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课》2006,(10):89-89
1935年5月,中央红军长征从云南皎平巧渡金沙江后,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蒋介石急调军队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南攻北堵,围歼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宽水急,山高地险,大部队通过极其困难。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1师第1团,经80多公里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此地由川军2个连驻守,渡口有川军1个营筑堡防守。当晚,红1团由团政治委员黎林率第2营到渡口下游佯攻,团长杨得志率第1营冒雨分三路隐蔽接近安顺场,突然发起攻击,经20多分钟战斗,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5月25日,红1军团第1师第1团17名勇士在冕宁县(今石棉县)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此处水深流急难以架桥,加之缺少船只,大部队难以在几天之内全部渡过河。此时蒋介石急调川军两个旅增援泸定桥,在追军迫近的情况下,中革军委为迅速渡过大渡河,决定红1师及干部团由安顺场继续渡河,沿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进,两路夹河疾进,直取泸定桥,打破国民党军企图围歼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计划。红1军团第2师第4团于27日由安顺场出发沿河右岸前进,在猛虎岗、摩西等地先后击破国民党川军的阻击,经两昼夜强行军160公里,于29目晨占领泸定桥西桥头。泸定桥扼川康要道,全长100余米,宽2.8米,由13根铁索上铺桥板组成,横跨在汹涌奔腾的大渡河上,两岸是峭壁,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桥东泸定城驻守川军第4旅第38团(欠1个营),并在桥头筑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在红军抵达前桥板已被全部拆除,只有13根铁索。当日16时,红4团第2连以连长廖大珠为首的22名勇士组成突击队,在全团火力掩护下冒着守军的密集火力,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川军突然施放火障,突击队勇敢地穿过火墙,攻占桥头堡,冲进泸定城,同川军展开巷战。红军后续部队紧随渡河,及时投A战斗,占领泸定县城。川军一部被歼,其余向天全溃逃。与此同时,红1师和干部团击溃川军的阻击,胜利到达泸定城,策应了红4团的夺桥战斗。中央红军主力顺利通过天险大湾河.使国民常想计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幻想破灭。  相似文献   

2.
正1935年5月29日,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22名突击队员冒着密集的弹雨,脚踏摇晃的铁索,飞夺泸定桥。红四团随即攻克泸定县城。至6月2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大渡河。蒋介石"化红军为石达开第二"的企图彻底破产。大渡河行动始于安顺场,收官于泸定桥,虽前后不到10天,却是长征中最险恶的战斗之一。红军之所以能在逆境中突围,靠指挥员的正确决断,更靠红军政治优势和将士们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红军行军路线不是坦途,而是一条近乎绝望的险路。当时,红军后有数十万大军追赶,前有  相似文献   

3.
坐落在四川省大渡河畔的安顺场,以“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而闻名于世。1863年5月14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队伍抵达大渡河安顺场,由于河水陡涨数丈,太平军乘夜强渡失败,几乎全军覆没。与太平军安顺场之战相隔70余年后的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蒋介石急令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南攻北堵,让我军成为“石达开第二”。5月24日,红军第一方面军攻占了安顺场并寻得一只小船。次日,红军第一团二连的17名勇士,在连长熊尚林的率领下,冒着敌守军的猛烈火力,战胜大渡河的急流…  相似文献   

4.
70年前的5月29日,红四团22勇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匍匐在冰冷的铁索上奋勇前进…… 1935年5月3日晚,红军巧渡金沙江后,蒋介石再次调动10万军力,梦想利用大渡河天险,"封锁朱毛于金沙江以北,大渡河以南,雅砻江以东地区,根本消灭".没想到,红军从安顺场凭一只小船强渡大渡河,继而飞夺泸定桥,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杀出了一条血路,让蒋介石的盘算成了一枕黄粱.  相似文献   

5.
海峰 《新湘评论》2006,(7):62-63
大渡桥横铁索寒 大渡河是岷江的支流,河宽200多米,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中间河谷,无回旋余地。1935年5月上旬,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经大凉山彝民区、西昌、冕宁等地到达大渡河的安顺场。  相似文献   

6.
“大渡桥横铁索寒”1935年5月24日,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机关、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纵队进入彝族区域。为了不打扰彝族群众,毛泽东和同志们一起,露宿在树林中。当天晚上,英勇的红一方面军先遣队顺利占领石棉县的安顺场,随即控制了大渡河的安顺场渡口。大渡河是长江的上游,它流入岷江  相似文献   

7.
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初,中央红军强渡金沙江后继续北上,一路上途经会理、西昌、冕数县,抢占了大渡河边的安顺场渡口。蒋介石歇斯底里地嚎叫:“让共产党做石达开第二!”大渡河水流湍急,河面太宽,不能架桥,渡口又只有几只小船,往返一次需要几十分钟,几万大军如果只靠这几只小船来渡河,不知要化费多少时日。此时,传来消息,刘湘、刘文辉、杨森的部队已离大渡河不远,薛岳、周浑元的部队也在日夜兼程追击进逼。眼下,要迅速渡过大渡河,必须火速拿下泸定桥。就在这十万火急的情况下,我们四团接受了夺取泸定桥的任务。已过河的红一师为右路军,正沿东岸北进,策应我们四团夺取泸定桥。  相似文献   

8.
1935年5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的17勇士已取得成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首长也抵达大渡河畔的安顺场。当时只有3条木船,红军  相似文献   

9.
正1935年5月中旬,红军巧妙地渡过了金沙江,准备过大渡河。红军到大渡河有两条道。一条是沿宁雅正道,上好的公路,但是有蒋介石20万重兵把守。1935年5月15日,蒋介石任命川军第二十军军长杨森为大渡河守备总指挥。同时调刘湘第二十一军王泽浚任旅长的第六旅,担任大树堡对岸富林之守备。川军杨森集团全部6个旅又3个团共2.4万余人,担任富林至峨边段大渡河下游防务;刘文辉第二十四军第四、第五两个旅,担负富林至泸定段大渡河上游防务,其中杨学端任旅长的第五旅防守安顺场至富  相似文献   

10.
飞夺泸定桥     
光荣的任务五月二十五日,红一师第一团在安顺场胜利地渡过了大渡河。但是这里水流太急,不能架桥,渡口又只有几只小船,往返一次需要数十分钟,数万大军如果只靠这几只小船来渡河,不知要花费多少时日。同时,蒋介石正在命令四川军阀杨森等部坚堵大渡河,并命令薛岳、周浑元部衔尾猛追。太平天国的石达开就是在安顺场被清兵最后消灭的。蒋介石也梦想着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当时,很多爱国进步的人们也都在忧虑:红军会不会走石达开的道路?历史的悲剧会不会重演?  相似文献   

11.
泸定桥是大渡河上第一座铁索桥,修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桥身共由13根铁链组成,其中底链9根,扶手4根,每根铁链由862至977节铁环相扣:1935年5月29日。长征途中的红军在这里取得了飞夺泸定桥的胜利。毛泽东为此写下了“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壮丽诗篇。自此泸定桥名扬四海。  相似文献   

12.
1935年5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17位勇士强渡大渡河,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首长也抵达大渡河畔的安顺场。由于渡河的工具只有3条木船,四面围追堵截的敌军一天天向红军逼近,红军如果拖长了渡河时间,就有被敌人各个击破的危险。毛泽东想起了一个人物,就是太平天国的开国元勋文武全才的军事家、政治家石达开。这位当年在湖口、九江打败湘军水师,险些生擒曾国藩使清军闻风丧胆的杰出人物,1863年5月14日率2万将士到达大渡河南岸的紫打地(即石棉县的安顺场),为何会全军覆没呢?毛泽东需要立即了解冀王石达开兵败的情况。5月25日夜,当他获知83岁的清末秀才宋大顺熟悉这  相似文献   

13.
1935年5月上旬,红军胜利渡过金沙江,到达四川会理地区。在会理会议之后,中央红军继续北上。5月15日,红军离开会理,向西昌、大渡河方向急行。中革军委指定总参谋长刘伯承和红-军团政委聂荣臻带领红-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和一个工兵排及肖华的一个工作队。组成先谴队,由刘伯承任司令,聂荣臻任政委,为红军北上开路。  相似文献   

14.
1935年5月初,中国工农红军巧渡金沙江后进入凉山,在冕宁成立了入川后的第一个县级政权——冕宁县革命委员会;建立了第一支红军地方武装——冕宁县抗捐军;组建了第一支少数民族红军队伍——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并授予队旗;朱德总司令签署并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其中首次提出“长征”一词。5月22日,红军先遣队刘伯承司令员、聂荣臻政委与彝族果基支首领小叶丹在彝海之滨歃血为盟,结为兄弟。小叶丹派彝族同胞护送红军迅速通过百里彝区,为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击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赢得了宝贵时间,粉碎了蒋介石迫使红军重蹈石…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座因桥而闻名世界的小城:"大渡桥横铁索寒"讲述的就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泸定桥又称"皇桥",是最早出现在大渡河上的桥梁,即使它不因红军抢渡大渡河而出名,也会因本身的建造精妙而让世人倾倒.……  相似文献   

16.
梁衡 《新湘评论》2006,(7):56-57
泸定县,因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而名扬天下,在县城边为纪念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建一纪念公园,园内有一“四歌亭”,亭内立一四面体石碑,碑的三面各刻有一首歌,连词带谱。第一首是《歌唱二郎山》,第二首是《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第三首是《康定情歌》。  相似文献   

17.
“飞夺泸定桥”从命名到传播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1935年5月29日,长征中的红军惊险奇绝地夺取了泸定桥,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当时担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科长的彭加伦以一篇题为《飞夺泸定桥》的短文记述了这段战事,收录在1937年2月于延安编成、1942年正式出版的《红军长征记》中。  相似文献   

18.
《湘潮》1994,(1)
毛主席在安顺背竹1935年5月,红军顺利地通过了彝族人民聚居的大小凉山地区后,来到了擦罗场。因为前有四川军阀扼守着大渡河所有渡口,后有数十万敌军拼命追来,敌情万分紧张,因此,毛泽东和总部首长研究决定,急令部队连夜向安顺场出发。并且命令:为了在大渡河架...  相似文献   

19.
1935年5月初,中央红军强渡金沙江后继续北上,一路上途经会理、西昌、冕数县,抢占了大渡河边的安顺场渡口.蒋介石歇斯底里地嚎叫:"让共产党做石达开第二!"  相似文献   

20.
<正>红军长征在四川是气势磅礴的长征史诗上最光辉灿烂的篇章。千百年来,四川许多地方在广袤的土地上一直湮没无闻,红军长征却使他们奇迹般地名扬四海。赤水河、金沙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惊涛骇浪中奋勇拼搏的见证;大渡河、泸定桥,是红军勇士彪炳史册的记录;爬雪山、过草地,是启迪今人激励后代去创造未来的象征……2015年,时值红军长征入川80周年之际,为了缅怀老一辈革命先烈、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四川各地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