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旸 《当代世界》2015,(9):52-54
<正>近年来,由于南海争端而引发的安全危机或冲突日益频繁,尤其在美国和日本这两个推手的介入下,一些国家极力使多组的双边主权争端演变为一个多边的国际性争端,迫使中国在处理南海危机时受到更多力量的牵制和制约,投入更多的战略资源。当前,中国在南沙群岛部分驻守岛礁上的建设已于近日完成陆域吹填工程,并将开展满足相关功能的设施建设。而这些建设,除了是为各类民事需求服务,以更好地履行中国在海上搜救、防灾减灾、海洋科研、气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包括南沙、西沙、东沙和中沙在内的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并对相关海域及其海床和底土享有主权权利和管辖权。中国坚持按照国际法的有关规定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精神,通过双边谈判解决领土主权和海洋划界争议,坚决反对菲律宾一意孤行推进涉南海国际仲裁。造成中菲之间南海主权争端的直接原因是菲律宾非法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在美国"重返亚太"、南海海洋权益争端日趋激烈、日本国内政治愈益保守的背景下,日本加大了对南海问题的关注和介入力度,并试图借南海问题遏制中国崛起,以扩大自身在东南亚地区影响力。日本在南海问题上的战略举措将会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构成不容忽视的威胁和挑战。与众所周知,南海争端本是中国与部分东南亚国家之间的问题,日本无关。但是,日本出于种种考虑,虽然没有对南海主权提出诉求,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南海岛礁建设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成为南海地区的热点问题之一。把中国的南海岛礁建设放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框架下来考虑,中国就能讲清楚、说明白中国南海岛礁建设的根本目的和意图。南海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重要起点与关键海域,但南海地区存在着影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推进的三大障碍:区域公共产品供给不充分、南海问题的不定期爆发和国家间信任赤字。中国的南海岛礁建设能够提供量足质优的公共产品,能够制度化管控南海问题,能够增强南海各方的信任,中国的南海岛礁建设具有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保驾护航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菲经济战     
梅新育 《南风窗》2012,(12):72-74
作为一对经贸往来绝对规模不小的贸易伙伴,中国和菲律宾围绕黄岩岛和南海其它岛屿、海域主权的争端迟早必然会蔓延到经贸领域,事实上这已经浮出水面。政治争端倘若蔓延成为经贸争端,乃至贸易制裁,对双方影响如何?作为一对经贸往来绝对规模不小的贸易伙伴,中国和菲律宾围绕黄岩岛和南海其它岛屿、海域主权的争端迟早必然会蔓延到经贸领域,事实上这已经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6.
中国该如何"打牌" 我国保钓人士在钓鱼岛宣示"主权在我"是一种对国家主权的庄严维护.我国海监渔政船在黄岩岛附近水域执法,也是对我国家主权的宣示和维护.今年以来,先是在南海黄岩岛,继而又在东海钓鱼岛,我国与邻国的岛礁争端此起彼伏,令国人乃至世人关注,其发生的时机和强度也颇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虽是南海争端的非声索国,在南海问题上也没有主权诉求,但近年来在其外交表态中多次将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与航行自由视作自身的核心利益,并借助"东盟成员国"和"中美平衡者"等身份提升其在南海问题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这既有其多元利益诉求和地缘政治考量,也体现出其相互交织甚至矛盾的多重身份定位。本文从双边、地区和全球三个层次分析了新加坡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和立场,并从国家身份定位、利益诉求与外交政策互动的视角,探究新加坡在南海问题上的多重身份定位与利益诉求,以期研判其南海政策和中新关系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民政府着手对南海划界。1946年12月,国民政府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文件接管南海并派军驻守。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后,继续宣称“中华民国”对南海“11条断续国界线”的u型历史性水域拥有主权。此后60余年,台湾当局一直没有放弃南海主权,但其南海政策历经蒋氏父子、李登辉、陈水扁和马英九四个时期,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和调整,这些变化既受其时代背景的影响,也受主政者的主观思想所左右。本文试对1949年以来台湾当局南海政策的演变进行考察,并通过对其相关政策的比较,探讨其历史变化的表现和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邻国海洋划界争端问题(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隔黄海、东海、南海与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 亚、越南8个国家相邻或相向,尚未与这些国家中的任何一个划定国家管辖海域(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边界;与日本存在钓鱼岛领土主权归属争端,与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越南存在南沙群岛领土主权归属争端。如何解决上述海洋划界争端问题,维  相似文献   

10.
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当前南海安全局势呈现出严峻的发展态势,南海海域周边国家不断侵蚀我国的南海主权,而区域外的美国等域外势力也试图染指南海,这一切无疑都使南海的局势Et益呈现出复杂性的特征。南海是两岸的共有海域,两岸都有责任加以维护。当前两岸在南海问题上加强合作,对维护两岸南海的主权和相关权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曹群 《当代世界》2015,(8):42-45
<正>近来,美国的南海政策愈益以国际法为中心,尤其强调争端各方皆须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简称《公约》),其对中国南海主张"不合国际法"的指责也越来越公开和明确。目前,中美在南海的博弈,除硬实力调配和建设的比拼外,更主要是集中于"规则"之争,尤其是关于海洋法的解读,中美之间存在一些重大分歧。以"航行自由"为国家利益的美国虽欲"平衡"中国在南海的势力,  相似文献   

12.
<正>进入21世纪,美国借助发达的信息技术和全球化的媒体平台,在国际海洋事务领域不断加强渗透。在此背景下,网络外交成为美国深度介入南海问题、干扰中国海上行动的重要战略工具,并对传统的南海局势管控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2009年以来,为落实"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开始将网络外交工具应用于南海争端领域。通过在国别、  相似文献   

13.
雪珥 《法制博览》2009,(15):40-43
1909年,南海东沙岛被日本人强占,激发了大清上下捍卫主权的热情。清政府不顾自身孱弱,毅然宣示主权,维护领土的完整。李准,也因缘际会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南海各岛宣示主权的海军将领。  相似文献   

14.
580多年前,郑和的船队从东海进入南海时,没有想到南海海底拥有着支撑现代文明的黑色金子——石油,他也没有想到,在利益面前,南中国海的主权问题,成了世界范围内的一根敏感的弦。  相似文献   

15.
赵国军 《国际展望》2013,(2):84-100
冷战结束前,南海问题并未进入东盟的议事日程。自1992年首次关注南海局势以来,东盟正逐渐加大介入南海问题的力度,逐渐形成了南海问题的"东盟化"构想。根据这一政策构想,东盟希望按照"东盟方式"确立的原则解决南海争端,同时以国际法编织的规则网络约束中国在南海的行为。东盟既宣布在南海争端中保持中立,又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表明它在这一问题上的矛盾心态。东盟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背后的驱动因素,既有东盟作为地区组织的总体利益考虑和东盟部分国家的推动,也有区域外大国的干预。从长远看,南海问题"东盟化"面临着内部分歧严重的困难,但短期内却极有可能为东盟创造进一步介入南海问题的机会,特别是通过制定南海行为准则而深度介入南海问题。南海问题"东盟化"可能使中国今后在处理南海问题时不得不面对更多来自东盟"集体行动"的压力。中国应在南海问题上坚守底线,利用好围绕南海问题的两组矛盾,抓住关键国家,推动东盟在南海问题上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李因才 《南风窗》2011,(14):82-85
中国要想坚持南海"九段线"内"岛礁、水下资源属我"论,必须在实际占有和有效开发上做文章。从越南总理阮晋勇6月13日签署1979年中越战争以来的首个征兵令,同日越南海军在岘港东部40公里远的海上实施大规模实弹射击演习,到一周后中越第11次海上联合巡逻沿着北部湾300海里分界线进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2016,(11)
正杜特尔特本人就是菲律宾"王朝政治"体制的一部分。菲律宾这个南海"麻烦制造者"政权更迭后,南海争端或许会降温,但不会平静。在5月9日菲律宾大选中,"黑马"罗德里戈·杜特尔特以明显优势锁定胜局。据菲律宾媒体10日报道,在对超过70%选票的统计中,杜特尔特以39%的得票率大幅领先其他竞选对手。排名第二的是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支持的候选人、前内政部长曼努埃尔·罗哈  相似文献   

18.
胡潇文 《国际展望》2014,(2):94-108
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不断调整介入南海问题的战略与策略,正逐渐从早期策略性介入南海问题的大周边外交向更侧重战略性部署的印太战略转变。大周边外交强化了印度与南海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特别是直接介入南海地区油气合作。但大周边外交可能导致重大的消极战略后果,特别是其蕴含的制衡中国倾向。因此,在南海争端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印度逐渐转向更具战略性和更为宏观的印太概念,将南海问题纳入更大的印太战略中,进而不仅可实现在南海地区的战略性部署,也可通过某种政策模糊性实现左右逢源。尽管值得高度警惕,但考虑到南海问题在印度整体战略中的优先度不高,因此其未来介入南海问题的手法可能仍以政策模糊性和争取左右逢源为主要特征,中国需要抓住中印关系的主要矛盾,将印度介入南海问题的程度、范围和后果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所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对西沙、南沙群岛的归属作出了明确的法律安排。基于此,中国对西沙、南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然而,近年来在越、菲等南海沿岸国推动下,在美、日、印等国的介入下,南海问题日趋朝国际化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局出发,强调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端,成为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周琪 《当代世界》2014,(7):29-33
<正>近年来,南海问题已经成为亚太地区的一个热点问题。国际上许多人认为,南海是亚太地区最有可能爆发冲突的地区之一,而美国的南海政策是影响南海局势和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关键因素。因此,准确分析和把握美国的南海政策是中国制定有效应对之策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