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根据反侦查行为是否为侦查人员或群众知晓,可将其划分为隐蔽型反侦查行为与公开型反侦查行为.这两者存在密切联系,既贯穿于案件的各个阶段,又可能相互转化;同时,它们在实施的前提条件、行为目的与外在特征以及对侦查人员的影响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同.这种区分对于分析和预测个案中的反侦查情况,认识反侦查行为的不同特点并进而提出针对性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按照反侦查行为是个人色彩还是多人组织性色彩,可将其划分为个体性反侦查行为与组织性反侦查行为.这两者在所发生的案件、行为特征及其同作案人能力的关系三方面存在着不同,而且后者在社会活动中常常表现为对前者的渗透现象.这种区分对准确刻画作案人的特征,准确识别反侦查行为,正确认识反侦查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的侦查学和侦查实践对反侦查行为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目前侦查学界对此有所反思和矫正,涌现了侦查新视角的思潮。该视角直接指向反侦查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侦查实践中的有效防范、识别与利用。  相似文献   

4.
论反侦查行为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侦查行为形态的研究旨在帮助侦查人员正确及时地识别反侦查行为,正确全面地认识犯罪行为人,策略地展开各种侦查措施.依据反侦查行为的目的和作用,可将其划分为掩盖犯罪行为、割断与犯罪行为时空联系、割断与犯罪行为物质联系、转移侦查视线、割断与被害人因果联系、为逃脱缉捕而实施和为应对侦查措施而实施的反侦查行为,且每种类型的反侦查行为均有其自身的具体形态.  相似文献   

5.
反侦查行为是一种阻碍侦查活动的行为。目前 ,关于其概念和类型的研究不够深入。对反侦查行为的概念 ,应从其实施的主体、对抗的客体、实施的阶段、实施的目的及表现形式、与犯罪行为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界定。对反侦查行为的类型 ,可从贴近侦查实践的视角将其分为破坏型反侦查行为、逃避型反侦查行为、干扰型反侦查行为、暴力对抗型反侦查行为、其它类型的反侦查行为等。  相似文献   

6.
犯罪分子在作案过程中为了达到转移侦查视线、逃避刑事制裁的目的,或多或少会实施一些反侦查行为,包括消极的反侦查行为和积极的反侦查行为。侦查人员要想找到识别反侦查行为的有效方法,就需要了解反侦查行为的内涵、形成的原因、类型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使用假身份证实施的反侦查行为,是指犯罪行为人针对侦查机关的侦查行为,使用假身份证向侦查机关传递虚假信息,干扰侦查视线、破坏侦查线索,以躲避侦查、逃避打击的行为总和。使用假身份证实施反侦查行为的外部影响因素有科技水平、犯罪亚文化、个案的侦查措施和手段。其表现形式有:犯罪预备阶段的反侦查行为、犯罪实施阶段的反侦查行为、犯罪后潜逃阶段的反侦查行为。对此类反侦查行为的利用,侦查人员应主动收集反侦查信息,把握犯罪活动中的信息转移规律;同时还应采用传统侦查措施与信息化侦查措施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判断嫌疑人身份。  相似文献   

8.
控制反侦查行为形成机制中诸要素的作用,可以有效控制作案人趋利避害心理的不良外化,避免人为因素造成侦查工作的局限性,堵塞作案人获取侦查知识、反侦查知识的渠道。  相似文献   

9.
论反侦查行为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侦查行为研究对于侦查工作具有重要价值.如何有效利用反侦查行为,必须贯彻因"敌"制宜的原则,必须主动地施用"将计就计"的侦查谋略.如何开拓反侦查行为利用的前景,本文提出了三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论反侦查行为的识别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侦查行为的识别途径,可以分为心理和表象两个层面.前者是指从分析作案人的反侦查心理入手,后者是指从分析案件中的假象和反常现象入手.  相似文献   

11.
随着禁毒斗争的深入开展,贩毒活动与侦查活动的对抗性日趋激烈,毒品犯罪活动中反侦查手段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措施:1、注意侦查谋略的运用;2、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3、及时掌握贩毒活动的最新发展;4、强化技术侦查手段的运用;5、做好禁毒情报工作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文明程度在不断提高,作案人的反侦查行为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诸如反侦查行为的"智能化",反侦查手段的"现代化",反侦查规模的"组织化",反侦查意识的"增强化",反侦查时间的"提前化"。研究反侦查行为的特点,有利于增强侦查人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侦查工作的水平,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应对新形势下的反侦查行为。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贩卖毒品过程中,居间行为较为常见,居间人从中进行沟通、撮合,促成了毒品交易的实现和毒品的流通。贩卖毒品中的居间行为在理论上的认识与实践中的适用均存在一定的争议与困惑。对居间行为的理解与定性,要综合考虑居间人的主观认识、客观行为以及所起到的作用,综合全案进行定性。在居间人明知他人实施毒品犯罪而仍然实施居间行为的,可以以相关毒品犯罪的共犯论处。  相似文献   

14.
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 ,也是本质特征。如何准确把握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正确区分罪与非罪、罪轻与罪重的重要环节 ,是实现“罪刑均衡”的前提。只有坚持联系、发展的观点 ,坚持具体案件具体分析 ,方可准确对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作出估量。  相似文献   

15.
反侦查行为的产生是人性使然。反侦查的归责机制可以分为并罚的反侦查、不可罚的反侦查以及从重处罚的反侦查。从重处罚的反侦查行为依据何在?是刑法直接规定还是由刑事政策所引导?若是刑法规定则应遵守刑法的规定,若是刑事政策所引导,那么其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人性则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对反侦查归责机制的探讨最终还是要落脚于如何完善整个刑事法治。从此着眼,需要建立"国家.社会.人性"三位一体的刑事政策模式,实现整个刑事法治的人性化引导。  相似文献   

16.
以往的工痕分类体系将工具痕迹分为“动态痕迹”和“静态痕迹”是不科学的。通过引用力学理论可对痕迹形成的机理作出科学的解释 ,从而对工具痕迹进行较为准确的分类。  相似文献   

17.
面向知识经济的新时期,文献分类人员的素养要素,包括熟练的业务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学识水平、较高的计算机应用和外语水平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它们是工作质量保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个体内因、同伴关系影响、家庭环境濡染及社会环境影响,无疑是青少年产生偏差行为基本的原因层面。从多学科视角看,在个体内因层面中,包含着行为遗传、生命意识缺失、归因偏差、应对方式偏颇等因素;在同伴关系层面中,核心的问题是青少年心理和行为上的二元性;在家庭环境层面中,主要有家庭功能缺失和家庭功能过度介入两方面因素;在社会环境层面中,应特别关注互动模式和传媒导向两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