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0,(23):72-72
包治百病 公园里,一对恋人正在甜蜜。女孩撒娇说:“我牙痛!”男孩于是吻了女孩一口,问:“还痛吗?”女孩说:“不痛了!”一会儿,女孩又撒娇说:“老公,我脖子痛!”男孩又吻了吻女孩的脖子,说:“还痛吗?”女孩很开心地说:“不痛了!”  相似文献   

2.
母爱长歌     
10年养育了95个女儿,这是神话,还是传说?……1997年9月的一天,马志英回家路过海原二中时,突然发现一个女孩在校门口不住地向校园里张望,她感到很好奇,便上前询问。听了女孩可怜的诉说,马志英心如刀绞:她的境遇竟和自己如此相似。在马志英的家  相似文献   

3.
约翰先生需要一名勤杂工,于是在一家报纸上登出了"诚聘"广告。广告一经刊出,立即有50多人前来应聘。最后,约翰选中了一个很不起眼的男孩。一位朋友很不理解,便问约翰:"比这男孩强的大  相似文献   

4.
《先锋队》2010,(6):62-62
我国著名早教专家孙云晓等撰文给男孩提出教育建议:1.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男孩发育比女孩晚,父母可以考虑让男孩晚一年上学。2.教育男孩不只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父母比老师更重要。3.父亲是男孩的第一个男子汉榜样,  相似文献   

5.
1978年,我出生在豫东南地区一个叫崔庄的小村庄里,那是实行伟大的改革开放政策的第一年。爷爷说,我一出生就给家里带来了好运——地里的麦子大丰收。全家人望着屋里面那一大囤麦子,欢喜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加上我又是家里的第一个男孩,于是,给我起一个什么名字成了全家人争论不休的话题。爷爷说,民以食为天,家里从来就没有收过这么多的麦子,就叫“麦囤”  相似文献   

6.
笑笑     
《党建文汇》2014,(9):60-60
经常在QQ群里聊天的网友第一次见面吃饭。一个男孩举杯向一个女孩敬酒。问:“初次见面,你贵姓?”女孩说:“干!”男孩一口气把酒喝了.又问:“你贵姓?”女孩又说:“干!” 男孩愣了一下.说:“这位美女可真豪爽啊!”只听女孩无奈地说:“我是说.我姓甘。”  相似文献   

7.
笑笑     
郭脱 《党建文汇》2010,(10):54-54
昨天去吃肯德基,排在我后面的像是一对儿情侣。那个女孩埋头猛吃,男孩则一根一根地啃着薯条,好像有什么心事。  相似文献   

8.
1985年出生的成都女孩赵曦有个梦想,穿自己亲手做的衣服,每天换一件,像精灵一样,美丽中透着妖气。2002年9月,赵曦参加了成都电视台一个音乐互动秀比赛,赵曦便琢磨,穿自己做的衣服,不是很有特色吗?那时,她刚刚看了王家卫的电影《花样年华》,对风华绰约的旗袍情有独钟,便突  相似文献   

9.
一天夜里,一辆摩托车风驰电掣地行驶在大街上。车上是一对热恋中的男孩和女孩。下面,是女孩与开摩托车的男孩的一段对话。  相似文献   

10.
《党的建设》2008,(6):61-61
徐向前:继续向前徐向前出生后,祖母看到是男孩,便给他取了个乳名为"银存",意思很明白:希望他前程似锦,发财享福。  相似文献   

11.
“小冀,你太紧张了?去休息一下,换一个……”“你没孩子,我也没孩子,咱们一起干革命!……”“如果生个女孩就用非洲来命名;如果生个男孩,就用巴基斯坦来命名。”  相似文献   

12.
我塑孔子像     
吴为山 《党建》2014,(4):58-60
正当我们遥望一个历史人物的背影,便油然追问:他给这个世界照亮了什么?对于孔夫子,我们可以说:他对一个伟大民族的深层心理、道德伦理产生了久远的影响。自1994年至今的20年间,我创作了数十尊造型有异的孔子塑像,通过模制、翻版成数百尊,立于世界各有关重要场合。对人的价值之评述往往要退远到一定的时空。当我们遥望一个历史人物的背影,便油然追问:他给这个世界照亮了什么?  相似文献   

13.
温暖的时刻     
知书 《党员文摘》2018,(7):21-21
刚刚丧失视力那一天,我很伤心,不小心在路上撞到一个正在吃冰激凌的女孩。蛋筒从她手里飞了出去。她尖声叫道:'你瞎了吗?'我转过身,说:'我的眼瞎了。实在抱歉,我再给你买一个。'而她则说:'噢,天哪,实在抱歉。不要紧,我自己再买一个。'于是,我们一起走到冰激凌店。  相似文献   

14.
张莉 《党史纵览》2022,(9):49-50
<正>在安徽省肥西县肥光小学的校史馆里,76岁的张世贵老人正指着墙上一张放大的照片激动不已。这是一张拍摄于1958年的黑白照片,照片中,三个小学生坐在课桌边,一个女孩,两个男孩,笑得纯真而开心。在中间男孩的身后,有一位和蔼可亲的爷爷正俯下身子跟他说着什么,这个小男孩就是张世贵,而站在他身后的,则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相似文献   

15.
刘果 《共产党人》2005,(20):30-32
“培养一个男孩等于培养了一个成功的人;培养一个女孩却是培养了一个家庭,一个民族。”——马新兰  相似文献   

16.
松林 《党建文汇》2010,(3):52-52
曾经在中关村一家电子产品店里看到过一个男孩,大约18岁吧,看到我经过,很温柔地喊我“姐姐”,又将我引至店中,倒水给我。我看一眼店内不多的相机样品,打算转上一圈儿便找理由走人。转至一款相机前时,我问:“能给我介绍一下这款的:功能吗?”他忽然就红了脸,低声地朝我道歉:“对不起,姐姐,我是新来的,还不太懂,您先坐下,我们很专业的同事马上就过来为您讲解,好吗?”  相似文献   

17.
参加革命是为什么?当官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对于这三个问题,腐败分子与廉洁干部的回答截然不同,他们自有其特殊的理解和阐释。他们或者从来就没有端正过参加革命和当官的动机,或者背叛了自己在党旗下的庄严宣誓,或者被香风迷雾熏昏了头脑,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于是,便大肆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就是他们发表的赤裸裸的“腐败‘宣言’”。一切腐败分子,都难逃历史的严正审判,这些反面教员的“腐败‘宣言’”和可耻下场,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警示: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为官者,一路上走好。“不…  相似文献   

18.
不要过量     
有一个人,到别人家里作客。主人请其吃饭,开始,他说饭菜淡而无味,主人便往菜中加了一点盐。再吃后,觉得味道很美。于是,他心里萌发了一种想法“:这味道之所以美,是因为盐的缘故。加一点盐,味道就变得这么可口,要是再多加一点,岂不更美?”回家后,这人便直接吃起盐来。结果,不仅没一点味道,而且吃后口里非常难受。盐反而令他觉得恼火。这则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从哲学上讲就是一个度的问题。什么是度?度就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量的界限。那个人吃盐之所以没有达到味美的效果,就是因为盐在菜中必须…  相似文献   

19.
“爱是一个长久的诺言,平淡的故事要演绎一生。光明的眼中你我只是一段插曲,当今天成为昨天,昨天成为回忆的片段,内心的平安那才是永远……”很想把这支歌唱给盲人大夫陈晓光和他的妻子听,又觉得他们已经很完美地成为了这歌意境中的一道风景。面对这道风景.我们这些健全的人,应该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彭苏 《红岩春秋》2020,(3):31-35
邓六金是与邓颖超、贺子珍、康克清、蔡畅等人一起走完长征到达陕北的27名女红军之一,其丈夫曾山曾任国务院内务部部长,长子曾庆红曾任国家副主席。邓六金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九死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从“望郎媳”到女红军1911年9月,邓六金出生在福建省上杭县旧县乡新坊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境困难,邓六金出生仅十多天,就被父母送给相隔一座山的一户人家做“望郎媳”。“望郎媳”是当地一种习俗,没有男孩的人家为了等“郎”(即男孩)出生,就会抱养女孩。日后儿子出生,女孩就是儿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