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家祚 《中国公证》2009,(10):43-45
2009年春节过后的一天.同事接到一份协议公证的申请.协议的大致内容是:甲的父亲和乙的母亲在1999年登记结婚,在2007年离婚。甲的父亲于2008年去世。甲乙双方确认均与对方父母形成了扶养关系。为以后顺利办理继承手续,双方约定属于甲的父亲名下的遗产由甲继承,乙放弃继承权;属于乙的母亲名下的财产,在法定继承的情况下,由乙继承,甲放弃继承权。  相似文献   

2.
当人们生活中出现了继承问题的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是平衡各方利益的依据。这部法律从1985年公布施行到现在,有很多继承纠纷都依据它得到了解决。然而,本文当事人的继承纠纷,却让这部法律面临着公平与情理的考验——年近七旬的刘浦辉,是冷水江市一家企业的退休干部,本想回老家安度晚年,没想到,一场意外的变故彻底打破他平静的生活。两年前,刘浦辉最心爱的女儿刘晓红在一次事故中不幸落水身亡,年仅29岁。刘浦辉夫妇老年丧女,格外悲痛。两位老人在处理女儿的后事时,得知刘晓红留下了10万元的保险金,这给他们悲痛的心,带来了些许安慰…  相似文献   

3.
案情:甲原为某国家机关一位局级干部,承租单位一套五居室楼房,由甲与其妻乙共同居住,甲于 1995年 2月去世,该房由其妻乙居住,承租人变更为乙,此时,乙的女儿丙为照顾母亲亦搬入此房居住。 1996年 11月,单位依照国家房改政策向职工出售公有住房,乙申请购房,单位同意并预收了乙购房款及维修基金共 2万余元,在产权证未办完时,乙即于 1997年 1月去世。 1998年 6月单位以无共居人为由终止了此房购房决定,并要求丙腾房,丙却要求继承此房,双方由此产生纠纷。   众所周知,公民购买商品房,付款后,办完产权登记手续,取得产权证,…  相似文献   

4.
刘云 《中国公证》2007,(5):49-49
甲的丈夫吴某因意外事故工伤死亡,死亡时女儿乙只有19岁,儿子丙只有16岁,他的父母早已去世。吴某留有一处房产,且生前未处分过该房产,也未立有遗嘱。数年后,儿女各自成家,甲也再婚。甲听说前夫吴某留下的房产所处的地块几年后有拆迁的可能,于是来到公证处要求办理继承权公证,甲、乙、丙三人共同继承,且要求析产。  相似文献   

5.
赵红玲 《中国公证》2006,(10):37-38
甲、乙、丙三兄弟的父母去世并遗留下房产一套,但甲、乙、丙三兄弟一直未对该遗产进行分割。2003年,丁与甲、乙、丙三兄弟商量,决定购买这套房子,甲、乙、丙三兄弟均同意把房子转让给丁。于是,四人一起到公证处办理公证,公证处出具了两份公证书:一份为继承权公证书,证明被继承人所遗留的房产由甲、乙、丙三兄弟共同继承;另一份为转让协议公证书,证明甲、乙、丙三兄弟将房产转让给丁。  相似文献   

6.
案情:甲、乙为夫妻,生有一子丙和一女丁。甲、乙共立遗嘱:“在百年之后将所共有的一套二居室住房遗赠给疼爱的孙子戊(丙之子),在戊成年之前由丙代管该房产。甲、乙双方不论谁先去世,另一方不得改变双方对房屋的上述处理决定。”订立遗嘱后,双方办理了公证手续。半年后,甲去世,乙搬到女儿丁处居住。一年后乙去世,乙在去世前留下一份公证遗嘱称:“对自己所有的财产重新处理为,同甲共同所有的二居室住房中自己的份额由女儿丁继承。”由于存在两份内容相互矛盾的公证遗嘱,对两份公证遗嘱涉及到的同一财产的处理也就产生了两种不同观点。那么这两…  相似文献   

7.
本案应如何定性付永善1994年1月,四川省中江县村民甲与侄儿乙将同村的17岁女青年丙带出,致该女下落不明。丙父认为女儿系被甲、乙拐卖,遂向公安机关报案,甲在公安机关审查期间脱逃.后丙父多次向公安机关询问该女下落未果。丙父为查明女儿下落,欲抱走甲10个...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继承发生在继承法生效前,起诉在继承法生效后,是否适用继承法?被继承人甲、乙夫妻先后于1960和1974年死亡,三个女儿均已成家。甲乙生前有房屋八间,从1961年起由长女占用。长女于1968、1972、1977年3月分三次将八间房屋扩建、改建,致八间房屋改变原状。甲死亡后,乙轮流随长  相似文献   

9.
《法庭内外》2007,(10):59-59
法官: 我与丈夫在13年前结婚,我们都是再婚,由于我们婚后感情很好,于是我们就分别以对方为被保险人,自己为受益保了死亡险,保险金都是2万元,然而3年前我丈夫因生病不能治愈而去世,留下我一人带着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然而,由于闹矛盾,继子起诉我要求继承其父亲的遗产,  相似文献   

10.
举证是民事诉讼过程中原告提出主张,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所言真实、合理的法律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但是,在审判实践中提供证据的责任会发生转移。例如:原告甲称乙于某时某地向其借钱500元,未打借条,但甲举证有丙在场可以作为人证。于是,举证责任从甲转移到乙身上,乙反驳甲说,在借钱三天后,已将500元归还甲,当时有丁在场作证,这样,举证责任又再度转移。刊登于《吉林日报》1998年10月9日,星期五第8版的《“还”字两意引发官司》一文称:“1997年…  相似文献   

11.
有位当事人于2003年与其母在我处办理了一份房屋赠与合同公证。内容是当事人的母亲将其本人所有的房屋赠与给当事人所有。前不久,当事人母亲去世了.她拿着赠与合同公证书到房产局办理房屋转移登记时。被告知要赠与双方当事人同时申请办理转移登记,鉴于赠与人已去世,要求先办理继承公证后再申请办理房屋转移登记。  相似文献   

12.
陈律  吴孙有 《人民司法》2012,(19):85-89
一、问题的提出某村农民老张夫妇婚后育有甲、乙、丙、丁四个子女,甲、乙、丙为三兄弟,丁最小为妹妹。四个子女出生后,1978年老张申请到本村一处宅基地并建成房屋四间,剩余一间宅基地尚未建屋。甲于1987年结婚,婚后育有一子一直居住在老屋内,乙于1988年结婚后分户并申请同村一处宅基地建房安居。丙于1991年考上大学后在城市落户,丁于1992年嫁至邻村,户口同时迁出。2005年,甲与妻子、儿子将户口迁入城镇,但甲仍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平乡县梁瑞斌问:甲免费搭乘乙驾驶的卡车,途中发生车祸,甲受伤。事后,车主丙将保险公司赔付的乘员人身保险金给了甲,但不足以弥补治疗费。甲要求丙继续赔偿。现一种意见认为丙已赔偿,不再承担赔偿责任,另一种意见认为乙让甲乘车,有义务保证搭乘人的人身安全,乙应承担赔偿责任。上述两种意见哪种正确?答:首先要确定的一点是,交通事故责任者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是以受害人的实际损失为准,因此,当交通事故责任者将保险公司赔付的乘员人身保险金全部给付与受害人仍不足以弥补受害人的损失的,就不足部分,交通事故责任者…  相似文献   

14.
让我们来解剖一个没户口的个案:笔者曾在西安电视台《西安零距离》担任特邀评论员,曾经读到和评论过多起因为没有户口而生活陷入绝境的报道。这样的新闻读来让人忧心如焚。在《孩子户口23年报不上该怎么办?》新闻中说,吴女士当年与男友同居生下了女儿,后来两人感情破裂分手,成了单身妈妈。女儿的出生证,因多次搬家而遗失。  相似文献   

15.
《法庭内外》2006,(5):63-63
法官: 甲的前夫于2002年3月病故,2004年乙与甲结为夫妻。婚后甲的前夫生前创作的书出版,出版社寄来2万元稿费。最近,乙与甲夫妻感情不和,二人协议离婚,分割财产时,乙认为这2万元稿费是他们结婚后所得,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应各分一半。甲认为这笔遗产是她从前夫那里继承而得,应归其个人所有。请问,这笔稿费是夫妻共同财产吗?  相似文献   

16.
杨敏 《山东审判》2015,(1):114-116
从事民事审判工作多年来,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民事审理、裁判的目的是什么?有时认为是通过严肃的裁判解决矛盾与纷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有时觉得是通过法官的说情、说法、说理,努力让当事人握手言和。而对下面这起案件的处理,更引发了笔者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思考。简要案情:甲公司与乙公司有业务往来,乙公司的业务员张波曾代理本公司与甲公司签订合同,甲公司欠乙公司100万元货款。2013年6月张波的妻子李莉(非乙公司工作人  相似文献   

17.
黄红丽 《中国公证》2011,(12):49-52
案例:崔某于2005年1月起在某国有酒店有限公司(简称甲公司)任职,签订了为期6年的书面劳动合同,并办理了劳动合同公证。2010年1月甲公司出资成立一家旅游度假公司(简称乙公司)。并在人员分配时.于2010年2月份将崔某安排到乙公司工作。崔某未与乙公司签订新的劳动合同.其人事档案及社保、医保关系均还在甲公司。同年8月份乙公司要求与崔某重新签订为期3年的书面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8.
片面共同犯罪是共同犯罪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指两个以上的犯罪人在片面共同故意的主观状态下所实施的共同犯罪.例如:甲、乙素不相识,但与丙均有仇怨.某日,甲与丙发生殴斗,乙偷偷将一把刀放在甲能看见的地方.申发现现场有一把刀,速持刀追丙,乙又暗中在丙逃跑的路上设置障碍使丙绊倒,甲追上将丙杀死.本案实行犯甲的杀人行为是在帮助犯乙的帮助下完成的,但甲对乙参与犯罪并不知晓,甲、乙二人的犯罪即是片面共同犯罪。从犯罪人在犯罪中的地位来分析,片面共同犯罪的行为人只有实行犯和帮助犯。片面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有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甲公司诉乙公司欠购销货款100万元,乙公司则称甲公司欠其建筑工程款120万元,依据合同法第九十九条规定要求予以抵销并要求甲公司返还剩余欠款20万元。对此,在如何列当事人的问题上,合议庭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可以将乙公司列为被告和反诉原告,甲公司作为原告和反诉被告一并解决双方互欠款问题;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虽然实体法规定两个债务可互相抵销,但程序法规定反诉必须是基于原告诉请的同一事实和同一法律关系而提出,否则不构成反诉。本案甲、乙双方虽互欠款,但两债务非基于同一法律事实,不能将乙公…  相似文献   

20.
一、案件事实1994年2月,A县烟草公司(以下简称A司)急需周转资金。时任A司经理的甲遂找A县粮食局(以下简称A局)财会股长乙帮忙借。乙又找其在B县粮食局(以下简称B局)任财会股长的同学丙帮忙。丙以B局归还原欠A县货款的名义,从B县上级部门C市粮食局(以下简称C局)借得粮食专用资金50万元,并按乙转达的甲的意思办好了汇到甲个人名下的汇票。C局挂B局的账。B局未入账。乙与甲同往丙处取了汇票。甲当着乙的面与丙商定借贷期限一年,月利率2分。在联系和办理借款的过程中,乙与丙均有将甲包括在内三人“都搞点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