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说,我们如今是生活在“圆”的世界之中,也有人说,我们是挣扎在“网”的社会里,而我却说,每个人都是运转在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圈”中。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所发“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想出去”的感叹,一个“围”字圈就了大千世界纷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更为复杂,这种紧张的人际关系氛围的产生,皆为受制于社会上各种各类的“圈”。一日由地缘关系形成的宗族圈。在远古时代,人类按血缘划分人际关系,但当人类进入丁以地缘划分人际关系范围的时代,就产生了以  相似文献   

2.
弱者与强者     
在我们周围,总有那么一些人,整天浑浑噩噩,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究其原因,一日自己天生脑子不灵,能力低下,记忆力不好,天赋不如人,心余力绌;二曰物质条件差,社会生活不好,自己生不逢时,叹道:“我是社会的弱者!”只好听天由命,虚度年华。现实果真如此吗? 被人称为“当代中国的保尔”、“八十年代的雷锋”的张海迪,五岁就得了脊髓血管瘤,动了四次大手术,脊柱弯曲成了“S”型,有三分之二的躯体失去了知觉,没有进过正规学校学习,这可是名副其实的弱者了!可就是这样一位弱女  相似文献   

3.
“私了”指纷争双方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授意对方以某种有利可图的条件来交换,以平息纷争为诱饵,让对方逃避法律追究和道德遣责的这样一种行为。一些不太严重的纠纷,通过协调双方当事人“私了”和解,可以节约司法资源,促进社会和谐。而对那些严重而复杂的纠纷,如果仍寄希望于“私了”,其弊就明显大于其利,甚至容易成为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中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人在江湖,纷争难免。纷争既起,“公了”还是“私了”就成了我们面对的首要问题。每当我回答有关讼事的垂询并且鼓励当事人打官司,讨个说法时,总会看到他们脸上茫然而又为难的表情。在他们一些人眼里,我也许有些可疑的利益动机存在(这至少可增加我们的就业机会和经济...  相似文献   

5.
一 被誉为“湘中三老”之一的邓磐石先生是一位几经沉浮而大器晚成的诗人、书法家。 在世事纷争和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中,进步与落后,高尚与卑鄙以及传统与现实等观念均发生  相似文献   

6.
前言     
长期以来,毒品像一个幽灵,损害人的健康,摧残人的意志,吞噬人性,贻害社会。所有的毒品开始都是药品,但如果滥用了,就成了毒品。这就像菜刀,用来杀人了,就成了凶器。有一种说法,叫“毒品猛于虎”,是说毒品来了,只要你“招惹”了它,它就会以不可阻挡之势,危害你的身心健康,迫使你甚至你周围的人进行其它违法犯罪活动,进而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乃至渗透和腐蚀政权机构,加剧腐败现象,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毒品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一切并非耸人听闻!否则,就不会有自1987年6月以来的国际禁毒会议,不会形成各国高层领导人高度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吕朝 《求索》2010,(2):86-88
伦理从来都是哲学的一部分,但在今天,当哲学从科学的领地分化出来之后,就基本回到了人自身,而“伦理学的一切问题就是围绕人展开的。”所以,现代哲学就转向了伦理学,成了研究人性、完善人性之学;成了领悟生命意义、洞识生命价值之学;成了辨析社会现实、提供生活信念之学。  相似文献   

8.
“勾兑”,是酿酒行业中一个技术术语。酒精通过勾兑而成白酒,勾兑如何,直接关系到酒的质量和信誉。然而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不难发现有人用“勾兑”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用它作粘合剂和润滑剂。 善于“勾兑”的人,经常在研究和琢磨攀附的对象,总是投其所好,对症下药,需要什么就“勾  相似文献   

9.
法制博览     
洛阳一法院尝试“温情判决”河南洛阳市涧西区人民法院日前下达的一项判决书一反常规,尝试起了“温情判决”。一起发生在继子、后母间的财产纠纷案判决后,判决书有这样一段情真意切的“判后语”:“原告少年丧父,被告中年丧偶,实为人间悲剧。本案双方当事人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但双方为继承死者遗产而引发纷争,使本来就已受到伤害的心灵雪上加霜,甚感遗憾!法律虽然可以公正地处理当事人之间的继承纠纷,但金钱毕竟无法代替亲情。死者已去矣,亲者尚生存,亲人为死者之财而起纷争,死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在以往人类历史的发展中 ,曾出现民族的纷争、宗教的冲突 ;这些冲突和纷争起源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之间的隔膜和缺乏了解 ,那么 ,随着“千禧之年”的到来 ,新世纪最值得庆贺的是什么呢 ?我认为 ,这就是人们对于地球上全人类是一个“整体”有了新的认识。各民族都是“地球村”的成员 ,不同的只是我们的肤色、语言、风俗习惯等等 ,而作为人类来说 ,我们将不断走向进步与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自身心灵的和谐、人与历史的和谐。只有置于这么一个背景中 ,才能发现“中国学研究”的意义 ,也才能谈“中国…  相似文献   

11.
●婚姻不是儿戏!鬼使神差,她成了“第三者”;阴差阳错,她也有了“第三者”。没有正确的人生态度,就不可能有美满和幸福,社会道德建设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据宰昌府志记载,有一次朱元璋考问一批准备重用的官吏:“天下什么样的人快乐?”有位叫万钢的人回答:“畏法度者快乐。”朱元璋连声赞叹:“说得好!”立即任命他为广平府佐官。“畏法度者快乐”,乐在安其心。法律对社会生活的调整。是通过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来实现的。这就要求每个公民,在从事各项活动中都必须自觉地严格地  相似文献   

13.
复杂的人际关系、残酷的职场竞争、婚恋的挫折与不幸……随着现代人的精力压力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白领都渴望“逃”出喧嚣的大都市,到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里小住,借以放松疲惫的身心。如今,女孩艾玲就能让你好梦成真,她在海南岛的深山老林里,开了一家野性十足的“帐篷旅馆”,让现代人去过新鲜而刺激的“原始”生活。没想到,短短3年就赚了120多万元。她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巴蜀生存     
战争与人祸触摸百年痛点戴善奎 编纂“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之说,是对近现代蜀中社会动荡、蜀无宁日的勾画,带有很重的地缘政治色彩。天府之国如西部之“鹿”,最易成群雄所逐;而僻处一隅,易于偏安,也易于割据。秦以来,先后就有公孙述、刘备、李特、王建、孟知祥、明玉珍、张献忠“七豪”入蜀割据。古来,纷争之多,为西部之最。李白喻为“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蜀人饱受磨难,养成了强悍的民风,川东人尤其尚武。蜀人不排外,但也不易凝聚,有学者甚至认为四川人存在“窝里斗”的劣根性,已经流淌于血液中。自从宋真宗…  相似文献   

15.
人民调解工作作为一项诉讼程序之外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法律制度,以其简便、快捷的手段,在调解民间纷争、防止矛盾激化、维护城乡社会稳定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6月份,湖南省澧县人大常委会为了建设“和谐澧县”,重点加强了对全县人民调解工作的监督和支持,促进了全县人民调解工作的进一步向前发展。缘由:人民调解工作的现状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够相称澧县,是常德市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一个大县,全县有人口88万。近年来澧县的经济发展之所以能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与澧县有一个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6.
富人、名人,特别是成了公众人物的富人、名人,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社会新闻,乃至社会热点。今年的“两会”期间,就有一则关于名人(当然也是富人)的“花絮”———现在已是旧闻了。尽管是旧闻,但当时很是闹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而现在也时常被人提起,皆因为这个“旧闻  相似文献   

17.
我已过了“不惑”之年,有过坎坷的生活经历。现在过着单身却并不“贵族”的生活,身边一个女儿在读大学。每天忙忙碌碌地工作,做家务,日子不知不觉过去。好心的同事劝我说:“你该成个家!以后孩子成家飞走了,一个人多么孤单!你还是得有个老伴相依为命!”我何尝不想有个家,何尝不想有个疼我爱我的老公呢!在朋友们的鼓励下,我到婚介公司登了记,留下了我的呼机号。  相似文献   

18.
青年经济学家汪丁丁指出:“中国经济的隐忧不在经济,而在文化。文化缺陷是中国经济的深层忧患。”生活中我们常使一些原就复杂的局面更加复杂、本已难办的事情越发难办,症结可能不完全在人们挂在嘴上的“体制”、“政策”、“环境”等(这经常只是个借口),而很可能在人自身!“跳出”经济谈思维,以人为本作比较,我们也许会有在具体经济事务中感觉不到的某种“超越”。——从这期开始,本刊开辟“经济哲思”专栏,特邀杭州市委党校安蓉泉副教授操刀,从经济生活中的某一事件、现象入手,提炼分析依附在我们观念、思维、方法上某些可以反省自查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就像是一个大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每个人的角色是不一样的,这种不一样体现出了社会的分工。由于分工的不同,每个人所做的事情也就会有差别。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有些人却利用这种差别做起了道德文章。“党务工作很清贫,但很高尚”、“外事工作很辛苦,但很高尚”,等等,这已经成了一些人的口头禅,无论是从媒体上,还是从生活中,我们都能经常读到或听到这类口头禅。一些人对鲁迅的评价与这类口头禅具有同样的意味。鲁迅弃医从文,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一件事,有人在评价这件事时就用“鲁迅放弃医学转而从事更能拯救国人灵魂的文学”来说明…  相似文献   

20.
章永璘为性的欲望、冲动所逼迫而与黄香久结了婚,这是荒谬的,但却是合理的。因为这毕竟是一个三十九岁的单身男人所做的事情。在这里,人的社会属性为赤裸裸的自然属性所折磨、所压垮,人似乎又退回为只贪食色之欢的动物,这真是对极左路线的讽刺和控诉!它一方面说明极左路线关于“阶级斗争”和“彻底革命化”的实践,是多么地与人的正常生活相敌对,另一方面又说明极左路线的社会效果从来都是由“左”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