为它是与理性思维方式相对应的方式;有的认为它是政治和道德的方式。笔者认为人类对世界的实践精神掌握,顾名思义,是对事物给予实践掌握精神形式,或对事物给以精神掌握的实践形式;是对实践中的事物的精神掌握,或是对精神中的事物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社会生活是一个大的情境,给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情境体验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预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发学生的真实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