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师念 《党史博采》2005,(2):72-77
“新帝国论“是美国人从自身的角度对世界所作的观照,洋溢着对美国实力的高度自信和对美国利益的诉求.面对新的威胁,他们主张美国必须采取“新帝国主义“手段,来保护美国的安全,实现美国霸权下的世界稳定.“新帝国论“在美国的崛起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背景,既与美国的历史沿革和“天赋使命“、“上帝选民“的意识源流相关,又与二战后美国面临的国际国内政治现实的变动相连.这种理论以“单极稳定论“、“先发制人论“、“主权有限论“、“民主和平论“为理论基石,对美国的大战略形成了极大的影响.伊拉克战争是新保守派和布什政府新帝国大战略的实验场,它暴露了新帝国论的苍白.由于存在种种制约和难解的死结,“新帝国论“的实践最终将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2.
一、“新帝国主义”论产生背景及其主要观点在科索沃事件后,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在一次演说中,曾经以历史上的罗马帝国、蒙古帝国、大英帝国等为例,声称为了“神圣的国家利益”,美国“将成为人类最后惟一的帝国”。2002年4月7日,英国首相布莱尔的外交顾问罗伯特·库柏在《观察家》上发表《后现代国家》一文,系统论证了“新帝国主义”论;同年美国3—4月号的《外交事务》发表塞巴斯蒂安·马拉比“不得不帝国主义”一文,再次鼓吹实施帝国主义政策。《纽约时报》等有影响的报纸相继刊登这方面文章,通过美国报道检索,仅仅两个月涉及到“美国和帝国”这个关键词的报道多达300多条。“新帝国主义”论盛行一时,在国际上颇具影响。“新帝国主义”论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首先提出、不懈地倡导和一贯坚定地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尊重世界多样性。其中, "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等中华"和"文化的精髓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文化渊源。"协和万邦"、尊 重世界多样性是新千年的迫切需要,而西方的"文明冲突论"、"帝国论"、"新帝国论"等主张都不适合建 立国际新秩序的需要。尊重世界多样性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内涵,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 大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熊孝梅 《党史博采》2006,3(10):31-32
冷战后日本"新民族主义"思潮在日本社会广泛蔓延是由于日本的国内外环境变化所致.冷战格局解体、中国的崛起、朝鲜的核威胁和美国的控制是日本"新民族主义"蔓延的主要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5.
针对近年来对美国中亚战略研究的状况,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和研究:一是如何界定中亚的范畴;二是美国的"新中亚战略"到底"新"在哪里.  相似文献   

6.
英国的崛起与成为世界霸主,关键的因素是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起自低技术含量的纺织工业。但英国创制的工业生产机制,催生了全新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这让英国成为不同于古代帝国的现代新帝国。新帝国具有不同于古代帝国的崭新特征:帝国的暴力特质弱化了,以工业生产和经济贸易带动全球发展的特点凸显出来。当英国无法继续占有工业革命持续发展先机的时候,英国的衰落不可避免。工业革命与单元帝国和丛生帝国相联系,但丛生的帝国催生的工业化全球进程,反而终结了帝国时代。  相似文献   

7.
杨晟子 《新视野》2018,(5):110-115
关于德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动因,学界大致有"意外论"和"必然论"两种看法。事实上,德国参战并非出于某种具体的意外,而是由于长期的外部关系经营与国家安全管理的失误所致。当然,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灭亡又确实与"历史意外"有关,但这种"历史意外"不是出现在战争爆发之初,而是在战争过程之中,亦即随着新技术的历史性突破,使旧有的历史经验彻底失效,欧洲大国共同面临的战略环境充满各种难以估计的不确定性。可以说,技术因素与国家战略都是理解一战缘起和进程的重要出发点。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要不断扩大群众基础.本文认为,新的历史条件下,"三个代表"要求中国共产党扩大群众基础;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及从业人员的社会主义性质为中国共产党实现这一目标创造了前提条件;而"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则为扩大群众基础指明了方向.因此,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新历史条件下党中央所作出的重大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新论述和新认识,可以归纳概括为十个方面,即党建"十论"。党建"十论"包含着一系列管党治党的新思维、新观念,展现出一系列管党治党的新思路、新智慧,是一个系统完整的思想体系,具有缜密严谨的内在逻辑。党建"十论"联结历史与现实、贯通认识与实践、统筹管党治党与治国理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重在实际成效、实践突破,紧扣执政使命、战略全局,体现出十分鲜明的特点与风格。  相似文献   

10.
在纷繁复杂的"冷战"历史中,就中苏关系而言,美国无疑是作用力和影响力最大的外部因素.新中国成立前后,中苏关系走向友好并结盟,而美国在这一时期出台了以分裂中苏关系为目的的"楔子战略".美国的"楔子战略"没能阻止中苏结盟,其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美国外交政策的主流是反苏反共,它并未冷静客观地分析当时的新中国及中苏关系,且这一战略本身也是自相矛盾、充满悖论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在中国现代化的驱动力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和拓展了"改革动力论",提出了"改革创新动力论";在现代化的模式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全面实现现代化的两大创新性构想--社会全面持续协调发展的构想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构想;在现代化的视野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开放的文明观和积极的机遇观.  相似文献   

12.
吴雄丞 《求实》2002,4(11):22-24
当代世界对人类社会历史未来走向问题的看法不外乎三种 :“永恒论”、“趋同论”和“取代论” ,历史和现实均已证明 ,社会主义在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中发展 ,“取代论”是当之无愧的真理。随着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发展 ,世界社会主义必将会走出低谷 ,出现全面的复兴与高涨 ;马克思主义必将在当前和今后新的实践中 ,研究新情况 ,总结新经验 ,回答新课题 ,提出新思想 ,从而得到新发展。马克思是“千年伟人” ,当今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正>我买过冯友兰的两本书,一本《新事论》是1945年10月商务印书馆的再版书,一本《新知言》是1948年1月商务印书馆的再版书。前一本是抗战时期写的,作者在"自序"中说:"自中日战起,随学校南来,在南岳写成新理学一书。此书序中有云‘此书虽不著实际,而当前有许多实际问题,其解决与此书所论,不无关系。’此书成后,事变益亟,而另写一书,以讨论当前许多实际问题,名曰新事论。事者对理而言,论者对学而言。辨理者谓之理学;说事者谓之事论。对新理学而言,故曰新事论。  相似文献   

14.
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员队伍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推动科学发展、扩大组织覆盖、推进工作创新三个层面,不断总结经验,探索"两新"组织党员队伍建设规律,切实提高"两新"组织党员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的"6.25"重要讲话,立足新的历史起点,着眼于完成新的时代使命,全面分析了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强调了改革发展遇到的新课题新矛盾,指出了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形成了新的认识成果和新的战略部署,对我们深刻把握十七大精神、推进党的屯垦戍边事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分析"阶级论"提出原因的基础上,着重阐明从"阶级论"到"人本论"转折的历史必然性.认为这一转折反映了国民愿望,社会要求和时代呼唤,意味着"斗争哲学"转变为人文关怀、人性化的哲学,意味着对社会主体的看法从以一个阶级为社会主体转向以全体人民为主体.文章认为从"阶级论"到"人本论"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只有当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产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时候,这个社会才是真正公平、正义和文明的社会;只有当人从物质中解放出来,"见物为见人"、以人为目的的时候,人才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非主流学派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变迁的阶级分析主要有: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问题的争论,加尔布雷思的"权力转移论",普瑞尔曼有关信息时代阶级冲突的理论,社会积累结构(SSA)学派的"劳动分割论",自主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构成"理论等。另一些注重对发达国家社会阶级阶层的测定和分析,如罗伯特.普鲁西和厄尔.维宋关于美国形成了新阶级社会的分析,吉尔伯特、赖特、高德索普等有关美国及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调查研究等。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围绕人与自身关系的主题所阐述的“历史合力论”思想 ,含有极其丰富的内容。“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既从理论上继承了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思想 ,又结合党建的实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加以发展 ,是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进步的新“历史合力论”。  相似文献   

19.
殷周秦汉"天"论的历史演进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殷周宗教性之"天".<尚书>中殷人言"帝"尚未言"天",周人之"天"具有宗教和伦理的双重意味;第二阶段为春秋战国时代的"天"论分途."天"的宗教意识消隐,伦理属性张扬;第三阶段为秦汉时期的综合性"天"论.<吕氏春秋>为其始,至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达到顶峰.殷周秦汉"天"论一干而多枝,表现出早期中国哲学"天"论的三段论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德国新历史学派是19世纪最主要的经济思想之一,其主要经济观点继承了历史学派的思想,代表德意志帝国的利益,其主要观点包括五大方面,主张国家享有至高权利和地位,并以法令形式巩固,而解决国内阶级矛盾也要避免完全自由主义和马克思革命社会主义。对于德国社会保障而言,新历史学派奠定了其建立的理论基础,并指导俾斯麦政府直接建立了最早的社会保障体系。而新历史学派主要思想对于转型中国社会保障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