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东台市廉贻乡郭顾村是苏北有点名气的一个“造船村”.1993年生产销售水泥运输船1800多条,销售额突破1亿元,创利税600多万元,全村80%以上的农户收入超万元,户均存款7000元,新增集体积累40多万元.过去一个地处苏北里下河水乡的偏僻小村,奇迹般地成了造船亿元村.  相似文献   

2.
金水河村委会热作村民小组,是金平县有名的移民村,全村65户284人,95%以上的村民来自省内其他地方。如今,依靠种植橡胶、芒果、柚子、荔枝等多种经济作物,热作村民小组的群众过上了富裕的日子,2008年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村集体收入10多万元。  相似文献   

3.
息烽县养龙司乡灯塔村距县城28公里,辖11个村民组,401户1714人,人均耕地不足0.7亩,1996年以前人均纯收入不足500元,人均吃粮不到250公斤。1996年以来,该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立足村情,发挥优势,依靠科技,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经过4年多的不懈努力,形成了蔬菜、生猪、面条等“一村数品”和种植、养殖、加工等“多业并举”的产业格局。1999年该村人均收入达3270元,村民存款额达1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多元。4年多来,村里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0余万元,全村实现了水、电、路、电话、电视“五通”,95%的农户购买了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三分之  相似文献   

4.
下六户村是吉木萨尔县二工乡头工村的一个自然村,位于吉木萨尔县以东20公里处。全村现有村民63户,其中汉族30户,回族1户,维吾尔族29户,乌兹别克族3户,总人口347人。共有耕地2200亩,人均耕地6.3亩。改革并放前,下六户村是一个贫困村,村里绝大多数是贫困户,随着农村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现在全村95%以上农户基本脱贫。1992年全村人均收入1100元,1993年达1300元,在乡政府的资助下,全村村民集资盖起了有7间教室的小学和文化室,孩子上学可以不出村。谈起这个不小的变化,村长司马义和村党支部书记黑英同志说,这些成绩的取得,一是…  相似文献   

5.
大宗村坐落在滕州市西南部,全村共有860户、3500人,土地面积1590亩。村里现有股份制企业18家,已形成热电、生物化工、煤炭煤焦、塑料纺织、机械加工制造、淀粉等十大系列、120多个品类的产品,拥有固定资产6亿元,实现年销售收入8亿元,年创利税5000多万元,2004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678元,率先实现了“小康村”目标。大宗村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山东省村镇建设明星村”、“美在家庭示范村”、“全省文明村居示范点”、“枣庄市生态文明示范村”、“五星级文明村”,并荣登枣庄市“经济百强村”之首。  相似文献   

6.
上洋村,位于风景秀丽的鼓山脚下,整个行政村仅有258户、832人,其中农业人口近600人。村虽小,人虽少,但村民的干劲却不小。1993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达到1亿零350多万元,村财政收入达到238万元,向国家缴税225万元,人均收入高达3500元。所以,被福州市郊区人民政府命名为“示范亿元村”。 上洋村是遐迩闻名的大富村,他们是怎么走上富裕道路的呢?  相似文献   

7.
高低村位于溆浦县城南端,全村拥有268户、1070人,有土地1088亩。近年来,该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9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46O吨,比上年增长2.2%;农业总收入963万元,人平纯收入达22O0元;村里已形成“种、养、加、运”一体化产业结构;村民人平住宅面积达4O多平方米,家家用上了卫生水,户户有电视,彩电达95%,有近百户装上了程控电话;今年年初,被县委、县政府分别授予“双文明先进单位”和“农村奔小康示范村”光荣称号。他们“创文明村,奔小康路”的成功经验是:(-)从…  相似文献   

8.
过去的荒山秃岭变成如今的花果山,成片的优质核桃、樱桃、苹果成为当地村民的“摇钱树”,只有700多人的元氏县西部山区村西岭底村,由“后进村”一跃变成了“后劲村”。以前村民在山地上种粮,丰收年的收入全村也就是60万元左右,现在因地制宜发展种植核桃等林果后收入达到了470多万元,  相似文献   

9.
位于西宁市南的逯家寨,被人们誉为“湟中县第一小康示范村”。改革开放以来,村党总支以集体经济为依托,不断增强以党总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使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0年这个村实现人均纯收入2345元,村集体经济积累2000多万元。村党总支先后被省、地市、县授予“先进党支部”等称号,党总支书记张有录被命名为“全国劳动模范”。  相似文献   

10.
寺壕子村是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一个只有320户1375人的小村落,名不见经传,但它的发展轨迹,取得的成就,足以使四乡八邻为之感慨,由衷赞叹。全村有6个村办企业,固定资产1000万元,年工农业总产值达520万元,年集体收入60余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为2800元,是全县名符其实的“第一村”。  相似文献   

11.
赵华忠任莱芜市钢城区颜庄镇疃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以来,使这个贫穷落后村一跃成为全市闻名的先进村。2007年全村集体收入16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7280元,成了省级文明村。看到这些巨大变化,村民都亲切地称他是百姓致富路上的引路人。农村支部书记如何干,赵华忠的经验是做好“三种人”:  相似文献   

12.
海头是龙陵县的首富村。全村687户3066人,有67名党员、10个党小组,无党员空白社。植蔗面积达1.4万亩,种植香料烟1400亩,经济林果3100多亩,去年实现经济总收入12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25元,占有粮食405千克,家家有存款,户户有余粮;90%的农户新建或翻修了住房,添置了高档家用  相似文献   

13.
我们离石市城关镇东关村是名符其实的“都市 里的村庄”,依城傍路,全村805户, 2117口 人,只有耕地30余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把党的政策与东关村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党建先行,工贸兴村,依法治村的新路子。到200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了2.5千万元,集体可支配资金达到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40元。1996年,我村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千万元村”荣誉称号。我支部1998年被省委评为“红旗党支部”,2000年被吕梁地委评为“农村红旗党支部”。我本人也被地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正党…  相似文献   

14.
灯塔市西马峰镇新生村是辽宁全省闻名的“星级文明村”和小康示范村。全村有5个自然屯,1578户村民,4804口人。村党总支部下设8个党小组,有党员92人。2005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2.5412亿元,村集体资产达2000万元,人均年纯收入达到6100元。近年来,村党总支积极引导村民解放思想,更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反复强调,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统一的奋斗目标。“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两手硬”理论,科学地揭示了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充盈着辩证法的力量,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保证,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华西人把邓小平“两手硬”理论与村情相结合,大胆探索,努力实践,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1977年,华西工农业总产值89.35万元,集体资产56万元。1997年,华西三业总产值超23亿元,利税超2.5亿元,与1977年相比,三业总产值增加约2598倍。现在,华西集体资产19亿元,人均120万元;人均年收入近万元,全村既没有暴发户。也没有贫困户,家家都是余钱户。家庭劳动力少的存款十几万元,多的百万元,村  相似文献   

16.
《新长征》2006,(11):F0003-F0003
薛东生从2001年担任通化市二道江区三道江村党总支书记以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大胆改革,积极创业,锐意进取,无私奉献,带领全村党干部和广大村民,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一个落后村变成了一个文明富裕村。6年来,三道江村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1倍多,达到了5000多元;村集体收入增长了10倍,达到了350多万元;村公共积累增长了3倍多,达到了1000多万元;经济总量增长了20倍,达到了1亿多元。  相似文献   

17.
元氏县铁屯村位于县城东侧新城区,西临元氏县火车站、汽车站和107国道,东临井元公路,南临京深高速公路引线。全村1100户村民,4100多人,耕地2000亩,全村现有股份制企业30多个,工农贸总产值2亿2000万元。利税2800万元,集体纯收入200多万元,固定资本资产67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4200多元。铁屯村先后被省、市、县、镇命名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先进单位”、“小康示范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文明村”等称号。它以其雄厚的集体经济实力,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元氏县第一个亿元村,文明街道、新教学楼、无塔供水等工程相继落成,五保户、烈军属等福利事业各得其所。而  相似文献   

18.
陆良县三岔河镇沙沟村99.7%的农户都养猪,上年商品猪销售收入750万元,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47.3%,全村4200人,人均发“猪财”380元。三岔子村50%的农户种蘑菇,栽“金”菇、收“银”菇,全村4273人,今年蘑菇产值将实现人均收入600元以上。农民实现增收,这得益于“支部+协会”的良好运作。他们的经验主要是:  相似文献   

19.
《天津支部生活》2012,(5):F0003-F0003
双街村位于天津市北辰区中北部,辖区面积1.73平方公里,全村共有627户、1651人。村党委下设3个党总支,共有党员150名。近年来,双街村在党委书记刘春海的带领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敢为人先,扎实苦干,全村经济社会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双街置业集团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51亿元,利税3.1亿元,劳动力就业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20.
我叫韩传山,任扶余县陶赖昭镇八岔村党支部书记已整整10年了。10年来,我牢记党的宗旨,团结班子成员,带领村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改写了八岔村穷、脏、散、乱的历史。到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3200余元,集体固定资产107万元;全村家家住上了砖瓦房,柏油路旁绿树成荫,有线电视、电话走进了村民家;“十星级”文明户133户。去年末,我们八岔村党支部被省委评为“五好”村党支部标兵。 聚民心密切干群关系 要把村里的各项事业搞好,我认为,凝聚民心最重要。而要得到全村群众的拥护,最关键的是抓好班子的廉政建设。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