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制博览》2019,(5):277-278
文化自信是近年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一大热题,文化自信是价值观念的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是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把文化自信与其他三个自信并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源泉,是这一国家、民族的灵魂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提出,为中国文化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明确的道路,是开拓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新局面的重要指导方针。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发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谱写时代新篇章。  相似文献   

3.
《法制博览》2019,(24):278-279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昂扬的精神推动中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邓小平同志强调在抓好物质文明的同时不能忽略精神文明;江泽民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胡锦涛同志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同志强调坚持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鲜明指出坚持前三个自信归根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气来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归根结底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构建党员干部精神家园不仅是党员干部从精神文化层面摆脱生存性焦虑、提升人生境界的内在需求,更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建设是实现党的宗旨、形成党员高尚道德人格的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使党员干部健康成长,体现社会道德水平的需要,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构建党员干部的精神家园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共同理想,自觉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构筑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5.
《法制博览》2019,(6):283-28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文化自信在精神层面支撑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是一个国家公民追求美好生活的价值支撑。新时代大学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见证者和践行者,如何培育大学生高度的文化自信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应以涵养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为基因,以革命文化为血脉,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活力,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为保障,把新时代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民众对中国道路的自觉认同与恒久自信。伴随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部分民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认同、建设绩效认同、制度认同和主导价值观认同方面遭遇了困境。要凝聚社会共识,增强道路认同,迫切需要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大力推动民主政治、执政伦理、社会公正、中国精神的建设与弘扬,以提升民众对中国走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道路的自信、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自信、走改革创新民族自强道路的自信以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自信。  相似文献   

7.
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以文化为标志的软实力作用日益凸显。传统文化是文化中最具稳定性和影响力的因素,并成为识别一个国家的重要标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延续至今并不断发展丰富起来的维系整个社会的共同理念、精神状态、思维、生存方式和价值追求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各种文化的融合和汇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社会潜文化、经典文化等方面。因此,大力弘扬和培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吐故纳新的传统文化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内涵,将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聚合力、中华文明对外的感染力和中国的综合国力,而且也有助于向世界提供具有感召力的中国制造的思想、价值观、话语体系,从而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以各种形态传承至今,流播广泛,影响深远,已经渗透到人民群众的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文化渊源、发展的内源性动力、实现大众化的纽带.  相似文献   

9.
朱学东 《南风窗》2007,(20):7-7
历史上能够称之为关键时刻的不多,和平稳定发展时期更是如此。现在中国正处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历史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其是否具有文化自信对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有重要作用。本文站在自媒体时代的视阈下,主要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实困境,并从思想、意识以及行为三个方面讨论了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但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作为提升文化自信的一个现实路径,修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题中应有之义。厘清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文化自信教育的交融性,将有助于我们从思想上端正态度,对坚定文化自信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化作为思维方式影响着国家的外交行为,一国对外形象和对外态度的被接纳和受欢迎程度则取决于行为体的文化内涵或者说价值观,而“国家利益来自国家特性”。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指出:“西方观察者不应低估这样一种可能性:中国有可能自觉地把西方更灵活、也更激烈的活力与自身保守的、稳定的传统文化融为一炉。如果这种有意识、有节制的进行的恰当融合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泰国文化的中国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欧 《南风窗》2010,(3):79-81
在泰国,中国国内有些已经接近消失的传统文化仍被泰国华人坚守。不过,由于数百年在海外繁衍生息,加上1950年代至1970年代中泰政治上的隔阂,泰国华人或多或少"泰国化"了,尤其与中国内地有了距离,甚至汉语本身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五年多年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发展至今,仍然有很多宝贵的文化内容值得被后世传承和发扬,重新焕发文化的价值和魅力。就传统文化中的法学思想来看,先贤们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法律方面的文化内容和思想观念,其中很多法治思想和关键至今都还具备一定的现实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重要精华部分,分析相关传统法律文化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西方工人运动的关注是社会主义思潮传入中国的契机.西方工人运动尤其是工人罢工的表面诉求,如增加工资、缩短工时等,使人们很容易将其与中国传统的均贫富思想相联系.随着人们对欧美资本主义弊端的认识以及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这种联系得到了强化.在此背景下,社会主义被很多人界定为公有制基础上的均贫富学说.这种认识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忽视了当时中国的现实国情以及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与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知识分子与文化民族主义的迷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小兵 《南风窗》2008,(23):90-92
文化保守主义与左派学者,在文化民族主义这个议题上令人惊异地殊途同归了。这种文化民族主义由于无法推动公共空间和民间社会的成长,最后极可能限制了其发扬中国文化的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法治体系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也是文化强国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改革开放40年,我国社会发展的面貌日新月异,为了更好的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成为当前的重点工作内容。法治文化不但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元素,更是构建法治国家的文化基础所在。基于此,本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旨在为法治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遵循一系列方法论原则。主要包括:统揽全局、务实开拓的发展原则,和而不同、尊重差异的包容原则,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的实践原则,入乎其中、出乎其外的思维原则,为我所用、体现特色的交流原则。这些原则是唯物辩证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细化和展开。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高度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吁使得中国传统文化重新恢复生机,在全世界展示中国自信。对于习近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研究需要我们从新的角度出发,合理认识创新发展的特点,掌握创新方法,促进未来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