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维菌素(Ivermectin)对线虫、昆虫和螨具有驱杀活性,并已证实对人体的旋盘尾丝虫(Onchocerca volvulus),马的颈盘尾丝虫(O.cervicacis)和牛的脾盘尾丝虫(O.liena-lis)的微丝蚴也有效力。鉴于湖南牛的喉瘤盘尾丝虫(O.gutturosa)感染率较高(黄牛97.33%,奶牛38.46%),我们进行了害获灭(Ivomec)对黄牛喉瘤盘尾丝虫的效力试验,并与海群生作了比较。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有关喉瘤盘尾丝虫(Onchocerca guttursa)的研究,有Chauhan(1978)、Eichler(1971)、Hussin(1988)和Paira(1984)等的报道,Ferenc(1989)还报道了该微丝蚴在牛体皮肤中的分布。由于喉瘤盘尾丝虫存在着宿主和地区的变异,为了探明湖南省黄牛牛体该丝虫微丝蚴的分布特点,我们对自然感染喉瘤盘尾丝虫的黄牛进行了不同部位皮肤和淋巴结中微丝蚴分布情况的研究。(一)材料和方法 从屠宰场选择有活喉瘤盘尾丝虫寄生的黄牛7头,每头牛在耳、面颊、颈垂、肩峰、胸侧、腹侧、臀部、腹中线、脐部等9个部位剃毛消毒,各采取皮肤500mg,分别置生理  相似文献   

3.
圈形盘尾丝虫(Onchocerca armillata)是黄牛、水牛等动物的心血管寄生虫。我国上海、湖南、湖北曾有报道。1981~1982年,我们在重庆市检查来自涪陵、达县、南充及绵阳等地区的黄牛,在主动脉壁内均发现有圈形盘尾丝虫。鉴于此种寄生虫在我省的分布面广,危害甚大,值得重视,现将研究结果简报于后。 (一)形态描述 虫体白色或淡黄色,丝状。口孔小,无唇,头端有亚中乳突4对,侧感器一对。体表有密集的横纹,而雌虫的体表则有锯齿状的断续的根嵴。食道分为两部分,前部为肌质部,直或呈“S”弯曲,后部为较粗的腺体部。神经环位于食道肌质部前1/3处附近。阴户位于虫体前端食道腺体部开始处的稍后方水平。  相似文献   

4.
国外丝虫病的酶标记检测方法从1975年Bartlett等用于盘尾丝虫和各种动物丝虫的检测。国内1985年有用ELISA法检测人工感染羊脑脊髓丝虫病(牛腹腔丝虫感染期幼虫对羊的侵袭病)的抗体的报道。本试验主要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牛腹腔指状丝虫的大分子抗原,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牛腹腔指状丝虫的自然感染黄牛血清抗体。结果达到80%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免疫双扩散试验的检出率。 (一)丝虫和血清来源  相似文献   

5.
我县于1984~1986年,采用毗喹酮三胃注射治疗耕牛血吸虫病2627例,转阴率为98.72~100%,并对部分治疗牛进行了血液生理和病理组织学观察。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耕牛及分组:由疫区松湖乡和昌良乡选用自然感染血吸虫的阳性牛共55头,其中水牛30头、黄牛25头。共分4个组:试验1组20头水牛,按10mg/kg剂量三胃注射;试验2组有黄牛15头,按15mg/kg剂量三胃注射;对照1组有10头水牛,按25mg/k6剂量口服;对照2组有黄牛10头,按30mg/kg口服。 2.测定项目和方法:分别在给药前及给药后1个月测定以下生理指数:红细胞数(试  相似文献   

6.
在寄生蠕虫病免疫研究方面,国内外已报道的有牛胎生网尾线虫、羊丝状网尾线虫、牛血吸虫、绵羊捻转血矛线虫等,研究方法主要是电离辐射致弱各个发育阶段虫体,制备虫苗免疫接种,或提取虫体的分泌代谢物免疫接种。 有关马脑脊髓丝虫病免疫研究的报道至今尚未见到。我们在1973年人工感染马脑脊髓丝虫病实验成功之后,以山羊作为实验动物,进行羊脑脊髓丝虫病免疫研究,进而探索马脑髓丝虫病的免疫预防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国外有用蟠尾丝虫、指状丝虫、棘唇丝虫、犬恶丝虫、唇乳突丝虫等进行人丝虫病抗体检测和用棉鼠丝虫检测犬恶丝虫、鹿腹腔丝虫的报道,说明丝虫都有共同抗原部分。70年代国内医学界运用动物异种抗原诊断人丝虫病,认为用犬恶丝虫抗原皮试,进行人丝虫病普查是可行的。国内外在研究人丝虫病的异种抗原中,亦将牛指状丝虫作为诊断人丝虫病的一个重要的异种抗原来源进行研究,但迄今国内还未见有用一种丝虫抗原对人和动物的丝虫病进行免疫诊断的研究报道。本试验在国内初步报道了用牛腹腔指状丝虫作为诊断抗原以2种生化技术对人和犬、牛、猴、兔丝虫抗体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8.
1982~1984年,我们应用左旋咪唑擦剂,进行预防山羊和长爪沙鼠因牛腹腔指状丝虫感染导致脑脊髓丝虫病的实验研究。通过~3H-LMS皮涂大鼠药代动力学研究证实,左旋咪唑擦剂具有抗牛腹腔指状丝虫感染和预防脑脊髓丝虫病的长效作用。1985年5~10月,又应用此法进行对马预防实验观察,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牛的胃病甚为复杂,给临床诊断及合理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为了给本病提供早期诊断的依据,对健康黄牛血液、尿液、粪便的部分常规和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 (一)动物来源 分别在河南省陕县、甘肃省兰州市进行实验。陕县采用当地大营公社大营大队良种牛场的黄牛;兰州市采用  相似文献   

10.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牛及虱侵袭情况测定:从江苏省邳县和上海市崇明县购入黄牛21头,水牛18头.这些牛体寄生有大量虱,引起皮肤搔痒、被毛脱落,在稀疏的被毛上粘附有大量虱卵。部分牛的颈部和股部有大片出血创面。在日光下逐头检查试验牛颈肩、背、股内侧、耳后和眼周等部位。除眼周外,每一部位寄生虱数超过50只作为极严重侵袭((?)),寄生20~50只作为严重侵袭(卅),寄生10~20只作为中等侵袭(卄),寄生10只以下作为轻度侵袭( )。眼周围的虱侵袭程度通过主观判断,眼周寄生的虱形成“眼镜”状的作为  相似文献   

11.
家畜采食栎树叶引起中毒,已早为人们所知。特别是对牛的危害最为严重。我国四川省1982年18个县因青杠树叶中毒的耕牛达6138头,死亡1902头。1983年中毒3362头,死亡768头,陕西省汉中地区10个县1977~1984年不完全统计发病牛19251头,死亡5546头,损失严重。关于中毒的机理国内外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但毒理机制至今尚未彻底阐明。一般认为有毒成分是栎叶丹宁中的多羟基酚类物质。在防治方面,Dollahite等人(1966)在牛采食栎叶无法避免的情况下,给精料中加入10~15%氢氧化钙取得一定的预防效果;周婉丽(1980)报导口服石灰水预防本病有效,牛德俊等(1984)报导,口服0.1%高锰酸钾2000~3000ml时,能预防栎树叶中毒,其方法简便,成本低廉。为了进一步探讨高锰  相似文献   

12.
我们用3头黄牛进行胆汁体外引流试验,术后经45天观察,试验牛无不良反应,日平均回收胆汁500ml,经济效益较好。 (一)试验动物和手术步骤 1.3头黄牛,食欲、反刍均无异常,平均T38.6℃,P 68次/分钟,R 21次/分钟。 2.手术切口在右侧倒数第2、3肋间隙,上界与髋结节平齐,下界与肩关节平齐。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培育牛黄牛后期的肝功变化,笔者对培育牛黄后期牛的肝功指标进行了测定,并与健康牛的相应指标作了比较。 (一)材料和方法 1.实验动物:从1578头培育牛黄牛中随机选用23头,其育黄月龄为23个月,另选未植核的健康牛27头;作为对照。上午空腹时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待测。  相似文献   

14.
本乡冯庄村黄牛一头,于1984年7月分娩,产后两个月时,在犊牛不吮奶的情况下乳汁不断流出,患牛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屠宰公牛的阴囊及其内含物进行病理检查时,于一头公牛发现有盘尾丝虫。根据虫体在阴囊的特殊位置和微丝蚴形体的细小(平均长度153.2±35.4微米)程度,初步鉴定为阴囊盘尾丝虫,是其成虫而不是微丝蚴引起严重的组织反应。 有数种盘尾丝虫可侵袭人及动物,大多数种的成虫在感染宿主中均有特定的寄生部位,侵袭牛的盘尾丝  相似文献   

16.
牛型布氏菌的9个生物型中,我国有第1、2、3、4、6和第9型。找们于1981年3月首次分离到我国牛种第7型布鲁氏菌。现报告于后。 (一)流行病学情况 畜间:我县历年来流产母畜较多,空怀不孕的成年母畜也为数不少。1981年调查宗塔公社,怀孕母畜1460头,流产106头,流产率为7.2%;宗麦公社成年母畜6813头,空怀不孕者1200头,占成年母畜的17.6%。1979至1981年三年用血清学方法(试管法)抽检牛830头、羊556只,阳性牛260头,阳性率为31.3%,阳性羊7只,阳性率为1.2%。抽检不孕空怀母畜41头,阳性24头,阳性率58.5%。  相似文献   

17.
在国外,对边虫病的免疫研究较深入,一些国家已广泛应用活虫疫苗预防该病。而国内有关牛边虫病的报导甚少,四川尚未见报导。为此,现将1984年万县市奶牛场爆发奶牛边虫病的诊断治疗情况作一报告。 (一)流行概况及临床症状 该场自五十年代建立以来,由本地黄牛逐步改良和引进黑白花奶牛相结合形成了现有的牛群。1984年6月,又从广东省茂名市购进黑白花奶牛28头,分别饲养在该场的一、二两个分场。七月中旬,一头广东牛发病死亡。尔后,两个分场有几头奶牛陆续发病死亡,到10月上旬止,两个分场发生具有相同病状和相似剖检病变的共14头,  相似文献   

18.
1999年以来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兴镇先后从安徽省蒙城县购回黄牛 5 0 0余头 ,其中 80 .0 %是母牛。 2 0 0 0年冬该镇桃田村集体牛场发生了犊牛球虫病 ,其中 6月龄以内的 2 5头犊牛发病 15头 ,有 5头因病情严重而死亡 ,发病率为 60 .0 % ,病死率为 3 3 .3 %。发病情况及症状 桃田村集体牛场共有 6月龄以内犊牛2 5头 ,入冬后进入舍饲 ,13头母牛产犊后留在产房 ,新生犊跟随母牛饲养。产房系土质结构 ,垫草、饲草及母牛乳头常被牛粪、尿污染 ,犊牛互相舐吮或舐食不洁净的草料。 11月底许多犊牛出现大便稀薄 ,饲养员认为是天气变化所致 ,未引…  相似文献   

19.
1990年6月在本市六枝特区新场区牛场乡发生疫情,该乡现有耕牛297头,其中成年牛125头,青年牛135头,犊牛47头,在成年牛和青年牛中蔓延发病。发病急,病情严重。至8月19日相继有23头发病,其中死亡5头,1头初孕母牛流产,11头正处于发病之中,6头先后康复。病程一般8~12天,最急性2天内死亡。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及病原检查诊断为急性牛弓形虫病。  相似文献   

20.
对牛创伤性网胃炎的诊断,目前尚缺理想的方法。应用X线摄影技术进行诊断,国外已有不少报道,但在国内还未见到专题报告。为了寻找对牛创伤性网胃炎的客观诊断依据,我们先后用X线摄影和探伤机摄影对29头黄牛进行了人工诱发创伤性网胃炎的诊断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