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武胡景同志曾任中共满洲省委委员、北满特委书记,土地革命时期曾担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有时称军事部长)。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许多人只知吴福敬而不知武胡景,其实他们是同一个人。2008年秋,笔者来到河南省孟洲市(原孟县)武胡景的家乡,走访了他94岁的胞弟武怀鄂,并拜访了当地党史部门的负责人,参观了武胡景同志纪念馆,了解了武胡景同志许多生动的事迹,其中鲜为人知的是他在苏联期间曾两次搭救过蒋经国。  相似文献   

2.
长期鲜为人知的中共“临时中央”军委书记武胡景,是党内被错杀干部中任职最高而又平反昭雪追认革命烈士较晚的重要党史人物。本文就武胡景何时被逮捕、何时何地被杀害等问题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3.
武胡景是上世纪30年代党内被错杀的任职最高的领导干部,也是获得平反昭雪公开宣传最晚的革命烈士.长期以来,直到1984年前,包括党史、军史工作者在内,人们并不知晓他是1932年中共“临时中央”的军委书记,甚至不知道党史上有这个重要人物.笔者从20世纪50年代初起从事中共党史教学,1979年开始整理编撰《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领导机构沿革和成员名录》初稿,1981年7月在最早稿内收入“临时中央”“军事部部长李富春(1931年6月)”,其后“部长吴何锦(1932年1月)”.从此,逐步解开了武胡景烈士长期鲜为人知之谜.  相似文献   

4.
长期鲜为人知的中共"临时中央"军委书记武胡景,是党内被错杀干部中任职最高而又平反昭雪追认革命烈士较晚的重要党史人物.他的一生确实具有传奇色彩.由于他是在苏联被错杀的,对他因何、何时被错杀一直没有准确讲法,背着"托派"和"奸细"的罪名长期默默无闻.笔者从1979年收集到讲"吴何锦"任"临时中央"军事部部长材料时,开始注意追踪.  相似文献   

5.
曾任中共“临时中央”军委书记的武胡景.是党内被错杀干部中任职最高却又是被平反昭雪追认烈士较晚的重要党史人物。他的生平传奇,长期鲜为人知,这同他背着“托派奸细”罪名,遭苏联内务部逮捕秘密杀害有关。  相似文献   

6.
1999年2月1日夜,笔者在灯下全神贯注地整理着剪报资料。墓地,《党史信息报》上一行文字跃入笔者眼帘:“武胡景,1932年1月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军事部部长)。”出自“历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要领导人和任职时间”中的信息,委实令人百思不解:这是孟州烈士陵园中的武胡景吗?为求真伪,翌日,笔者亲赴孟州烈士陵园。经查档案证实:武胡景原名武怀让,河南孟州人,1936年被王明、康生处死于苏联,时年37岁。  相似文献   

7.
在我军的光辉史册上,有一位鲜为人知的卓越领导人,他就是前中共中央军委书记武怀让。武怀让,字迈五,曾用名武胡景,化名罗玉堂、吴客敬、吴福敬、李士安、林大生等。1899年生,河南省孟县(今孟州市)人。在那黑暗的旧中国,武怀让看到我们国家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从小就立下了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学生时代,他就积极接受进步思想,多次开展反帝反封建的学生运动。1921年,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从此,他披肝沥胆、出生入死地为党工作。  相似文献   

8.
《新长征》2011,(6):31-31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俞秀松等,陈独秀任书记。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  相似文献   

9.
庄炎林,1921年11月出生,福建厦门人(祖籍安溪县),新加坡、马来亚归侨。1935年回国在上海、广西等地中学、大学就读。1938年在广西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广西大学支部书记、省委交通联络员、桂林市委书记。1946年后在上海担任《华侨通讯社》、《经济周报》、《上海人民报》记者、主任编辑、总编辑,上海各人民团体联合会秘书处负责人。建国后,历任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福建省青联主席,中共福建省委文教部、宣传部副部长,晋江县委、南平地委、闽江水电工程局党委书记,福建省人民委员会秘书长。1978年后任中国旅游总局副局长,国务院侨办副主任,全国政协华侨委员会第一常务副主任,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等职。其父庄希泉为著名爱国侨领,新中国侨务工作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全国侨联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  相似文献   

10.
2003年6月9日,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历史学家华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为了表达对华岗的敬仰和怀念,特撰此文以为纪念。华岗与上海有着密切的关系,上海是华岗从事革命活动的主要地区之一,早在1926年5月,华岗就在上海开展革命工作,担任过社会主义青年团沪西区团委书记,20年后的1946年春,华岗又受周恩来派遣由重庆到上海,任中共代表团顾问和中共代表团驻沪代表,不久又担任上海工委书记,积极从事党的宣传和统战工作,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担任上海工委书记1946年5月初,随着国民党政府还…  相似文献   

11.
罗亦农,湖南省湘潭县人,1902年出生,1920年8月在上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同年冬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5年3月回国,先后担任江浙区委书记、江西省委书记、湖北省委书记、长江局书记,在“八七”会议上被选为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后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任中共中央组织局主任。1928年4月21日,在上海英勇就义。罗亦农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组织领导了震惊中外的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等许多在党的历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活动,写下了10多万字的理论文章,在理论上有诸多创建。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陈望道从日本回到国内,1920年4月完成《共产党宣言》翻译后应邀到上海,8月与陈独秀、李汉俊等发起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的上海早期组织),陈独秀任书记,陈望道任劳工部长。  相似文献   

13.
肖舟 《廉政瞭望》2009,(5):40-41
大雾散尽,谜底揭开。 启幕于2006年之夏的上海社保风暴,涉及上海政要、国企高管、民营富豪近30人。随着2008年4月11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的尘埃落定,原上海申能集团副总经理王维工的结局,成为上海社保案最后一个悬念。  相似文献   

14.
1、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继上海、北京等地之后,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冬至1921年春酝酿并成立。不久,成立中共广东支部。1922年上半年,成立中共广东区委。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劳动组合书记部,随后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广东分部。  相似文献   

15.
1930年苏区中央局成立时,政治局决议周恩来为书记。由于当时周恩来在上海实际领导中共中央的工作不可能分身,苏区中央局书记一职先后由项英和毛泽东代理。1931年,顾顺章叛变后,周恩来转移到江西苏区,书记一职自然回到他的肩上。  相似文献   

16.
汪锋(1910-1998),原名王钧治,陕西蓝田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人中国共产党。曾任蓝田县学联主席、团委书记。1928年5月参加渭华起义,后任中共蓝田县委书记。1931年任中共陕西省委军委组织部长、军委书记。从1932年起,任中共渭北特委书记,红二十六军第二团代政治委员,中共汉中特委书记。1934年冬,到上海中共临时中央局做敌军工作。1936年春,任中共关中特委书记,后任中共中央西北军特派员。1938年任中共陕西省委军事部部长。  相似文献   

17.
怀念顾德欢     
顾德欢(1912年~1993年7月21日),上海青浦人。1935年在青岛山东大学参与发动学生运动,同年到上海任全国学联“党团”委员。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青浦县工委书记、青昆嘉中心县委书记、淞沪中心县委书记、路南特委书记、新四军一级政治部宣教部长、中共浙东临时工委书记、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政委等职。浙江解放后,任浙江省副省长、省委常委等职。1956年调中国科学院工作,任电子所党委书记兼所长,中科院党组成员等职。──编者去年6月我在家中养病时,突然接到中共浙江省党史工委乐子型主任打来的电话说:顾老德欢患…  相似文献   

18.
<正>一刘瑞龙,1910年10月出生于江苏南通,192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1932年10月前,历任中共南通县委委员兼城区区委书记、中共南通中心县委书记、中共通海特委书记、中共上海法南区委宣传部长、中共江苏省委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兼军委委员。刘瑞龙回忆:"1932年秋,由于叛徒陈资平窜到上海,我就不能在上海活动了。同年10月,党中央派我前往川陕工作。"1933年2月,刘瑞龙化装成商人随交通员出发,经长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人民的觉醒,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上海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哨。1926年10月、1927年2月和3月,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响应北伐,推翻军阀政府在上海的反动统治,先后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前两次起义由于条件不成熟和缺乏经验而失败。于是中共中央决定派周恩来去组织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周恩来当时担任中央军委书记兼江浙区委军委书记,他和江  相似文献   

20.
【采访前记】企业破产在现在看来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但对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国有纺织企业、国有纺织企业的经营者来说,却是一场痛苦的历练。许多人在这场历练中磨炼了意志,增强了搏击市场的能力。从1973年就进入上海第十二棉纺厂工作的陈云达,伴随着上海第十二棉纺厂的辉煌——破产,从车间党支部书记做到厂党委书记。与许许多多的老纺织人一样,陈云达把青春献给了上海纺织业,也亲历了上海纺织业的调整。上海第十二棉纺厂(简称上棉十二厂)从1920年创办到1998年关掉的时候,已有78年的历史了。到上棉十二厂关掉的时候,有职工4000多人,纱锭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