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税费改革以后村集体治权和治责弱化,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重新调整。而在强调和谐稳定给予基层组织强大压力的又一新形势下,出现了农民越来越伸张权利却规避义务的现状。取而代之的"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和"一事一议"的制度却无法克服"搭便车"的问题,使得农村公共品供给陷入困境。当下基层治理要实现从"管制型"向"服务型"的目标,更是急需理顺农民对集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加强基层组织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基层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基于对基层治理有效的整体性视角的现有研究反思,尝试构建一个综合性的新视角,以探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农区治理有效的路径选择并形成完整的机制研究。基于过程的分析,村庄公共品供给的统分结合与协调动员下的弹性治理,构成传统农区治理有效的动员基础。基于关系的分析,简约动态的治理结构与灵活稳定的管理制度所形塑的简约治理关系,构成治理有效的组织基础。基于介质的分析,在“项目治理共同体”的主体性转变和强发展性的治理逻辑下,治理介质的适配性构成传统农区治理有效的运作基础。基于此,传统农区治理的路径选择需要挖掘乡土社会内部的治理经验,因地制宜地探寻现代化发展思路、国家治理目标和简约灵活治理机制之间的有机平衡,以治理过程弹性化、关系稳定化、介质适配化实现有效的传统农区治理。  相似文献   

3.
提升社区治理韧性是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创设和谐人居环境、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提升社区治理韧性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将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作为重要抓手,深入研究和遵循社区治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在行动方向上,注重提升基层党委的领导力,充分激发内生性资源,实现以党员下沉引领矛盾处理的身份特征,弥合基层政治工作实践的有限性与治理有效性要求之间的张力;构建多元治理主体风险防控的共识力,通过积极动员、资源互补的方式凝聚力量,贯彻落实社会治理政策的基本思路;增强人民群众政治认同的情感力,通过激发群众情感共鸣,夯实社区善治的微观基础,丰富韧性社区构建的实践经验与学理要义。  相似文献   

4.
分税制国家财政体制确立以来,农村公共品供给主要采用“项目制”的形式。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简称小农水)是一种典型的农村公共品,因而项目制成为中央政府供给小农水的制度安排。目前,小农水项目制实践主要体现为以“行政科层”为运行管道、以“行政发包”和“政府购买”为运作过程的项目治理行动,实质上是一种基于“国家的视角”的行政统合治理形态。由于行政统合治理存在着固有缺陷,易致使项目治理失灵,带来诸多治理难题。因此,就需要在“社会中的国家”视角下,推进农村公共品项目治理转向,建构共建共治共享的项目制治理体制,促进协同合作治理行动的,提升农村公共品项目制治理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当前乡村治理必须处理的需求与供给、控制与自治、一元与多元、传统与现代四大对称关系的梳理与释读,认为乡村治理结构的现代转型应在四大基本逻辑基础上进行构建:在空间结构上要以农民的公共需求与乡村有效治理为主线来确定其适度规模;在权力结构上要以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来实现官治与民治的合作互强;在制度结构上要根据乡村具体境域来进行多元化制度安排;在资源结构上要注重传统资源与现代资源的有效开发与整合,最终实现乡村社会的善治与和谐。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治理理念转型及治理现代化目标的推进,基层治理行政化逐渐强化。在村级治理中,伴随正式规则及制度输入、政绩性严格考核及行政化治理事务冗杂,村级组织尤其是村干部在村级治理实践中逐渐与农村发展要求、村民实际需求脱节,其治理无法有效对接乡村社会,在乡村社会内部留下了大量的治理缝隙。基于对鄂西A村民间组织的经验调查,分析其参与农村治理的实践机制,发现民间组织以事务治理为重点,以部分利益主体参与为起点,通过吸引社会精英获得资源的增持,并借由村庄的共同体价值取向动员一般群众,形成了社会治理的互动网,为村庄治理展开创造了良好的资源条件及群众基础。民间组织作为村庄治理有效中介,在具体事务治理中有效对接村庄社会,提供契合村民及村庄社会发展的有效服务,成为基层治理的有效补充,使村庄治理摆脱技术化、行政化窠臼,为村民自治提供发展空间,保证基层治理有序展开。  相似文献   

7.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础,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很多学者认为基层民主面临诸多困境并走向终结或者消逝。根据对成都市龙泉驿区基层治理的调查,发现基层党组织和政府通过推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基层治理体系理性化规范化,完善基层民主机制,使民主运转起来;以基层群众需求为导向,加大公共服务供给,使服务运转起来;提升人力、财力和机制保障能力,夯实基层治理的有效性基础,使民主和服务运转真正落实落地,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水平。基于基层治理的有效性推进民主进程,通过基层民主运转实现治理的有效,从而达到治理民主,治理民主为我国推进民主化进程探索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张强 《新视野》2022,(4):99-105
新时代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对社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建与社会工作的融合,成为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路径,“红色社工”应运而生。基于武汉市W区“红色社工”实践的考察,可以发现,在基层治理中,“红色社工”将党领导一切的制度优势和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实际效能,通过组织引领优化人才结构、资源引领整合服务功能、行动引领提升服务质量,从而在基层治理中实现公众的有效参与、治理主体的有效动员、服务的有效供给,达到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沿海农村展开了新一轮村级治理的行政化改革,其基本取向是在乡村一级建立公共行政体系。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深刻改变了沿海农村的社会基础条件,同时也引发了乡村社会结构的现代化与治理事务性质的变革。这既导致维系村民自治制度良性运转的基础条件趋于弱化,也为乡村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契机。新时期的村级行政体系具有突出的公共属性,通过村级权力规范、基层组织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公共行政构筑了更加制度化的基层治理体系,强化了乡村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塑造了村级组织的公共服务者角色。在此过程中,国家意志的贯彻能力得到强化,并以公共服务为纽带与农民建立起更稳固的公共关联,在一定程度上使基层治理迈向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参与式治理是反思传统治理基础上的治理模式创新,将民主理论引入治理理念,实现增进政治合法性和深化扩展民主的双赢效果。基层社会治理的开展离不开基层公众的有效参与,只有将基层公众的参与热情转化为具体的参与行动,才能将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村庄治理与党的建设密切相关,文章研究了重庆市忠县搞好村庄党组织建设促进村庄治理的一些做法,并提出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带来了全球治理理论,在全球治理因为缺乏治理权威而陷入治理困境的情况下,软法适时而生。在全球治理的语境中,软法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一种民主协商且有一定强制力的规范,这为全球治理走得更远提供了依据。但是软法的缺陷也不容忽视,所以全球治理的未来很可能是软硬兼施,刚柔并进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全球性公共问题日益凸显,全球治理主体如何通过合作的集体行动来治理日趋增多的全球公共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最根本的问题。全球公共问题的治理途径可分为国际组织治理、非政府组织治理和全球合作治理三种。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不畅的影响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群体是我国劳动力中最重要、最精华的部分之一,但其就业形势不乐观。与其他劳动力群体相比,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解决不好,可能会给社会、家庭以及个人带来许多的负面影响及更多的社会问题。因此,社会的各有关方面必须共同努力,寻找出针对性强的对策与措施,才能使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甲申三百年祭>和<为人民服务>两篇名著的主要观点,以及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的精神,从历史的角度,对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出了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的作用,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关键环节,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共同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提高领导水平和能力必须解决的紧迫性课题,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缺陷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中国医疗保障制度仍然存在着二元性、断裂性以及分散性等特征,使得民众对医疗资源的享用存在着不平等性,从而不利于医疗保障制度的有效管理及持续发展.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没有形成自己的医疗保障理念,医疗保障制度只注重短期效应而缺乏长远规划,医疗保障各种利益关系没有理顺,各个医疗保障项目无法进行有效地整合.为此,我们应当努力建立中国自己的医疗保障理论体系,加强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尽快建立阶层统筹的医疗保障制度,同时着力建设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机制,理顺各种利益关系,促进医疗保障制度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公共管理的市场化治理模式,主张将市场模式和私营机构的管理途径引入到公共管理中,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传统公共管理方式所产生的问题,但由于忽视了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制度基础,片面强调市场的作用,该理论范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M村自治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明确了权力主体的类型和责任机制;治理模式契合了国家与社会的转型趋势;不仅使组织形式更合理,而且增加了透明度。另外,由于多种因素的推动,M村公共利益得到了迅速强化、制度安排和规则被公众认同、政府的指导作用也得以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关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和谐世界"的倡导,不仅是中国政府对全球治理的回应,同时也是中国政府治国理政理念的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反映出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认识的深化。乡村治理的提出和实践,需要我们考量西方的治理理论,从而为中国的乡村治理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最后实现中国乡村的善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