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边是经济发展,一边是历史文化的保护;一边是创新产业升级,一边是民生建设,中山市将孙中山精神和文化、将建设与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均衡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要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10月15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主题,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文化建设应注重哪些细节,如何协调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的和谐发展,海南应该如何将文化建设融入到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步伐中?在本期专题中,我们编发以下三篇文章抛砖引玉,与读者共同思考、探讨。  相似文献   

4.
邹赞 《理论月刊》2012,(1):65-69
作为西方思想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文明”传统在德国和英国有着各自的发展脉络.由于社会历史情境的显著差异,德国形成了与英法式民族主义判然而别的文化民族主义;新兴知识阶层和文化精英从德国历史记忆与民间文化中采撷华英,力图挖掘和建构起德国文化的民族性,这一思想的历程既关联着对启蒙运动的继承与反思,也开启了一种富有批判意识和建构力量的“文化——文明”传统.英国的“文化——文明”传统是在批判功利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明显的反个人主义和经验主义色彩,开启了影响深远的英国文化主义思想传统.哈曼和柯勒律治的个案分析,则说明了“文化——文明”传统两条脉络间的关联互动.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我们报刊上屡见谈论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大致有两方面。一是主张大力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重振国学;这主要来自国内。一是热衷探讨所谓“东方儒文化圈”,有人预言二十一世纪将是东方文化传统替代西方文化传统时代,三十年河东、河西论;这主要来自台岛同胞中某些学者和海外侨胞与华人中一些人士,也有极少数是西方汉学家和个别国家深谙东方  相似文献   

6.
王元钊 《前沿》2010,(4):194-19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时代要求。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天人合一"思想,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等关系的一系列基本和谐观点,因此,对"天人合一"进行当代生态解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对"天人合一"精神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天人合一"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定会对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唐国琪 《传承》2012,(20):8-11
胡锦涛对中国道路在很多国际国内的重要场合有很多准确、精辟的论述,主要体现在:体现中国特色,以符合国情来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分重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核心利益;强调独立自主,根据各国文化传统、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发展现实来独立选择发展道路;通过发展来解决国内贫富矛盾、地区发展不平衡矛盾、民族矛盾和国际矛盾;包容世界各国的文明多样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主张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努力共建民主平等、合作共赢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8.
"民族形式"运动的提出源自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构建,它主要是针对两方面的文化趋势,一边是党内留苏派的"洋教条"和知识分子的不够中国化;另一边是国民党打着中国旗的复古和专制倾向。我们今天对这场运动的梳理更在于它对于当下文艺问题的启示,那就是要继续"中国化"西方的各种文艺理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中国当下的文艺实际服务。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礼扮演了最核心的角色,对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今天,我们学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就不能不对礼乐文明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现代化转型已近两百年。初期的应战,几乎且战且退,从技术、制度到文化等领域,我们的传统在人家的现代化面前一败涂地。经过惨烈的国内外战争、改良、改革、革命、动乱、乱动等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成为中国树立国际形象,赢得理解和尊重的重要手段。在文化多元的社会里,要加强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既要对它尊重、保护、继承、鉴别和发展,又要分清其中的精华与糟粕,批判性地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吸取;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吸收国外文化的养料来滋润和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出自统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包括"延续文化血脉"和"凝聚价值追求"两框内容。涉及课程标准中"我与国家和社会"模块:1.7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2.6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口头传承,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含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7,(4)
<正>"台湾灯会",将生肖、吉祥物、宗教信仰等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元宵灯会是台湾春节的压轴戏,每年由某一县市主办的"台湾灯会",同时也有其他县市举办各地特色灯会。各个单位使出浑身解数,从主灯到周边活动,将生肖、吉祥物、宗教信仰等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展现出灯会最大魅力,以吸引岛内外民众的目光。2017年台湾元宵灯会更是异彩纷呈,绚丽夺目,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  相似文献   

15.
王蒙 《时事报告》2012,(5):18-20
在全社会关心并期待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的情况下,文化事业有可能出现很好的态势,有可能产生无愧于伟大时代与悠久传统的文化瑰宝,也有可能稀里糊涂地或抱着侥幸心理装模作样地打造文化的泡沫。什么是文化瑰宝?要看为我们的受众提供了什么样的路径、启迪、精神享受与人生智慧。例如,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并使之与现代人类文明成果的对接。例如,  相似文献   

16.
殷宝林 《群众》2012,(1):61-62
体育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体育作为一种文化艺术,集中展现了人类的力量、智慧和自身的美,给人以力的震撼、美的享受,让人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文化多样性下的“以人为本”与“和谐为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小文 《人权》2010,(6):8-11
当今世界,人类文明正处在又一个重大转折时刻,继经济全球化之后,文化全球化成为紧随其后的一种必然趋势。传统的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都主张一神论和普世论。正如亨廷顿所说,“自创始起,伊斯兰教就依靠征服进行扩张,只要有机会,基督教也是如此行事,‘圣战’和‘十字军东征’这两个类似的概念不仅令它们彼此相像,而且将这两种信仰与世界其他主要宗教区别开来。”这就有只强调自己的“人权”而罔顾他人的“人权”之嫌。而中国文明与此不同,更多地体现了“文化多样性与人权”的精神。它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不以自己认为是好的东西就强加于人。  相似文献   

18.
“小袋子咋就被整成了大文章哦?”4月23日下午,贵阳的刘大爷拎着菜边走边不住地念叨。刘大爷家在文吕阁附近,这天,他在的东新路菜场买了菜后,要求多加一个塑料袋,没想到摊主满脸的不爽快,一边给袋子一边说“再过几天就没有这样的好事了”。看着刘大爷一脸的不解,另一个摊主说:“国家规定,6月1号以后买东西多要塑料袋子就要多加钱了。”  相似文献   

19.
辽海地区,自古以来,地当内地与边陲的南北要冲,为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游牧民族文化同汉族封建文化交融互汇的结合带,也是儒学与佛、道、萨满各教激荡、糅合的角斗场。它的文化由多元构成,属于复合型,也可以说是“合金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一、道家中的和谐图景是建设中华民族“社会”文化的历史渊源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文化,是与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相承接的,道家中和谐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选择、伦理道德和行为习惯,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