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嗜书的缘份     
嗜书的缘份从头说起,我之成为读书人,大约缘于我父亲。我父亲是一个普通的中学老师,生于教书人家,又因为读书半世坎坷。“文革”期间的1969年暑假,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回老家,河南信阳吴店,就记得在一大片田地问走啊走啊。那里有些水田,田里似乎还有晚稻秧苗,更多的是旱地,高梁青青。有小河,光脊梁小孩们在河里洗澡。又有山,山上不长大树,长些个高不高矮不矮的山楂。多年以后,我想起,我祖父怎么就是个教书人呢?他跟谁学的书?在那一片乡野间,他又怎么选了教书为生呢?无论如何,到我这一辈,我要算是第三代读书人或教书匠了。但是我们家恐怕不能算书香门第,几乎没有书传下来。父亲幼年失怙,后来更在战乱中成了流浪难童。再后来幸逢我外祖父收养,才得到读书机会。不过这一收养,加之再再后来的经历,到了“文革”可算是全完。那10年,我父亲等于是给打回原形,重新改造成不普通的劳动者。先是挑大粪扫厕所之类,再后来就是拉板车开拖拉机送学生学农之类。。可我爸仍是个读书人,这真不知是不是本性?尽管他臭汗淋漓,一身补钉,整个一苦力的干活,回到家里他还是爱翻些书看。我爸看书倒不是为了写书,他是干什么看什么,比如修表、修钟、汽车拖拉机修理之类。所以,人家  相似文献   

2.
黄少华 《台声》2001,(8):35-36
电影导演谢雨辰位于北京双榆树附近的家中,可以称得上是“台胞接待站”。对于他和他的夫人来说,四季不断地接待台湾亲朋,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最近,他的亲属从美国和台湾等地,纷纷来到北京——中国的变化使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了首次祖国大陆行,并要求谢导多多介绍和导游,而从前他们未曾考虑来大陆。   谢导举家从台湾回大陆定居已经17年了。从1988 年开始,家里每个礼拜都接待来自台湾的亲朋好友,有的亲友先后来了近20次。这些年来,对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发生的巨变,台湾朋友每每聊起,总是不约而同地发出感叹,言语间总流露…  相似文献   

3.
手记:嗜书的缘份与寂寞较劲□艾晓明与寂寞较劲假如光看书,看着玩儿,不必为上课、为写书、为吃饭、为工作看,想看什么便看什么,大约蛮惬意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好诗!好诗!最好再有几个知心好友,一桌好酒,几碟风味菜看,明月当空,纵论古今……也许2000年以后,中国知识层不仅达到了小康水平,而且也可以号称中产,这等美事就不稀罕了。如今却不成。好的成果,需要很长时间潜心用功。学问是创造,是发现,是做前人未做或做得不够的.是在已有的学术积累里再添加,久什么。写书,写学术性著作,便是这么一回事。如今,和书沾边的事很多,做书商、卖书、改书、编书。光是写书,便有各各不同的写法。我有过5年写一本书的经历,也创下过30天写一本书的纪录;前者是我的博士书稿,后者是一本传记性小说。因此我也就更知道在各种书中,写学术专著顶不易。写小说,每天下得楼来心里真快话!想想看,一页页稿低,今天揭齐了20页,多么有满足感!又回到往日时光,重新与诸般人物生活,分享人生,情感得到发泄又得到满足。再举目四顾,花也红了,草也绿了,昨天花骨朵般的杨树芽长成了小巴掌似的新叶,生命中充满了复苏的感觉。写论文,全不是这回事!一桌子18报纸、旧书,要看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