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一2002年,中共中央统战部和新华社来渝拍摄专题片《珍藏历史》时,寻访各民主党派历史遗址和民主人士故居。笔者曾陪同摄制组到过抗战时期农工党前身解放行动委员会的遗址——民利制革厂。但当时仅仅知道在北碚区金刚碑镇,并不清楚其确切的位置,对相关资料也  相似文献   

2.
田正清 《今日民族》2009,(10):34-36
电影发明至今已有113年的历史。电影自发明就以拍摄纪录片开始。我国和云南省的电影拍摄也都是以拍摄纪录片开始的。1910年,法国人拍摄了滇越铁路通车的纪录电影,这是云南最早的电影。其后,有国外、国内的电影机构在云南拍摄纪录片和故事片,其中最大的机构是美国新闻处,拍摄了中国远征军在印度、缅甸、  相似文献   

3.
介绍笔者利用偏振光照相拍摄深色衣物上微弱灰尘鞋印,偏振光与分色照相结合拍摄彩色纺织品上灰尘手印,进一步总结偏振光、偏振光与分色照相结合拍摄固定纺织物上微弱灰尘痕迹的原理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7,(18)
<正>一部展示儒家文化和文庙特色,讲述文庙历史变迁和年代故事的大型文化专题纪录片于不久前在济南府学文庙开拍,至今已拍摄了东北的哈尔滨文庙、长春文庙、吉林文庙和四川阆中文庙。记者从中国孔子基金会了解到,由该基金会策划,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和山东广播电台联合摄制的《中华文庙》将把拍摄镜头对准各大文庙,集中展示各地文庙的建筑特色,挖掘文庙背后的地域文化和人文气息。此次拍摄是与有关专家学者研讨之后,对在全国几百所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近半个世纪了,但我们从未见过一部开国大典的完整纪录片,这是为何呢?1949年开国大典之后的一天,几位苏联人站在东华门大街上跺脚哀叹。他们面前是越来越浓的白烟,一股刺鼻的烧胶片味正在扩散开来。据有关历史资料介绍,1949年举行开国大典时,为了保存珍贵的历史镜头,莫斯科一个电影摄制组专门来中国帮助拍摄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这一天,摄制组成员从头至尾开机拍摄了全部过程。他们兴高彩烈地抱着几十盒沉甸甸的珍贵的电影胶片返回宾馆。这些从不同角度拍摄下来的镜头剪辑在一起,绝对是珍贵资料。然而几天后,放胶片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7,(35)
正11月26日晚,侯波离世,享年93岁。这位曾经拍摄过开国大典的毛泽东御用摄影师,与她诸多著名摄影作品,一同归于历史的记忆。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作为新中国在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凡参加过开国大典的人,谁都能讲一段与它有关的故事,在天安门城楼上见到了谁,毛泽东那天是一种什么样的神态等等。侯波作为摄影师,也有自己的独特的角度,而她拍摄的那张照片,在  相似文献   

7.
一 1992年,由台湾拍摄、港星郑少秋与赵雅芝主演的电视剧《戏说乾隆》在各地方台播出,开启了帝王剧占据电视荧屏十余年的大众文化历史。  相似文献   

8.
特点人物     
<正> 李成延慰安妇写真事件民愤难平在闹出“慰安妇写真”风波后,韩国女星李成延成了焦点人物,韩国各大网站和媒体都在纷纷责难李成延出卖韩国悲惨的历史为自己赚取个人利益的行为。李成延日前在日本广岛拍摄了题材为从军慰安妇的裸体写真,引发韩国社会各团体和100余名当年被迫成为慰安妇的老人们的示威和抗议。他们要求李成延立即中断该拍摄,并向社会及民众道歉。面对众多的指责,加上不停地向各方面道歉,身体几近虚脱的李  相似文献   

9.
在刑事案件的现场勘查和提取物征的理化显现过程中 ,常遇到各种客体上的弱反差指纹和潜在的汗液指纹 ,如浅色塑料袋上用 50 2胶熏显的指纹。由于指纹与客体背景均为浅色 ,反差不大 ,常出现用肉眼侧面看 ,可观察到指纹 ,且指纹条件相当不错 ,可用相机从正面打光拍摄 ,往往无法将指纹拍摄出来的情况。笔者在实际办案中 ,摸索出了一套使用日光光斑拍摄弱反差指纹的方法 ,该方法简便易行 ,用简单的设备就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在案件的侦破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1 器材与照步骤1 1 器材尼康FM2相机、 60mm微距镜头、尼康专用可变焦距接…  相似文献   

10.
韩玉峰 《前进》2005,(12):48-50
山西电影制片厂是1958年8月成立的一个省办地方小厂。长期以摄制新闻纪录片为主,直到1983年才拍摄了山西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神行太保》。到1998年底,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总共拍摄了10部电影故事片,在山西电影发展史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从总体上说,拍片数量甚少,质量也不尽满意,经济效益无从谈起,更谈不上在全国电影界产生多大影响和取得怎样的地位。具有40年历史的山西电影制片厂直到20世纪末,才出现了转机,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六年来,山西电影制片厂在创作生产中,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统一,坚持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  相似文献   

11.
南京中山陵正门上镌刻的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四个大字——天下为公,最初是赠给我国的早期电影工作者的题词。 1923年,我国电影事业开拓者之一、著名导演黎民伟三兄弟在香港创办了一家民新影片公司,先后拍摄了《香港风景》等纪录片,特别是为广东革命政府拍摄的新闻影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等,成为极珍贵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2.
华芳 《今日上海》2009,(3):32-33
2009年1月,三十八集影视剧《解放上海》(原名:《进城》)在冬日的晨曦中悄然关机。这部由东上海国际文化影视集团、上海拥军优属基金会、上海海润影视制作公司联合投资拍摄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历时两个多月辗转数地的低调拍摄后,将作为庆祝上海解放六十周年的大型献礼片呈现给广大观众。  相似文献   

13.
王凡 《今日广西》2008,(5):63-63
从1912年开始,每一届奥运会都会拍摄一部官方电影,它伴随着奥运会发展的历史延续至今。奥运官方电影代表国际奥委会向全世界传播奥林匹克精神文化,最终拍摄完成的电影将被收藏在奥林匹克博物馆。北京奥运会官方电影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导演顾筠出任总导演。这也是继1936年德国女导演雷妮·瑞芬舒丹之后,  相似文献   

14.
孟红 《传承》2010,(25):10-12
开国元勋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和周恩来,堪称世界公认、令人敬重、功勋卓著、德高望重的一代历史伟人。这四位伟人聚在一起,大概只有在开会时才能出现,而且通常是在大会堂里。而有一幅拍摄于1964年11月的经典摄影作品,表现的是周恩来率中国党政代表团专程赴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7周年庆典活动归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亲自到机场去隆重迎接的重要历史时刻。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16,(24)
正前不久,同事告诉我新西兰驻华使馆举行了一场电影纪录片的媒体放映会,电影叫做《走进红色中国》,是一个新西兰摄制组在1957年时来到中国,拍摄了当时的城市发展与人民生活样貌。初听这样一个选题,很令我兴奋,因为我们现今对于改革开放以前的影像资料看到的十分稀少,我们对于自己曾经的历史缺乏直观的了解。我就很自然地联想到了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在1972年拍摄的《中国》,这部《走进红色中国》会不会和《中国》相类似呢?进而  相似文献   

16.
一些犯罪分子将目光投向了计算机。他们通常盗取整机或采取“掏心”方式盗取主机的CPU和硬盘。笔者在最近一系列“掏心”盗窃CPU案件中 ,应用偏振光偏角拍射提取计算机主机壳内壁汗灰混合指纹 ,效果很好。1 .拍摄方法1 .1将留有指纹一面向上水平放置 ,采用近距离低灯位打光 (光照角度 0— 5度之间 )。1 .2相机拍摄角度以镜头光轴相对于指纹平面 5 0度左右 ,同时镜头光轴垂直于光源光轴为准。1 .3调焦以指纹中心或特征明显处为准 ,拍摄时必须加放比例尺 ,以利后期矫正。注意事项 :1 .1拍摄时光圈越小越好 ,以获得最大景深 ,保证照片清晰度…  相似文献   

17.
我党中央历史文献片《中国农工民主党》摄制组到全国各地拍摄过程中,陆续发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历史遣迹,如我国多党合作的重要历史见证地——马迭尔宾馆,邓演达与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史料,江阴炮台起义的史料,湘西武装斗争史料等。这些珍贵的史料不仅有利于广大党员加深了解我国多党合作的光辉历程以及我党早期领导人的革命历史,而且对补充和完善我党党史有重大参考价值。为了加强对广大党员的党史教育,本刊从今年第1期开始刊登这些珍贵的史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连日来.海南省军区某海防团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网页上热闹非凡.近3000余条“帖子”纷纷就“拍摄《解放海南岛》让我收获了什么”话题展开。该团结合拍摄《解放海南岛》电视剧任务,组织官兵“话历史、忆先烈、励斗志”.深化了主题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我有一个梦     
今年是海南解放65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伟大胜利,我省以“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琼崖革命为题材,由省委宣传部、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海南恩祥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摄制30集电视连续剧《天涯浴血》,首次以影视作品形式,再现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历史,填补海南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空白.省政协将推动该剧拍摄工作列为2014年工作重点,省委宣传部也将组织拍摄该剧作为2014年重大文化工程.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21,(12)
正红旗渠这个名字对像笔者一样的60后来说并不陌生。小时候曾在学校的组织下,看过中央新闻纪录制片厂历时十年之久拍摄的纪录片《红旗渠》,对林县人民创造的这个世界奇迹深表敬佩,片中的主题曲至今也耳熟能详。不过,很是遗憾,这么多年来竟然没有机会一睹红旗渠风采。还好,前不久当杨震林把他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写就的《山腰上的中国:红旗渠》寄给我时,我迫不及待地欣赏了这部洋溢着时代主旋律的新书,竟被作者所展示出来的红旗渠故事所深深打动,也算补了一次有关红旗渠历史的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