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策》2008,(10):61-61
张兴军、桂娟在2008年5月5日《中国新闻出版报》撰文指出.作为我国人口占多数的群体,农民能否养成阅读习惯,既关系到新型农民的培养和新农村建设进程.更事关整体国民素质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农民的阅读就谈不上全民阅读。我国农民自古以来就有崇尚读书的传统,形成了丰富的耕读文化。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农民的阅读情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4,(7)
<正>近年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载体之一的全民阅读,受到社会各界的鼓与呼,并被列为国家文化重大工程而写入十八大工作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各地纷纷出台各种措施,包括为全民阅读立法,竞相推进这一事关我国软实力提高、事关人的现代化的伟大事业。这是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宏业。几千年以来,国家推行"民可使  相似文献   

3.
唐瑾 《世纪行》2012,(3):30+37-30,37
阅读是文化的重要基石。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既是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大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更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2006年.我同开始倡导全民阅读活动,但全民参与阅读的实际效果并不乐观,还存在不少实际问题和困难。一、怎样使全民阅读活动永久扎实有效地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4.
樊秋萍 《前沿》2013,(4):98-100
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是一项综合的、系统的、全面的,关乎全民公共文化建设、阅读权利、阅读公平,尤其关乎我国新时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大战略工程。把这项重大战略工程落到实处,真正达到培植全民阅读习惯,推进阅读型社会建设的良好发展,需要全社会群策群力、共同参与、协同努力,构建全民阅读的长效机制。主要包括领导机制、联动机制、渗透机制、引导机制、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周少来 《人民论坛》2021,(4):104-106
大力促进全民阅读,全面提升每一位公民的素质和修养,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这不仅需要建构全民读书的良好社会环境,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还需要不断优化公共读书服务体系,为全民阅读提供更便利条件。而每一位公民素质的全面提升,事关全社会的科学素质、民主素质、法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事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实现,事关当代中国全面现代化的品质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杨绪春 《政策》2013,(7):71-72
近年来,襄阳市在推进"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进程中,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深入开展"书香溢襄阳"全民阅读活动。通过领导垂范、全民参与、品牌吸引、媒体造势,引导市民在阅读中感受快乐、汲取智慧、锤炼品格,激扬动力。目前,全民阅读活动已覆盖襄阳,浓郁的书香弥漫在古城。"书香襄阳"建设已成为惠及民生的文化工程,成为建设文化强市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作为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工作内容。杭州将继续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创新机制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全民阅读活动,为学习型城市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助推区域创新发展。要养成全社会的学习阅读习惯,关键是要通过有效的保障手段,切实提高全民阅读活动的持久力、吸引力、影响力。一是加强组织保障,确保全民阅读的持久力。把全民阅读活动同推动学习型城市的系统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将全民阅读活动纳  相似文献   

8.
作为上海这个国际文化大都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今年的上海书展于8月中旬在上海展览中心盛大开幕。书展以“我爱读书,我爱生活”为主题,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努力建设“书香中国”,再度引发了人们关于阅读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杨芳  陈世海 《群众》2013,(4):59-60
近年来,张家港市把全民阅读作为深化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提升公民道德素养、丰富文明城市创建内涵的重要抓手,在全国范围内首创试行覆盖城乡的“书香城市”建设指标体系,首推民间阅读推广人制度、社区阅读活动站建设,创新理念、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广泛激发市民“阅读自觉”和文化创造力,积极营造崇文向善、理性平和的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0.
2013年8月初,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传出消息。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总局将争取在年底形成较成熟方案提交国务院法制办。目前,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小组已草拟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初稿。  相似文献   

11.
正阅读是从信息符号中提取意义并影响人类非智力因素的过程,是人类汲取精神食粮、传承和延续民族文化的重要纽带与桥梁。2021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城乡公共文化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导全民阅读",这是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连续第8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阅读不仅可以培育国民的知识素养、文化品位,也锤炼着国民的精神气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是推进全民阅读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建设书香城市、推进全民阅读,是当前各级文化与教育部门重点抓的一项工作,而弘扬优良传统、实施家庭阅读以及亲子阅读工程,则是推进全民阅读的重要举措。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梁启超先生(号任公)及其家族,实在是值得我们反复阅读的"辉煌篇章"。在梁一位文化大师的家庭阅读  相似文献   

13.
“全民阅读活动”看省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民  齐正军 《政策》2013,(8):60-61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优秀文化的重要阵地,是"没有围墙的大学"。近年来,湖北省图书馆积极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建设学习型湖北的意见》精神,以"书香荆楚·文化湖北"为活动主线,积极参与全民阅读"十进一创"、争创"青年书香号"等活动,努力探索推动全民阅读新路子,先后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被中国  相似文献   

14.
《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经过近50次修改,即将提请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有望于2015年上半年出台。这意味着,深圳将率先为全民阅读权利提供法制保障。阅读立法,这次是真的近了。2014年11月25日,7章41条,9页纸的《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在"深圳人大网"、"深圳政府在线"、"深圳新闻网"全文公布,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在2014年11月的"读书月"期间,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这份  相似文献   

15.
正全民阅读是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因为社会力量的加盟,新增了一系列创造性思路、创新性解决方案,让我省的全民阅读文化服务有了更丰厚的底色和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借力社会力量,激活"供给侧"在江苏,倡导全民阅读已不仅仅只是政府的事,社会力量的加盟,  相似文献   

16.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满足。进行全民阅读立法,一方面我国当前已经有经济实力进行,另一方面,通过立法推进全民阅读,提升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又能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镇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工作,把开展全民阅读、建设书香镇江纳入文明城市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完善工作机制,坚持品牌带动,通过打造15分钟阅读设施服务圈,举办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阅读活动,推动全民阅读广泛深入开展,有效提升了书香镇江建设水平,取得了显著成绩。为进一步助推"书香镇江"建设,近期,镇江市政协组织开展了专项视察活动。委员们实地视察了西  相似文献   

18.
《人民公安》2015,(7):26
2015年3月1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的记者见面会上,有记者问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连续两年把“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原因,李克强这样回答:“我记得去年起草政府工作报告,我在听取各方意见的时候,不仅是文化界、出版界的人士,而且经济界和企业家都向我提出要支持全民阅读活动,报告要加上‘全民阅读’的字样。而且还有人担忧,说现在我们国家民众每年的阅读量还不到有些国家人均的十分之一。这些建议让我深思,说明人们不仅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而且希望有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9.
自2006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全民阅读”后,至今全民阅读活动已经在全国开展了10年.当2014年和2015年,“全民阅读”两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后,“全民阅读”走向深入发展阶段.尤其在2016年发布的全民阅读“十大重点”中,特别提到了对特殊群体、困难群体基本阅读需求的保障,并提出要有针对性地向残疾人提供盲文出版物、有声读物等阅读资源、设施与服务.这不仅代表着“全民阅读”的范围直接涵盖了残疾人群体,更说明满足残疾人阅读需求对深化“全民阅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了解残疾人阅读需求、保障残疾人阅读权益、为他们提供有剩针对性的服务成了实现“全民阅读”目标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掌上阅读作为数字媒体时代的文化消费代表,具有典型的新传媒特点,其以方便轻巧快捷的优势,改写了大众文化消费习惯和阅读习惯,成为热门的文化消费现象。在新旧媒体并存的时代,引导健康深入的全民掌上阅读是未来文化消费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