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会放弃     
  相似文献   

2.
珍惜生命     
不幸,总是突如其来。他就这么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在电话里听到这个消息,我一直不能相信它是真的。  相似文献   

3.
偏激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力量     
明天是混沌不清的影子.它似乎很遥远,或许它是一位仁慈的亲人,或许它是可恶的魔鬼。也可能它是一团黑色的云,冷风吹来,它便被驱散,化作分子,好似根本就未曾存在过一般。  相似文献   

5.
最近,读了倪安和(佐人)写的哲理散文诗集《安魂赋》,很受启发,感到它确确实实是一本令人发聋振聩的好书。  相似文献   

6.
生命列车     
生活犹如乘火车旅行,旅途中人们上上下下.在旅途中,不时有意外出观——有时会使人们感到意外的惊喜,有时则给人们带来深深的悲哀。  相似文献   

7.
文人的自由     
祝勇 《北京观察》2000,(7):48-51
自由是文人的立身之本,所以他们才说:“不自由,毋宁死。”这话的意思是说自由很重要,尽管话音落处,谁也没有去死,即使在最不自由的年代,也有办法“苟全性命于乱世”,活得津津有味。这倒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文人真的都死光了,这个世界还不知是什么样子,而本文的主旨,亦非教导文人怎样死(据说这类人在国外已被判刑),而是探讨怎样活。与活比起来,死毕竟是容易的。《北京文学》曾经请我写“世纪留言”,当时我因忙于写一本书,没有给他们写,但我心里想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希望在21世纪,文人都能自由地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我因为住在离中关村不远的地方,所以有幸与几位酷爱音乐而又在专业领域造诣很深的老科学家成了忘年交。经常在一起听音乐的时候,他们难免谈起音乐与科学的关系。渐渐地,他们的宏论睿思也启发我这晚辈来班门弄斧地聊一聊人类文明这两大领域之间,到底有一些什么样的关系。我们这辈人对科学的理解有着特殊的背景:在我们应该上学读书的时候,却被那样彻底地剥夺了学习科学的机会,于是只能  相似文献   

12.
沙平  赵航 《人事管理》2001,(10):1-1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千古的绝唱,道出了一种人生的真谛:生命,是一次燃烧,为的是把理想照亮。  相似文献   

13.
丁进 《人事管理》2000,(3):43-43
  相似文献   

14.
正视荒诞     
王毅 《北京观察》2000,(7):41-41
尽管谁也不能否认周围世界的进步,但这依然不足使人忘却生活中的荒诞。不妨随手举两个最近的例子,据《作家文摘》报道:“全国闻名的贫困县、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近日出现了‘闻名’事:该县一女童4岁被招工,5岁转为干部,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公务员’。同心县粮食局局长陈学文于1993年将9岁的儿子录用为本局工人,翌年转为国家公务员。该县法院院长马少清亦将10岁儿子招工,于1997年调入县检察院‘转干’。”第二个例子是去年11月10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披露的所谓“吉烟现象”:吉林四平市政府动用行政的力量,强迫市民都要抽本地生产的“吉烟”,工薪阶层不论有无吸烟的嗜好,一律按工资比例人人摊派,烟款直接从工资中扣除;已经长时间领不到工资的教师们既然已无薪金可扣,于是就从工会筹集来的福利款(实际上是糊口钱)中扣除,村民们每家也  相似文献   

15.
导君之术     
吴昊 《半月谈》2000,(4):54-55
  相似文献   

16.
表态失误     
正像有首歌中唱的那样:“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宗家邦,因为在接受河南省电台记者(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委托制作国庆特别节目《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而进行的)采访时,酒后失态,口出狂言:“焦裕禄精神我一听就烦”,引来舆论一片讨伐之声,很快被河南开封市委免去县委书记的职务。一个40岁不到的年轻干部,本来可望在事业上  相似文献   

17.
凉风起天末     
画家黄永厚教授,乃性情中人也。不久前,我接到他的来函,拆开一看,不禁大笑。他用毛笔画了一幅漫画,标题是“给你给你感觉”。但见张惠妹小姐伸开双臂,长发飞动,如一只大蝴蝶从远方飞至,正引喉高歌,长发之下;歌词作家乔老爷羽先生正聚精会神捉蝴蝶,似乎一边捉,一边正在《思念》……永厚在画的左下脚有数行跋文曰:“四益为文赞成于光远提议,来一次歌词比赛,首先想起张惠妹应给乔老爷一点感觉——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春瑜兄一笑。”四益者,作家陈四益先生也。我之所  相似文献   

18.
别忙着摆阔     
李勤 《半月谈》2000,(3):38-39
  相似文献   

19.
20.
黎鸣 《北京观察》2000,(3):51-53
从神到物到人,这既是跨度越数千年的全人类的大历史过程,也是任何一个人类社会,例如西方人类社会或东方人类社会所共同具有的历史过程。下面我们即从西方和中国的思想史中有代表性的人物的主要观点出发,简要地对此历史过程,作出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