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幽默     
禁止游泳在法庭上,法官问:“被告,当原告下河游泳的时候,你为什么乘机偷走了他的衣服?”被告“:因为,要知道,那个地方是禁止游泳的,法官先生。”念及老母法官:“当你进行偷窃的时候,你就不想想母亲吗?”被告:“怎么不想呢,法官,可实在找不到什的东西……”插图:吕士民幸福法官对被告说:“你不但偷钱,还拿了表、戒指和珍珠。”被告说:“是的,法官先生,人们不是常说,光有钱并不会得到幸福吗?”刀子审判者问嫌疑犯:“你见过这把刀子吗?”嫌疑犯:“当然。”审判者:“这么说你认得这把刀子!”“一连3个星期了,您每天都把它拿给我看,我怎么会不认…  相似文献   

2.
夏商周法制研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商、周法律史料扑朔迷离,因而给先秦法制研究造成很大困难,以致出现了一些误说,且流传甚广。作者就其中五个问题进行了探索,认为:汉初提出的”夏刑三千条”乃误说,其来源是《尚书·吕刑》和《书序》;《洪范》既不是夏代的法典,也不是所谓的“宪法”,而是古代探讨统计方法的政论文献;常被法学界引用的甲骨史料中的“刑”字应释为“丹”,而“辟’字应释为“孽”字;西周穆王时制定过法典《吕刑》,但《尚书·吕刑》则是后来依据西周官方档案整理而成的文献;现存《尚书·吕刑》中的“五过”是西周法典《吕刑》一专有术语,是《吕刑》刑罚体系组成之一,即赦免,最轻的处罚。  相似文献   

3.
宋代文学家苏轼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先生长着一部漂亮的大胡子。一次,有个朋友问他:“晚上睡觉时,你把大胡于放在哪儿?”大胡子先生活了半辈子从未想过此事,经朋友这一提醒,他开始注意起这个问题来。晚上睡觉时,他特意把胡子放到被子上。不行,感觉不太好。他又把胡子塞进被子里,也不好。把它捋到左边吧,挺别扭,拨到  相似文献   

4.
笑口常开     
答非所问傻盗受责法官:“你在偷东西的时候,一点也不惭愧?不为自己想一想?别人可不想,难道你也不想一想你的家、妻子和女儿?”小偷:“我能不想吗?法官先生。可是,遗憾得很,我去的那家服装店只卖男人衣服!”一个偷盗者被人告到了法院。法官问偷盗者:“有一点法盲我不明白,在你行盗的地方有许多值钱的东西摆在那儿,你为什么偏偏偷些不值钱的东西呢?”强盗说:“法官先生,我简直吃不消了!就因为这个,我老婆已经使我够烦恼的了,现在您又来数落我!”有个人犯了重婚罪,法官问他:“你知道犯了重婚罪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犯会点英语人惊慌地说:“我…  相似文献   

5.
一、先秦判例制度的形成 先秦时期为我国法律制度萌芽和发展的时期。据文献记载,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法律为西周的吕刑。吕刑应是西周判例汇编。如《尚书·吕刑》日:“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荆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其属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吕思勉先生质疑:“案集先秦法律之大成者为法经,不过六篇,安得有三千或二千五百十条?” 又如《汉书·刑法志》载:“相国萧何捃摭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汉武帝时,“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辟四百九条,千八百八十二事,死罪决事比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事”。  相似文献   

6.
148问答     
“重新审判”和“复查”有何区别? [问题]我是服刑人员,想就自己案件的有关情况求教几个问题: 1、我国刑诉法第204条规定:有下列情节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这里所指的“重新审判”是重新再次开庭审理呢?还是由人民法院进行复查?人民法院的“重新审判”和“复查”有何区别? 2、本人因“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在判刑的七个多月之前因“通奸关系”经过调解原告方索要去了本人的现金  相似文献   

7.
一、新见吕簋与“吕王作刑”《吕刑》为今文《尚书》中的重要篇章,在传世先秦古籍中曾被称引过16次,是探讨西周法制状况的基本资料。然而针对《吕刑》的版本流传和字词含义,历代经师分歧很大,争论颇多。近年来先秦金文、简牍新资料不断涌现,其中很多可参证《吕刑》中的有关内容,并发现以前未曾注意到的问题。本文以新公布的吕簋铭文为据,对聚讼已久的“吕王作刑”文句试加考释。《吕刑》首句日“惟吕命王享国百年,耄,荒度作刑,以诘四方”,以此交待《吕刑》的制作背景。  相似文献   

8.
李家伟 《法治与社会》2005,(10):F0003-F0003
一个三轮车夫竟然百折不挠跟交警大队打了5年官司,告过20多个政府部门.日前,这个名叫吕福山的西安“车夫”收到了胜诉判决书(7月13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9.
在目前形势下,有人提问:既然剥削阶级已经消灭了,为什么还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法是否还是专政的工具?有的人则公然主张削弱或取消专政。那末,究竟什么是“专政”?为什么现阶段仍必须继续坚持专政?社会主义的法是否已经丧失其专政的功能?这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实际问题,也是一个有待澄清的理论问题。“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与“实行专政”概念不是等同的什么是“专政”?列宁说过:“专政是个大字眼,大字眼是不能随便乱说的。”(《列宁选集》第3卷,第517页)但人们在使用这个字眼时,往往把“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与“实  相似文献   

10.
目次一、引言二、基本规范:效力检验标准?三、国际法:能拯救基本规范吗?四、“效力链条”:运送效力?五、法律的规范性六、总结一、引言“法律是什么”是西方法理学中的经典性问题,自古以来对这个问题就有着各种各样的观点。基于这些有差异的观点,形成了西方法理学的基本流派。按照古希腊以来被普遍接受的自然法思想,自然法是不分地域、不分种族而普遍有效的法律,实在法是对自然法的模仿,与自然法相矛盾的实在法不是法律,也可以说,不具有法律效力。从自然法理论中,我们可以作出这样两个总结:(1)“法律是什么”的问题与法律效力标准具有天然的…  相似文献   

11.
准备这次采访之前,本刊记者将“新股民”三个字输入互联网,在近10万条的搜索结果中,连续出现的《你是新股民吧?》(笑话故事)吸引了记者的眼球。小六刚开了户来到股票市场。在门口买了一份证券报,这时有个人说:“新股民吧!”小六愣了:“你怎么知道?”“报纸除了日期是真的,其余都是假的,老股民哪有买的!”小六进了大厅,这时人已经很多了,他站在人家身后看电脑,有人跟他打招呼:“新股民吧!”“你怎么知道?”“老股民都早来占机器,哪有你这么晚的!”小六刚坐下来看大屏幕,旁边有人说:“新股民吧!”“你怎么知道?”“老股民都在打扑克,哪有看股…  相似文献   

12.
新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中国法学会举行的《全国新宪法理论讨论会》曾探讨过这个问题。陈丕显同志曾向中国法学会理事会提出:“我们应该认真研究新宪法的基本精神、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我们研究这个问题,对于认识和掌握新宪法的本质和特色、探索  相似文献   

13.
美国人文学者刘易斯·芒福德曾经说过:“城市是靠记忆而存在的。”对此,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先生精辟地阐述道:“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因为它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胚胎、童年、兴旺的青年到成熟的今天──这个丰富、多磨而独特的过程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城市肌体里。一  相似文献   

14.
关于“风水”先生,前人曾作过辛辣的讽刺。诗云:“风水先生惯说空,指南指北指西东。世上若有封侯地,何不寻来葬乃翁?”寥寥数语,便揭了“风水”先生的老底:无非是些骗人的把戏。 老底子都叫人揭了,饭碗还能保得住吗?该干  相似文献   

15.
《政治与法律》丛刊第六辑刊载的汪纲翔同志的《同案被告人可否互为证人?》一文认为,同案被告人不能互为证人,不能根据他们的供述来定案。这个看法值得商榷。 (一)同案被告人的供述或辩解可以作为证据,互相印证。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并明确规定有六种证据,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就是其中的一种。同案被告人的  相似文献   

16.
“在火车上写标语”,这个句子有歧义。有歧义的原因朱德熙先生认为是两种不同小类的动词重合的结果,施关淦先生认为是介词的“在”和动词的“在”重合的结果。本人认为有歧义的原因既不是不同小类的动词的重合,也不宜归于“在”的词性的不同,而是两种语义指向不同的“在+Np”重合的结果。写出来向朱德熙、施关淦两先生请教。 1.动词重合说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7.
开心一刻     
抱怨执行死刑警官走进牢房,一边抖着雨衣,一边向犯人宣布赶赴刑场的命令,死刑犯惊异地说:“冒这么大的雨去刑场?”警官说:“你还有什么可抱怨的,我还得冒雨回来呢!”谁高一天,两个不同国家的人碰在一起夸耀自己的国家的高楼最高。甲说:“我们最高的房子,从房顶往下跳要过好几个小时才能落地。” 乙说:“那算什么高,我们那房子若往下跳,你猜他是怎么死的?是半路上饿死的。”戒指法官:“为什么你拾到这样贵重的戒指不交警察或是失物招领处呢?”被告:“我倒是有过这个念头,法官先生。可是当我看到戒指上刻的那一句话后,我就把…  相似文献   

18.
幽默大王     
道歉法官问杰克:“你是不是在电话里骂了亨利先生?”“是的,先生。”“你愿意道歉呢,还是愿意被罚款?”“我愿意道歉。”杰克打电话给亨利,说:“我是杰克,昨天我叫你见鬼去,你现在不要去了。”  相似文献   

19.
小幽默     
枪决前的愿望法官:“你就要被枪决了,最后还有什么愿望?”犯人:“我希望穿上一件防弹背心。”80岁的小偷法官:“被告,您干的这件事简直令我们难以置信,您怎么会在80岁高龄的时候去偷别人的汽车呢?”被告:“法官先生,您当然无从了解,在我年轻的那个时候还没有汽车呀!”拒不交代在法庭上,法官在审问窃贼:“你老实交代,你是怎么打开那个保险柜的?”“这可不能告诉您,法官先生,”窃贼说,“因为本庭上在座的说不定就有想吃我这碗饭的。”诚实的贼“你声明你偷东西是因为你快要饿死了,”法官问小偷,“那么你为什么不拿吃的,却偷光了钱柜呢?”“因…  相似文献   

20.
吕福山现在是西安市进城务工人员中的名人了!“名人”吕福山是农民出身,小学文化,在西安市蹬了多年三轮车,外表看起来是个极其普通的农民工。这个农民工的不一般在于他懂法,尤其是跟蹬三轮车有关的行政法。这些年他利用自学的法律知识与公安、街道打交道,赢了官司,讨回了权益。现在不仅农民工们对吕福山刮目相看,就连政府的干部都“敬他三分”。农民工吕福山成了“草根英雄”,于是就出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