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月大事     
正(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信息,我国今年以来地区经济呈现两个积极变化:东部地区经济增速降幅逐渐收窄,呈现逐步趋稳的良好态势;中部地区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固定资产投资等增速居各地区之首。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首次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做出的全面部署。13日,由中国铁建二十局集团设计建设、全长1344公里的安哥拉本格拉铁路  相似文献   

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近日在昆明透露,过去5年里,中国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长速度首次全面超过东部地区经济增速,这标志  相似文献   

3.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我国地区综合发展指数(CDI)报告。报告显示,2000-2010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稳步提升,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增速最快,2010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比上年均有所提高。其中,2000-2010年,在综合发展指数年均增速排行榜中,我省位列第十。  相似文献   

4.
加快中部经济发展的战略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题组 《学习论坛》2001,(11):10-13
从世界范围看,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正在日益加快;从国内看,东部地区一直充当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在西部地区大开发背景下,也必将迎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这些因素都会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如何趋利避害,成为中部地区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代贵州》2013,(6):10-10
孙久文在《中国经济周刊》2013年第3期撰文指出,2012--2013年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转换时期。东部沿海结构调整正当时。东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作为中国区域经济的三大增长极,以外向型经济为引擎,拉动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部地区总量增长,出口起伏。东北地区投资高速增长,外贸遇寒冬。西北地区经济增长最稳定。西南地区出口高速增长对外开放潜力巨大。区域差距缩小,“重心”仍在东部沿海。  相似文献   

6.
《发展论坛》2000,(2):16-17
以菏泽为代表的山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与东部沿海地区存有较大差距,这已成为全省关注的大问题。山东东部沿海与西部内地之间社会经济发展差距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是历史积累、沉淀的结果。认识这一问题形成的历史背景,掌握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将有助于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山东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人文特点差异很大,这在客观上构成同一省内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物质基础。以菏泽为代表的西部地区,在社会经济方面原本并不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相反,在农业文明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其政治、经济中心先后在关…  相似文献   

7.
《党课》2009,(3):23-23
1.“此起彼伏”式的发展。纵观中国发展历史,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种现象,即每当某一地区(比如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起来之时,总会有一些地区(比如中西部地区)衰落下去。这种“此起彼伏”的现象.有合理和积极的一面,但如果任其发展,容易进一步拉大地区间的差距,影响地区间应有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周涵 《学习月刊》2014,(15):34-35
中国需要更均衡的城市群,各城市群地位平等、各有特色.才能避免全国各地的人为了寻找机会统统涌向一线城市。缓解东部的人口压力,前提是发展中西部地区,保持中西部的经济竞争力与生态承受力。越来越多的西部城市开始崛起,又何必忍受一线城市的歧视眼光?就算是东部地区,城市化效率也不高。  相似文献   

9.
今后五年目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达到或超过东部地区平均水平。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达到4.6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2007年翻一番,超过2000亿元。经过五年的努力,辽宁省经济总量和综合竞争力再上新台阶,开始步入东部发达地区行列。  相似文献   

10.
2007年,辽宁省经济在连续四年高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又好又快的良好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达到或超过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经济整体运行质量达到改革开放以来最高水平。在辽宁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以经济发展为主题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焕鑫向与会记者介绍了辽宁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3,(13):5-5
稳增长、促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在中西部,目前总量大的还是东部,环渤海经济带处于东部地区,贯通南北、连接陆海,总人口2.5亿,GDP以及投资、消费、进出口等主要指标都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作用独特、区位优越、基础雄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是中国经济最有潜力的新增长极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一、为何需要扩大内需? 一提起出口导向为主的发展模式.大家首先会想到广东。其实不只是广东,江浙模式也是出口导向的.整个东部地区都是如此。东部地区又占了中国经济的大半壁江山.因此可以说广东模式.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就是中国发展模式。反思或超越广东模式,就是反思或超越近30年的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3.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一季度经济各项运行指标显示,对中国东部省市造成强烈冲击的金融危机似乎没有阻挡住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东部经济大省广东省一季度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截止2005年底,我国已累计实际使用外资总额超过6000亿美元。然而吸引外资的分布结构很不均匀,东部地区外商投资发展很快,聚集效应也较好;而中西部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宁夏,外商投资发展缓慢,差异迥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我国外商投资地区的分布结构由东向西扩展。由沿海向内地延伸,这就使外资过于集中于东部地区,加剧了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5.
李月明 《实事求是》2009,(3):F0003-F0003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一季度经济各项运行指标显示,对中国东部省市造成强烈冲击的金融危机似乎没有阻挡住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正处在进入跨世纪发展的重要时刻,经济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抓住实施西部开发的难得机遇,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是顺应经济结构调整这一客观需要的具体行动。我国在西部开发中,不仅要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选择最佳的合力切入点,更要在充分考虑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如何与东部经济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相结合。选择适当项目,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指导下,同西部地区进行紧密合作,推动两地经济的共同发展。以西部开发为契机,推进东部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经济结构的调整。   一、加强东西部经济合作条…  相似文献   

17.
自1979年开始,东部地区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经济得以迅猛发展。据统计,在1979年至1995年的17年间,我国经济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速度为9.8%,东、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分别为12.8%和8.7%,东部地区高出西部地区4.1个百分点。这使一度缩小的地区经济差距又呈拉大之势。在近几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比率中,东部地区占65%以上,西部地区仅占15%左右,在全国人均创造国内生产总值中,东部地区超过平均数4成以上,西部地区只有平均数的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18.
数据     
《廉政瞭望》2006,(7):26-26
2005年职工平均工资上涨14%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5月25日,央行发布的“2005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职工平均工资上涨14%,以东部地区的平均涨幅最高。在中国的东部,平均年工资达2.24万元,这一数字相当于中部地区工资的1.5倍。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07,(8):I0002-I0003
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察布市中南部。旗政府所在地土贵乌拉镇东距北京380公里,西到呼和浩特170公里,是东部发达地区进行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0.
於常勇 《当代党员》2008,(12):62-64
20年前,上海裹在浦西的“螺蛳壳”里局促了上百年,浦西的对面是片抛荒的乡村,上海的希望被浦东生生阻隔,直到这片乡村拿到“第一新区”这张牌,才带动了整个长三角的崛起;10年前,天津东部的滨海地区,是一片望不到边的盐碱地,天津困在这片没有一条路、没有一棵树的荒地里,步履蹒跚,直到这片荒地拿到“第二新区”这张牌,才带动了整个渤海湾的崛起。自此,中国的南部经济航母有了“深圳号”,东部经济航母有了“浦东号”,北部经济航母有了“滨海号”,独缺一艘西部经济航母。而现在,重庆北部新区有望拿到“第三新区”这张牌,成为西部经济航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