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秀娴 《团结》2001,(2):32-34
二月中旬,我跟随民革中央淮河污染治理考察团到淮河流域进行了一次调查。淮河不如黄河有名,水量却是黄河的6倍。近年来,淮河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引起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最近,《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淮河治污做了报道,有的认为淮河水已还清,有的认为离还清还相当遥远。恰好,我有机会到淮河流域实地考察,我可以睁大眼睛好好看一看,看看到底哪个说得对。  相似文献   

2.
一些地方的“治污困局”为民资提供了新机遇。在政府放宽治污的门槛后,一个巨大的治污市场“蛋糕”呈现在民资面前《瞭望》新闻周刊在苏南进行专题调查时发现,这里的许多民间资本争相涌入“治污产业”,有助于政府解决难题,企业也相应得到稳定的收益。专家认为,大量民资涌入“治污产业”说明,随着“环境成本”的不断增大,对污染的治理已显现出足够的利润空间,而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涌入“治污产业”,则使得循环经济整个链条的产业化特性进一步加强,最终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确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谢克昌 《团结》2006,(3):42
近20多年来,受工业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影响,黄河水污染问题日益加剧。黄河水污染的防治工作存在如下问题:煤炭的深度开采对黄河水资源污染严重;各类责权不明的尾矿对黄河水资源造成威胁;黄河干流沿岸采石点密布,采石过程中的碎石及粉尘直接污染黄河水资源;黄河沿岸及支流的城市废水污水直接污染黄河水资源;水土流失态势依然严峻;区域水土保持治理有关项目分布不合理,资助不均衡。针对以上情况,建议采取以下相应措施防治黄河水污染:1.整合和控制煤炭开采,实行“关小、改中、上大”政策。通过对黄河沿线煤炭资源的合理规划、整合,坚决关闭污染…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35)
企业参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我国在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新常态背景下提出的环境管理创新性制度。企业参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具有拓宽污染治理资本筹集途径、提高治污效率、实现生态环保工作市场化等优势。但是,该模式的实施也面临着市场准入、融资担保、治污责任主体、第三方治理监管等方面的法律问题急需明确和解决。因此,应当完善立法以明确市场准入条件、促进融资担保方式创新、明确治污责任主体、健全第三方监管体制,以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黄河上中游流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四个干旱省区,黄河水是当地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但随着经济发展,黄河的污染状况日益加剧,沿河群众十分忧虑和焦虑。旧的污染未治理,新的污染源又纷纷上马。  相似文献   

6.
谢克昌 《团结》2006,(3):42-42
近20多年来,受工业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影响,黄河水污染问题日益加剧。黄河水污染的防治工作存在如下问题:煤炭的深度开采对黄河水资源污染严重;各类责权不明的尾矿对黄河水资源造成威胁;黄河干流沿岸采石点密布,采石过程中的碎石及粉尘直接污染黄河水资源;黄河沿岸及支流的城市废水污水直接污染黄河水资源;水土流失态势依然严峻:区域水土保持治理有关项目分布不合理,资助不均衡。  相似文献   

7.
在篮球或足球比赛中,有时为了迷惑对方,常常搞些假动作,结果屡屡得手。但是,企业进行治污“达标”排放,决不允许使用这一招。 道理很简单,之所以要对有污染源的企业实行治理“达标”排放,说到底就是确保环境质量改善,以利于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企业进行治污“达标”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但时下有极少数企业领导人,患有一种“短视症”,他们不是把功夫下在污染的治理上,而热衷于搞那些“虚功”和表面文章,把“治污工程”变为“幌子工程”,把主攻方向和工作着力点放在应付检查验收上。一旦治污“达标”,验收“合格”,就大…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监管环境与企业生产污染的活动,实质上是双方参与的利益博弈过程。其中,政府环保策略是博弈过程的重要变量。弱制度约束下的单方理性会降低环境收益,并阻碍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帕累托最优的达成。按照博弈的逻辑结构,不同场域下地方政府和企业间的纯策略博弈过程及结果各不相同。为改善博弈失衡困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政企合作双赢,针对不同国家主体功能区地方政府与企业的治污博弈结果,应采取不同的合作治污政策。  相似文献   

9.
陈杰 《团结》2005,(1):20-22
1998年和1999年,淮河流域先后两次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淮河水质严重恶化,两岸老百姓“守着淮河没水吃”。1999年秋,安徽省民革组织了调研,提出了淮河治污的提案;2001年春,省民革配合民革中央,考察了淮河流域的水污染情况,再次提出了淮河治污的建议。反映淮河流域老百姓渴望淮河再现碧水清风心声的提案和建议,引起了心系民生的温家宝总理的强烈共鸣,两次作出长达数百字的重要批示,有力地促进了淮河流域水污染的治理进程。1999年8月,民革安徽省参政议政会议决定:对淮河污染反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1998年8月和12月,淮河支流涡河和亳宋河先后发生…  相似文献   

10.
吴亮 《瞭望》2006,(43)
黄河治理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国人在为这些成就自豪的同时,却不得不面对越来越让人焦虑的事实:污染正在越来越严重地侵蚀这条母亲河的肌体健康。黄河之黄已难掩污染之重。权威部门的检查结果显示,目前黄河四分之一的监测断面为劣五类水质。黄河流域一些城市  相似文献   

11.
水电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有关部门最近宣布,近年黄河泥沙显著减少,每年的输沙量比过去减少三至五亿吨。这不仅使黄河下游河床淤积速度减缓,而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来沙量减少,人们在控制水土流失上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果。 专家们认为,黄河中上游干支流上修建的大型枢纽工程起了一定的拦沙作用,这是黄河中下游泥沙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黄土高原地带种树种草,恢复自然生态,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则是黄河泥沙减少,实现黄河水变清的根本条件。 黄河上中游,从青海高原龙羊峡谷到河南省邙山,婉蜒在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地带,沿河两岸沟壑纵横,几百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本刊记者曾撰文介绍了黄河下游严峻的防洪局势。黄河的问题主要在泥沙。进入本世纪以来,黄河下游河道平均每年淤积抬高3—5厘米。人民治黄40年,保证了黄河40年没有决口溃堤,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河道淤积速度加快,近期平均每年淤  相似文献   

13.
环境保护市场化就是要改变计划经济时期环境保护过多的依赖政府,而市场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局面。在市场的引导下,使环境保护活动成为社会公众自觉参与、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行为,逐步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1.治污集约化。长期以来,环境污染治理的一条原则就是“谁污染、谁治理”,实际上这是很难做得到的。比如污染较为严重的乡镇企业,受自身规模、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不可能每个企业都能建污染治理设施来处理自身排放的污染物,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企业负担过重,运行也不经济。但污染和破坏了环…  相似文献   

14.
九月,山东省东明县谢寨 附近,泥粥似的黄河浑水沿着渠道流进用围堰圈起的土地,泥沙慢慢沉淀下来,越积越厚,清水从泄水口不断泄走。二十多天过去,奇迹出现了:四千多亩沙荒、涝洼和盐碱地不见了,一大片平展展的肥沃土地出现在人们面前。水利技术人员告诉我们,这就是利用黄河泥沙放淤改土的成果。这些新地不久即可种麦,不用施肥,明年也能亩产四、五百斤。  相似文献   

15.
《救救滇池》一稿在《瞭望》第三 十五期“社会广角”专栏刊 出后,引起了云南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云南省委书记令狐安作了批示,要求有关部门根据文章反映的问题进行“逐条研究解决措施”,进一步加大滇池治污的力度;云南省政府近日专门召开以滇池为重点的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治理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第一次召开专题系统研究高原湖泊治理问题的会议。 针对滇池治污目前存在的问题,云南决定从管理、投入、措施等方面加大治理滇池污染的力度,力争到2010年使滇池外海水质达到3类水标准。 为加大投入,云南在近…  相似文献   

16.
通过简单的理论框架分析金融机构、工业企业与地方政府在节能减排过程中的多边博弈,并基于湖南的经验数据对信贷支持节能减排绩效进行实证检验。实证检验发现,总体上金融投入对节能减排有显著正向作用;在企业排污环节,金融投入非但没有促进节能减排,反而导致更多的污染损耗;在排后治污环节,金融投入尤其是银行信贷资金的作用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200多位水利专家聚集郑州,共商黄河治理大计。他们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治理黄河的新对策。 建国后治黄工作的两大失误 在专家们看来,1955年我国制订的治黄规划有较大失误。主要是对水土保持的治理速度,特别是对其减沙效果估计过于乐观,超越了现实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助跑是背越式跳高的关键技术之一,助跑技术的好坏,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成绩的提高.从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对背越式跳高助跑技术的重要作用,以及助跑速度、节奏在助跑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与分析,为教学与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今年以来,黄河出现历史罕见的缺水局面。黄河水文部门的分析显示:到7月10日前,黄河主要河段来水将仅为82亿立方米,比有实测记录以来最早的1997年同期还少55亿立方米。来水量和黄河主要水库现存可调节水量相加,黄河干流可供水量仅为117亿立方米,对照同期沿黄地区最低耗水量,即使将黄河水“喝子放净”,供水缺口仍达49亿立方米。“大河上下齐喊渴”,黄河来水少、不够用,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些黄河专家指出,黄河枯水,有自然因素,但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人们无节制地取水、引水,已远远超出了黄河水资源承载能力,结果是“喝干乳汁喝血汁”,滔滔黄河渐渐退化为涓涓细流。 与此同时,在黄河上游,滥垦滥牧造成草原沙化,减少了黄河水补给,降低了黄河的自净能力;在中下游,污水大量排放,人类自食其毒,生存压力加大。如今,缺水之痛、断流之痛、污染之痛、生态之痛折磨着母亲河,使她失去了往日的风采,疲惫而憔悴,向内陆河演进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黄河流域是资源性缺水地区,而本世纪的前20年,正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用水量必然增加,如何在发展与黄河水可持续利用之间寻找平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为了缓解北方水源不足,国家已启动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  相似文献   

20.
李红 《学理论》2014,(8):82-83
奶牛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是限制畜牧业发展的瓶颈。研究表明,环境治理的科技支撑薄弱、奶农环保意识弱、治污技术应用效果不佳是产生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应发展生态畜牧业、倡导适度规模、科学养殖、加强治污技术的培训、加强宣传来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