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个头不高,脸庞清瘦,身体也不强壮,交谈起来甚至有些木讷。怎么看都看不出他有什么特别之处。30岁的他是合肥市长丰县土山乡的一个木匠。结婚后,日子过得平静、幸福。可是,这份平静和幸福在7年前的6月8日那天被彻底打破了。  相似文献   

2.
一个世纪有多长呢,它仅仅是我们的一个回眸,我们眸中的一片光景,光景之中的那么一点点温情。那一点温情就像平静生活的河面上泛起的浪花,它们是短暂的,且在瞬时即归于平静。它们虽然是波澜不惊的样子,然而在我们的心海里,它们就是令我们一回眸就能看得到的,忘不掉的,恒久地暖着我们心窝的幸福。   每一个人对幸福的感觉都是不同的,人的一生,在不同的生命里程里,对幸福的要求和认识也是变化着的,当您手捧我们这一期杂志的时候,新的世纪已扑面而来,我们把这些您相识或不相识的朋友心中的幸福时光展现给您,不仅仅是想让您和我们一起重温留在旧日里那些幸福的时光,更想告诉您,幸福其实一直就在我们必经的道上等着我们呢,新的世纪刚刚开始,朋友们,我们祝福您:幸福,安康!  相似文献   

3.
青山、碧湖、云海,脚步、歌声、微风,一边倾听鸟虫世界的浅唱低吟,一边欣赏佤山小城的浪漫风情,平静、幸福、和谐,这就是我心向往之西盟。  相似文献   

4.
周兆玉  王培良 《春秋》2013,(5):57-57
人们常说:女人如花。是向往成为一个幸福安逸的女人,如富贵雅致的牡丹,还是成为一名拼搏奋斗的女性,如执著向上的风信子?不同的女人会有不同的选择。现年44岁,知性优雅的现任五莲县恒运物资贸易有限公司经理的王海燕便属于后者。十几年来,她主动放弃平静幸福的生活,甘于挑战自我,以爱拼才会赢和巾帼不让须眉的胆识与奋斗,从一名普通员工历练为企业的老板,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莲山商界中开出了一朵美丽的奇葩。  相似文献   

5.
女友阿妙     
幸福是平静生活的河面上泛起的浪花,它们是短暂的,且在瞬时即归于平静。而不幸却是携带着泥沙的涡流,它们搅乱你的清澈和平静,然后会在你生命的河床里留下凹凸的创面,那是岁月亦无法抚平的疼痛。在我们的记忆中,这疼痛又像是长在心壁上的皱纹,无论驻足在生命的何处,你只要稍一回首,那纹路就会清晰地跳跃闪现出来,且再次烫伤你的心。每当想起阿妙,留在心中的疼痛就会加深一层。 从前,我和阿妙坐对面桌,平日里一起玩笑,一起下基层采访,以为亲密无缝呢。女人和女人间,常常就是这样的自以为是。而其实,大家生命里发生了什么,…  相似文献   

6.
李志全是《中国残疾人》杂志1994年第2期报道过的一位聋人,辽宁省沈阳人。20多年前,他参加了在香港举办的第三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并获得机械制图项目金奖,如今,他成了在家安享晚年的逍遥翁。平凡的他这20多年并不平静,但他坚持着,努力着。在他心里,幸福的生活永远就在正前方。  相似文献   

7.
尽孝与幸福     
尚伟 《时事报告》2012,(11):45-45
不久前,央视推出的两档节目“幸福是什么”、“最美重阳情”,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对“幸福是什么”的回答,反映出当下中国百姓对幸福的多元体验和认知。以“尊老、敬老、爱老”为主题的“最美重阳情”,则唤起了全社会对老年人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反思。这两个话题,都与民生关系密切。而这二者之间,同样有着内在的关联。对“幸福是什么”的回答,可谓生动而丰富:平静而闲适的生活、学业或事业的进展,年轻人倾情热恋的浪漫、老夫妻白头偕老的温馨……然而,透过各种答案,我们会发现另一个层面的问题:偶尔回家时留恋着舌尖上儿时的味道,却没有亲手为父母做一餐饭菜;四处周游时行囊里满是捕鲜猎奇的收藏,却不曾搀着父母一同旅行;滔滔不绝地煲电话粥时,却想不起给父母一个问候……面对这些现象,我们或许应该追问:幸福的你,尽孝了吗?  相似文献   

8.
楚鹏 《今日民族》2013,(10):42-46
不丹,一个神秘而快乐的国度。这个不起眼的南亚小国,却在全球第一个提出用“国民幸福总值”(GNH)来衡量发展成果。于我的旅行经历中,不丹是一个无可替代的充满生命启发性的地方。在不丹,你能找到的或许不是美丽的风景,也不是物质的收获,而是远离尘世喧嚣后内心的平静,感悟内心深处前所未有的静谧安宁。  相似文献   

9.
《民主与法制》2008,(12):16-23
北川,是在中国西南版图上的一个小县城,中国惟一的羌族自治县。 北川中学,2600名中学生和几十位教师,勤奋地学习,努力地耕耘,平静地生活,幸福地憧憬着未来……  相似文献   

10.
寂静的芬芳     
读杨培铮《安静的独行者》是一种享受,仿佛在一片寂静的原野里散步,清风徐来,无处不芬芳.89篇散文,89束喷泉,喷射着心灵的清香. 人生的享受有各种各样,平静是其中之一.享受内心的平静是一种沉着的幸福,在浮躁的社会里,众生芸芸,很少有人能得到这种幸福,不是不想,而是不能.这种不能有多种原因,大多身不由己.也有主动追求的,喜欢由某种功利目标所营造的磁场,灯红酒绿,热热闹闹,欢欢喜喜.热闹,漳州话叫“闹热”,习惯“闹热”的人难耐寂寞.  相似文献   

11.
真正的高贵     
路也 《中国减灾》2011,(6X):61-61
<正>在平静的海平面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领航员。但如果只有阳光而没有阴影,只有欢乐而没有痛苦,那就不是完整的人生。就拿最幸福的人来说吧——他的幸福是一团纠结的纱线。痛苦和幸福轮番而至,让我们悲喜交集,甚至死亡都让人生更为可爱。人们在生命的严肃时刻,在悲伤与丧亲的阴影下,才最接近真实的自我。  相似文献   

12.
王德亮 《协商论坛》2013,(12):47-48
初冬的一个中午,阳光洒遍了新乡市盛景国际民族学校校园的每一处。这里依然绿树成荫,刚吃过午饭的孩子们撒着炊地追逐着,天真的嬉闹不禁勾起了人们对快乐童年的回忆。在与学校董事长赵海军边走边聊的过程中,他刚毅的脸庞上始终透着平静的幸福。“只要一看到孩子们开心地玩耍和天真的童性,快乐就会从我的内心油然而生,这可能就是人的本性吧!”一句话让笔者对眼前这位行为低调的成功企业家有了更加不一样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幸福的标准     
作为广东省落实“十二五”发展主题主线的核心任务,“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一经提出,“幸福”立刻成为社会各界最近热议的话题。“幸福广东”是一个政治概念,是政府为老百姓谋福利的目标。作为我们老百姓来说,幸福究竟有何标准?我相信很多的人都思考过这个问题。幸福其实是一种感觉,感觉好,就幸福。幸福也是一种满足感,而满足感取决于自己对幸福的定位,也就是自己的幸福标准。不同的人,对于幸福的标准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幸福始终是人们谈论和关注的话题。随着电视连续剧《老大的幸福》的热播,又掀起了关于这一话题讨论的热潮。那么,到底什么是幸福?如何去体味、珍惜和追求自己的幸福?也许是百家争鸣、莫衷一是,但我们旬以从老大关于幸福的故事中去领会心中的幸福,从而,一起分享人生幸福、理解人生幸福、珍惜拥有的人生幸福。让幸福的面纱不再神秘,让真正的幸福降临我们身边,恩泽我们人类。以此为话题,本刊特别作了这期关于“幸福的理论与实践”的策划。  相似文献   

15.
那天,女友问我:“幸福究竟有多远?”我说:“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对‘幸福’的看法各不相同,有的人认为有了钱当了官就有了幸福;有的人认为有了房买了车就有了幸福;有的人认为有了名成了星就有了幸福……有的人穷其一生追求所谓的幸福,结果是竹篮打水——幸福越走越远,有的人则没啥奢望知足常乐,幸福常伴左右。或许幸福并不遥远,只是看我们怎样理解,怎样对待。”  相似文献   

16.
2012年10月17日《工人日报》刊登张海英的文章,最近,央视推出“你幸福吗”大型调查采访活动引发了许多议论。面对同一个问题,出现了千奇百怪的答案。莫言对幸福的理解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什么压力。这虽然不是对幸福的标准解释,但是却比较真实,也切近现实。也就是说,尽管幸福在很多人看来很抽象,但如果从身体、精神等角度来分析,还是可以说清楚什么是幸福以及一个人究竟幸福不幸福。这是莫言“幸福论”引发共鸣的原因之一,即幸福既抽象也可以具体。  相似文献   

17.
幸福新论     
崔晖  ;张海涛 《前沿》2014,(15):62-63
幸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观念。本文试图对幸福概念和幸福结构作出新解,其次尝试着回答如下问题:如何获得幸福?个人幸福和社会系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夏多多 《求索》2011,(10):219-221
司汤达和他的主人公的幸福观是独特的,幸福不是坐等而来,需要自己的追求:生活态度上表现为活得真诚、爱情追求上表现为破除庸常、文学创作上展现为自我探寻。幸福不是物质的堆积,而是各种感觉的捕获:幸福不在大小,司汤达的平常幸福摈弃了历史与政治;幸福不在长久,司汤达的主人公往往冒着生命危险追求短暂却炽热的真爱;幸福也不回避苦难,司汤达的主人公最高幸福的获得往往也是肯定苦难、经历苦难的超越意识。对幸福的追求更不排除对幸福的理解:对司汤达的主人公而言,理解幸福主要表现为淡化使命、出其不意、虚空再生。  相似文献   

19.
幸福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是人们关心最深、感受最切、困惑最多的话题。去年,哈佛大学由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讲师本&#183;沙哈尔开设了一门“幸福课”,受欢迎程度甚至超过了传统的王牌课“经济学导论”。这里反映出一种值得重视的现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选择的增多,人们的幸福感似乎并没有相应提高。因此,幸福国家、幸福社会、幸福家庭、幸福人生,甚至幸福政治、幸福经济等词语,频频见诸报端。  相似文献   

20.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新时代富有创见的表达,它内在地包含着对“谁的幸福”“何为幸福”和“如何幸福”三个问题的自洽回答。对于“谁的幸福”的问题,它不仅强调追求人民幸福的价值立场,而且强调了人民的个体性和整体性的统一,使“幸福”的主体在新时代得到更为明晰和现实的显现。对于“何为幸福”的问题,它呈现了幸福的理想之维、实践之维和关系之维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在新时代语境中创新性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全部内涵。相应地,对于“如何幸福”的问题,它的思路是从幸福的实践之维和关系之维着手,构建通达幸福理想之维的现实途径。具体来说,就是在社会层面通过深化改革破除阻滞人民幸福的社会关系,从而为人们在个人层面通过实践和奋斗去追求美好生活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