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家宁 《当代广西》2014,(16):M0002-M0002
正"扶贫!扶贫!越扶越贫!"如何才能真正地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的生活?看了《当代广西》第14期刊发的"扶贫攻坚进行时"专题报道,我感触颇深。真正的扶贫,在于扶持人的智慧,需要找穷根,施良方,标本兼治。不但要加大对贫困地区政策、项目、资金、技术方面的扶持,更  相似文献   

2.
叶江旭 《创造》2019,(5):39-40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但在深度贫困地区,有的群众安于现状、甘于贫困,“等、靠、要”“政策养懒汉”“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思想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面对今后两年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硬骨头,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争,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尽可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造血”能力,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始终感受到肩上"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百姓不富、寝食难安"的沉甸甸责任。通过这几年抓脱贫攻坚工作,我们真真切切地有以下体会。思想是先导。要始终坚持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同抓,产业扶贫和思想扶贫同进。充分激发贫困群众劳动光荣、贫困耻辱,文明光荣、脏乱耻辱的内生动力,引导群众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思想意识,破除"等靠要"思想。群众是主体。贫困群众既是扶贫对象,  相似文献   

4.
正贫困地区,贫在没有产业支撑,困在没有可持续增收产业。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目前脱贫攻坚战役已进入"攻城拔寨"关键时期,如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如何确保脱贫不返贫,关键是要培育脱贫增收产业,增强贫困群众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自我"造血"能力。面对当前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贫方面存在  相似文献   

5.
消除贫穷,实现人的基本生存权,是人类为之而奋斗的重要目标,也是贫困人口梦寐以求的夙愿。广西是集我国“老、少、边、山、穷”为一身的贫困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经过全区4600多万各族人民的艰辛努力,扶贫攻坚工作取...  相似文献   

6.
李祥 《创造》2016,(4):36-39
正扶贫之举成败在于精准,只有通过精准识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方能取得精准的脱贫成效。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其中包括:"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全面小康的"全面"有多层含义,其中对象全面是其重要内容。为了不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掉队,就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和规范的程序,按照国家扶贫标准,对贫困对象进行精准识别,找出真贫,找准贫因,应扶尽扶,既不错扶一人,也不漏扶一户,真正解决贫困  相似文献   

7.
<正>"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对扶贫攻坚提出殷切期望。"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要采取超常规措施。""要加快老区建设和发展,让老区人民尽快摆脱贫困,过上幸福日子。"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西时情系贫困地区群众,对广西脱贫攻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广西是革命老区、边疆地区、民  相似文献   

8.
在实施教育精准脱贫政策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既强调要通过"扶教育之贫"来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优先与快速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也高度重视要"依靠教育扶贫",使教育成为为脱贫攻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人才支持与智力支撑的"母机"与"基地"。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性、指导性,也有基层一线的实践经验。比如上世纪80年代带领正定县摆脱"高产穷县"的帽子,80年代末在宁德工作时以"摆脱贫困"为工作主线,90年代在福建省委工作时提出"真扶贫、扶真贫"的观点等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围绕精准扶  相似文献   

10.
传统扶贫以"输血"为主,本质上是政府对社会已有财富的再分配,难以从根本上保证脱贫的持续性。电商扶贫则是通过互联网传播手段,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加强贫困地区资源整合能力。电商扶贫"扶"出精气神,需要加快电商扶贫机制顶层设计、创新贫困地区发展模式、强化电商扶贫的资源保障,多措并举助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11.
《前进》2019,(11)
正广灵县是革命老区、偏远山区、贫困地区三区叠加的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全省深度贫困县。近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产业扶贫"扶什么""怎么扶"两个问题,通过"三个突出、四个着力",在全县范围内打造了17个产业引擎项目,全面构筑起产业扶贫发展新格局,探索了一系列产业发展新模式,走出了具有广灵特色的产业扶贫之路。一是突出组织引领绘蓝图。广灵县委、县政府在扶贫产业的发展上突出组织引领作用,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该县建立了由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牵头总  相似文献   

12.
扶贫扶在点子上,帮困帮到贫困村,攻坚攻至要害处,办事办在实字中——这是西畴县民委为发展民族经济的真实写照。近几年来,为了加快贫困乡村脱贫致富步伐,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西畴县民委的同志们长年累月爬山涉水,走村串寨,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少数民族群众中,受到群众的广泛赞扬。他们在奏响一曲曲民族团结的赞歌的同时,也总结出了一条条值得借鉴的经验。立足山区抓好扶贫工作西畴县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典型的岩溶山区特困县。全县总面积1506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壮、苗、瑶、彝、蒙古等6种少数民族,总人…  相似文献   

13.
韦佳 《当代广西》2014,(14):43-43
正主题:学习扶贫攻坚好支书的奉献精神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自治区党委开展推选"扶贫攻坚好支书"活动,经过层层遴选,吴天来等51名村党组织书记荣获全区"扶贫攻坚好支书"荣誉称号。这51名村党组织书记,是全区村党组织书记中的优秀代表。他们立足贫困村的实际,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迎难而上,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全身心投入扶  相似文献   

14.
观点     
<正>精准扶贫首先要打牢基础,做实做细建档立卡,实现动态管理。要坚持分类施策的基本原则,针对致贫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要激发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内生动力,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面貌、过上幸福的生活。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的地方,要采取超常措施加以扶持。——3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  相似文献   

15.
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既定的战略目标。为了顺利完成《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各地区、各部门先后抽调精干人员奔赴扶贫攻坚第一线。那么,扶贫工作队到贫困地区后如何开展工作?如何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笔者认为有以下六种策略:一是精神扶贫。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偏僻山区,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信息闭塞,观念陈旧。有些人安于贫穷、坐等救济,缺乏改天换地的信心和勇气。有些地方宗教迷信活动猖獗,"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观念还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手脚。因此,开展扶贫工作,不仅要扶物、扶人力,更重要的是要扶志、扶精神。精神扶贫,要注意教育农民牢固树立六种观念:一是唯物主义观念。要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使广大群众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二是集体主义观念。要通过集体主义和爱  相似文献   

16.
为答好脱贫攻坚大考卷,改变深度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需要挑起文化扶贫的重任,扶"智"以利民,扶"志"以自强,扶"知"以自立,利用"三味文化配方",打通语言关,培育自我造血能力,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以文化扶贫精准根除贫困,全面小康社会才会如约而至。  相似文献   

17.
正脱贫攻坚是当前重要工作之一,怎样才能让困难群众真脱贫?读了《当代广西》第20期《情系瑶山真扶贫》一文,我有所感悟:扶贫,除了靠政府部门的帮扶力量之外,还要让困难群众找到产业的支撑和保障。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穷,就穷在观念。"文中的第一书记陆  相似文献   

18.
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老、少、山、穷、库”区面积和人口均占全市的70%以上。清江隔河岩、高坝洲和三峡工程淹没区涉及我市5个贫困县市37个乡镇,动迁移民20万人,扶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而繁重。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把推进扶贫开发特别是解决群众温饱,当作光荣而艰巨的神圣使命,当作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带领全市人民克难攻坚,苦干实干,努力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扶贫开发的规律,大胆在扶贫方式上  相似文献   

19.
正对标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脱贫摘帽的瑞金市仍将继续推进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水平,思想上不松,力度上不减,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真正让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作为红色故都、革命老区,江西省瑞金市对革命先烈们最好的告慰,无疑是永葆初心,"让群众过上好日子"。2018年7月,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相似文献   

20.
1996年初,在中共山西省委七届一次全会上,扶贫攻坚被确定为“九五”期间全省必须着力抓好的“三件大事”之一。全会之后,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发动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扶贫攻坚大决战。三年来,这场扶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使380万贫困人口中有270万越过了温饱线,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