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陆平 《传承》2011,(3):64-65
湖南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9年起,每年11月份为"三湘读书月",以"倡导全民阅读,共建文明湖南"为主旨,将围绕"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开展一系列全民阅读活动。学校承载教书育人的重任,是人们追求知识、提升素养、铸就理想的重要阵地,通过对建设书香校园、享受阅读快乐进行阐述,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9年起,每年11月份为"三湘读书月",以"倡导全民阅读,共建文明湖南"为主旨,将围绕"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开展一系列全民阅读活动.学校承载教书育人的重任,是人们追求知识、提升素养、铸就理想的重要阵地,通过对建设书香校园、享受阅读快乐进行阐述,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3.
提升全民阅读能力、建设智能智慧化阅读空间,构建全民阅读建设与服务指标和标准体系,是推动全民阅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和路径。以安徽全民阅读标准化建设为例,通过案例和数据分析,从法规、文件、标准、规划、指标等方面梳理当前全民阅读标准化建设现状,提出构建全民阅读标准化建设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策略,为全民阅读标准化建设提供多维视角,为实现全民阅读的科学发展提供标准引领。  相似文献   

4.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状况。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正所谓"读书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我国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全民阅读水平与经济大国极不相称。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发展严重滞后,阅读水平低下,西部欠发展地区尤为突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了“全民阅读”的重要性,他在两会后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表示,书籍和阅读可以说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创新的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他表示,这也是为什么他已经两次把“全民阅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原因,而且明年还会继续。他同时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记得有学者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  相似文献   

6.
李若愚 《人权》2013,(4):46-49
近日,一条新闻在社会上引起了热议: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消息,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总局将争取在年底形成较成熟方案提交国务院法制办。目前,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小组已草拟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初稿。阅读,是个体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与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立法层面促进民众阅读,在中国还是第一次。一、阅读的权利及其法律属性有学者将阅读的权利命名为"读者权",从狭义的角度,即将读者限定为"从图书馆借用图书资料或利用图书馆获取知识信息的人",进而研究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法律关系,将读者权"界定为"国家提供图书资源,读者通过借用或自由阅览,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7.
<正>我省《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已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对于最大程度地动员全社会树立全民阅读理念,培育全民阅读习惯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建议:一、整合阅读活动,提升品牌效应。《决定》将每年4月23日设定为"江苏全民阅读日",并确定省政府每年举办"江苏读书节",定期举办"江苏书展"。事实上,在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成长的基石。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他本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现代知识的载体很多,书籍以外,有电视、影像、广播、网络。这些媒介带来的“快餐文化”让人们变得浮躁,读书越来越少,进而变得不爱读书。  相似文献   

9.
雷姗 《世纪行》2014,(7):48-48
<正>当前,举国上下全民阅读的热潮正在掀起。由全民阅读,我联想到去年网络上走红的一篇文章:《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文章的结论振聋发聩:中国人大多数时间都在玩ipad,而很少用于静静的看书,未来的中国会因只注重发展而疏远灵魂付出代价。面对这样的结论,也许,我们该问问自己:今天,你我阅读了吗?毛主席有句名言:"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当今社会,无论是"炒作门"、  相似文献   

1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文化、终身学习的氛围。一个民族的综合素质以及精神境界,某种程度上取决于阅读水平,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定是美丽的精神家园。如今,有多少人在坚持阅读?当今社会人们的浅阅读、碎片式阅读乃至很少阅读的现象值得警醒。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对于提升公民综合素养、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四面八方     
《天津人大》2015,(1):48
江苏:施行促进全民阅读法规全国首部促进全民阅读的地方性法规——《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近日施行。每年的4月23日定为江苏全民阅读日。决定共19条,亮点在于立足政府倡导、鼓励全民阅读,为全民阅读提供便利。决定要求推进公共图书馆实行总分馆制,逐步实现县级公共图书馆图书与本行政区域内各  相似文献   

12.
乔印伟 《八桂侨刊》2017,(4):24-32,62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知识创新是推动市场创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留学归国人员是知识创新的劲旅。本文在知识创新的视角下调查分析了海归在阅读方面的情况。受访者从小即有阅读习惯,基本上每天都进行阅读;阅读速度为每分钟500—1 000字。累计阅读500本到1 000本书以上,阅读量很大。阅读质量方面,涉及到了各种复杂的阅读技巧,水平也相对很高。在海外的学习经历和双语阅读的优势,使得他们在知识创新方面更具有优势。留学归国后,他们发挥了海外留学的优势,在知识创新和传播方面,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成为引领时代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作为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工作内容。杭州将继续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创新机制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全民阅读活动,为学习型城市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助推区域创新发展。要养成全社会的学习阅读习惯,关键是要通过有效的保障手段,切实提高全民阅读活动的持久力、吸引力、影响力。一是加强组织保障,确保全民阅读的持久力。把全民阅读活动同推动学习型城市的系统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将全民阅读活动纳  相似文献   

14.
唐瑾 《世纪行》2012,(3):30+37-30,37
阅读是文化的重要基石。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既是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大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更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2006年.我同开始倡导全民阅读活动,但全民参与阅读的实际效果并不乐观,还存在不少实际问题和困难。一、怎样使全民阅读活动永久扎实有效地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5.
毛梦溪 《人民公安》2010,(10):58-59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购书量、国民阅读率还有较大差距,阅读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培育,阅读风气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我们推动全民阅读,必须要有一个从上到下的国家层面的阅读促进机制。  相似文献   

16.
樊秋萍 《前沿》2013,(4):98-100
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是一项综合的、系统的、全面的,关乎全民公共文化建设、阅读权利、阅读公平,尤其关乎我国新时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大战略工程。把这项重大战略工程落到实处,真正达到培植全民阅读习惯,推进阅读型社会建设的良好发展,需要全社会群策群力、共同参与、协同努力,构建全民阅读的长效机制。主要包括领导机制、联动机制、渗透机制、引导机制、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程利 《前沿》2012,(1):179-180
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历史渊源及民俗积淀已经融入傣族的民族精神中。出家当和尚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必要途径。佛寺教育,成为其占统治地位的教育形式,寺院成了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出现"舍寺院外无学校,舍宗教外无教育,舍僧侣外无教师"的局面。本文探析了傣族佛寺教育的由来、特点、现状及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提出了促进傣族佛寺教育与国民教育良性互补的设想,以更好地传承和创新傣族佛寺教育。  相似文献   

18.
陈陶平  董太安 《人民论坛》2012,(35):170-171
公共图书馆担当着发展全民阅读、培养公众阅读意识等方面的责任。为更好地履职,公共图书馆应在数字阅读与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采取加大投入丰富资源、完善设施创优环境、提升素质强化服务、创新方法丰富形式、争取政府的大投入等举措,从而吸引更多读者的参与,有效推进全民阅读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在前不久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讨论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都强调,要"倡导全民阅读""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实施公民道德建设"。这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华民族持续发展强大的永恒主题;而提高国民素质,加强社会道德力量,已成为当今中国的时代课题。唱响爱国主题,解决时代  相似文献   

20.
周少来 《人民论坛》2021,(4):104-106
大力促进全民阅读,全面提升每一位公民的素质和修养,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这不仅需要建构全民读书的良好社会环境,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还需要不断优化公共读书服务体系,为全民阅读提供更便利条件。而每一位公民素质的全面提升,事关全社会的科学素质、民主素质、法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事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实现,事关当代中国全面现代化的品质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