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显示,与1987年调查结果比较,我国残疾人口总量增加,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残疾类别结构发生改变。经初步分析,影响这些变化的因素有:一是我国人口总量的增加。即使残疾人比例按1987年的4.9%不变,依据2006年人口基数推算,2006年残疾人口数量也将达到6416万,比1987年的5164万增加1252万人。二是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化。1987年时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是8.5%,到2005年已达到11%。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衰退,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病、痴呆等发病率和致残几率增高。这次调查60岁及以上的残疾人约有4416万人,比1987年…  相似文献   

2.
《中国残疾人》2007,(8):11-11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在我国的8296万残疾人中,智力残疾554万人,精神残疾614万人,两者相加1168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14.08%。在1352万多重度残疾人中,还有430多万智力残疾人和近百万精神残疾人。除了智力、精神残疾人,其他类别中的重度残疾人有2088.6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25.18%。因此,我国的智力、精神及重度残疾人总共有3780多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45.56%,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的总人口。  相似文献   

3.
4月3日,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总结表彰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加起来有3780多万,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的总人口。如何扶持和帮助这部分残疾人及其家庭摆脱贫困和歧视,一直是困扰残联工作的一个难题,智力、精神残疾人承受着来自于残疾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巨大压力,是特别困难的一个群体。  相似文献   

5.
曾玉兰 《世纪行》2010,(4):45-45
<正>全省有各类残疾人379.4万,占全省总人口的比例为6.64%,其中城镇残疾人106.2万,农村残疾人273.2万。残疾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15—59岁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且需要就业的残疾人口数量为140.5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37%,已经就业的有106.64万人,其中城镇残疾人23.8万,残疾人口就业率为57.23%,比健全人口就业率低30个百分点,全省现有33.86万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需要就业。  相似文献   

6.
《中国残疾人》2006,(4):7-7
2月17日,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电视电话动员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主任回良玉出席北京主会场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由国务院副秘书长、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张勇主持。领导小组成员参加会议。回良玉同志在会上讲话时强调,残疾人是最需要关心、扶持、帮助的特殊困难群体,党中央、国务院对残疾人工作始终高度重视。开展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是进一步发展残疾人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务必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密…  相似文献   

7.
据国家统计局.民政部、卫生部和中国残联等16个部委、团体组织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到2006年4月1日.我国残疾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比例为634%。据调查数据推算.全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296万人(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5年末全国人口总数130948万人推算,未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省人口数)。可以说.残疾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比例有所增加。1987年的统计表明.  相似文献   

8.
《政策》2008,(5):63-63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土资源部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六号)。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数据)121775.9千公顷(约合18.266亿亩),其中旱地占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9.
2003~2013,整整10年,回良玉副总理兼任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主任,联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与残疾人、残疾人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可谓十年缘,一生情。回良玉同志以这篇万字长文记录了他与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残疾人事业一起走过的极不寻常的难忘岁月,既体现了一个其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责任与担当,更抒发了无比真挚与深厚的情感,读之令人动容。正值又一个“国际残疾人日”到来之际,我们特全文刊发此文,用心体会回良玉同志的深情厚爱,回眸过往,正视现在,放眼未来。这确实是我们可以终享一生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0.
11.
残疾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53.5%,比上年度提高3个百分点,但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74.6%相比差距明显。  相似文献   

12.
徐建 《中国残疾人》2008,(11):30-31
高学历残疾人就业形势及价值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高等院校残疾大学生人数也逐年上升。例如有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高校共录取湖北籍残疾考生334人,比2002年增长近150%。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全国残疾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指大专及以上)的残疾人为94万人,高中程度(含中专)的残疾人为406万人。  相似文献   

13.
全国残疾人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5月31日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主任回良玉在会上强调,促进残疾人就业不仅关系到广大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切身利益,而且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残疾人就业条例》的公布实施,是党和政府重视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中国残疾人》2006,(4):5-5
中国残联主席、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组长邓朴方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电视电话动员会上作动员讲话。■全国737支调查队已枕戈待旦。这次调查的标准时点为2006年4月1日零时。目前,全国734支调查队,近2万名调查员和医生枕戈待旦将同时进入调查小区,全面开展现场调查。■制定了调查方案和残疾标准,全国5872个调查小区都已确定。制定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调查方案和残疾标准,经过了两次小规模试点和全国模拟试点的检验,2005年11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已印发各地。被抽中县(市、区)全部按要求成立了调查队。调查队中有统计、…  相似文献   

15.
《中国残疾人》2013,(3):7-7
据了解,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福建省残疾人约为221.1万,其中肢体残疾为49.9万人。但是自2010年《关于修改(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的决定》出台后,福建省各地目前仅有100余残疾人拥有驾照。很多残疾人想考证却没地方培训,不得不去外省驾校学习,旅途和培训费高达万元。  相似文献   

16.
《中国残疾人》2006,(4):1-1
尊敬的住户:您好!国务院批准开展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调查将于2006年4月1日至5月31日在全国各地同时进行。这次调查主要了解家庭和人口的社会经济情况及残疾人的状况,同时提供免费的健康检查,宣传健康防病和残疾预防知识。调查结果将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提供可靠的依据。调查队将按照统一安排开展调查工作,请大家予以配合。1.入户调查前由居(村)委会的干部或陪调员提前与您预约,请您的家庭成员如约在家庭等候,每户调查询问时间约为30分钟。2.调查员入户对您的家庭成员进行调查询问,登记您家庭人口的社会经济情况,并询问身体健康方…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政报》2008,(5):21-23
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8.
《中国残疾人》2006,(5):6-6
从4月1日起,将有数万名调查员、专业医生和陪调人员,深入全国各地的近6000个调查小区,开始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这是继1987年之后,我国开展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这次调查是我国国情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关心残疾人、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残疾人是最需要关心、扶持、帮助的特殊困难群体,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长期以来,国家在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文化体育、权益保障、社会环境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使残疾人的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有数千万…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陈旧的残疾人观念、残疾人社会福利的供需矛盾突出和残疾人群体中贫困问题较为严重等方面.本文在分析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为我国未来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提出了刍荛之见.  相似文献   

20.
《中国残疾人》2006,(12):1-1
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和两个月的现场调查,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主要数据已汇总并公布。通过调查,基本摸清了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类残疾人的数量、结构、地区分布、致残原因,他们的康复、教育、劳动就业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情况及主要要求,为国家制定、调整相关政策、法规、规划,进一步改善对残疾人的服务,发展残疾人事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为认识、研究残疾人问题积累了宝贵的资料。这次调查的结果显示全国残疾人总数达到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这不是个小数,也不是简单的数字,数字里面蕴含着千万生命的喜怒哀乐,影响着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