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辽南地区某鸵鸟养殖场的雏鸵鸟于1997年7月发生绿脓杆菌病,经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全群患病雏鸵鸟全部康复。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该场当时饲养1~90日龄的雏鸵鸟64只,于1997年7月5日发现3只雏鸵鸟发病,随后发病数逐渐增多,大多为6周龄以内的雏鸵鸟。...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大同市某鸵鸟养殖场,饲养种鸵鸟22只、3月龄以上青年鸵鸟220只和雏鸵鸟84只,均分区饲养。雏鸵鸟为本场孵化,场舍周围无畜禽饲养场。1997年5月12日,雏鸵鸟群中有1只无任何症状而突然死在运动场上,次日又有4只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卧地不起...  相似文献   

3.
蛴螬治疗鸵鸟破伤风鸟类不感染破伤风,但我们于1996年在鸵鸟场遇到1例鸵鸟发生破伤风,用蛴螬等治愈。症状2月28日,河南省嵩县荣华实业有限公司鸵鸟场发现1只体重150kg的公鸵鸟精神异常沉郁,不愿走动,翅膀紧缩,不吃食,偶尔啄食但进不到口里;卧地不起...  相似文献   

4.
鸵鸟新城疫病毒的分离与鉴定花群义张晓丁周晓黎贾建军董俊石世匡(昆明动植物检疫局650034)新城疫(ND)是鸵鸟的重要传染病之一。本病的特点是发病急,死亡率高,主要危害一年以下的鸵鸟。近年来,我国鸵鸟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但ND严重威胁着鸵鸟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工饲养鸵鸟在世界各地和我国都得到迅速发展,国内外对鸵鸟的人工孵化、育雏、饲养管理、生态与环境有关疾病的防治报道较多,但对鸵鸟的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不多或测定的生化参数较少。本试验选择30只1~6月龄临床健康鸵鸟进行38项血清生化参数的测定,旨在为今后...  相似文献   

6.
白肌病 (又称营养不良 )是一种肌肉变性疾病 ,其病因尚不清楚 ,但与缺乏硒和维生素E有关。 1999年 3— 4月份 ,湘南某鸵鸟养殖场曾发生一起因硒缺乏而造成 2— 3月龄雏鸵鸟白肌病的病例。1 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湘南某鸵鸟养殖场饲养 1— 2月龄雏鸵鸟 96只 ,一直使用配合饲料和当地的青绿饲料。 1999年 2月上旬以来 ,部分鸵鸟表现精神不振 ,可视粘膜苍白 ,衰弱 ,运动障碍 ,步态蹒跚 ,站立困难甚至卧地不起 ;有的下痢或出现黄染后往往突然死亡 ,濒死期鸵鸟颈部扭曲痉挛 ;育成鸵鸟和成鸵鸟未见发病。该群鸵鸟至 3月中旬共死亡 2 9只 ,发病期间…  相似文献   

7.
温州市鹅湖乡的农民和大地广告公司联合引进1批4月龄鸵鸟和2批鸵鸟蛋,目前共饲养鸵鸟28只,2月3日死亡1只,2月6日又发现1只离群拒食,遂要求出诊。主诉已死的鸵鸟13月龄,死前表现离群、精神沉郁、羽毛松乱,继而拒食,粪软量少,曾排出少量茶色尿液,死时...  相似文献   

8.
1997年春 ,海南省某鸵鸟场的青年鸵鸟发生一种以肠套叠为特征病变的疾病 ,先后发病死亡 2 5只 ,虽经多方面调查研究 ,尚未确定病因。近年来 ,国内鸵鸟养殖业发展很快 ,有必要对该病的发病原因进一步探讨。1 发病情况该场为新建的种鸵鸟场 ,饲养的种鸵鸟主要从国外引进 ,场内饲养条件较好 ,卫生防疫措施健全 ,在发生此病之前 ,除个别鸵鸟发生腿部疾病外 ,没有发现其他疾病。饲喂雏鸵鸟、青年鸵鸟和种鸵鸟的饲料来源相同。 1997年 3月 2 0日 ,该场第一批自己孵出的 11~ 12月龄青年鸵鸟群中 ,发现 1只鸵鸟排带血稀粪 ,第 2d即死亡。 2 0d以…  相似文献   

9.
从贵州省某鸵鸟饲养场病死鸵鸟的脑、脾中分离出 1株新城疫病毒———鸵鸟ND99,结合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确诊该场流行的以急性死亡为特征的传染病为鸵鸟新城疫。经最小致死量致死鸡胚的平均死亡时间 (MDT)、3日龄雏鸡脑内接种指数 (ICPI)、6周龄鸡静脉接种指数 (IVPI)测定 ,表明该分离株为缓发型毒株 ,其毒力弱于LaSota株。  相似文献   

10.
鸵鸟胃阻塞是鸵鸟较常发生的疾病之一,死亡率高达90%以上。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季发病较多,尤以6月龄以内的鸵鸟较常见。收稿日期:1999-10-18作者简介:冯德奉(1964),男,四川省丰都县人,兽医师。  重庆市丰都县金谷园鸵鸟养殖场有鸵鸟170只,1998年12月至1999年4月,在饲养过程中共死亡12只,其中因胃阻塞死亡6只,占死亡总数的50%,还有7只鸵鸟出现不同程度胃阻塞症状。经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后控制了病情。1 发病原因1.1 鸵鸟天生具有异食癖的特性 鸵鸟常不加选择的采食一些不易被消化的异物,如沙石、木棍、塑料、铁丝、橡皮等,聚集在腺胃…  相似文献   

11.
从2005年山东省某鸵鸟饲养场发病鸵鸟分离出1株新城疫病毒,命名为SD01,采用一步法RT-PCR扩增了该分离株F基因的重要功能区片段(535 bp),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研究了其分子生物学特性。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F基因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与NDV强毒株的特征性结构一致(112R-R-Q-K-R-F117);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分离株在分类地位上属于基因Ⅶd型,与目前报道的鸵鸟源和其他禽类NDV毒株基因型一样,说明目前我国流行的仍然是NDV基因Ⅶ型。提示,对于鸵鸟新城疫的防治,除进行疫苗免疫之外,采取生物安全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陕西某鸵鸟场发生一种以呼吸困难、严重下痢、死亡率高为特征的疫病,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学检查、病毒分离、治疗性诊断确诊为鸵鸟新城疫(ND).从发病鸵鸟分离到1株病毒,经鸡胚传3代,其血凝性逐渐稳定,致死胚均表现皮肤出血;经血凝试验(HA)及血凝抑制试验(HI)鉴定为新城疫病毒(NDV),这是陕西省首次从鸵鸟分离到NDV.  相似文献   

13.
澳洲鸵鸟学名鸸鹋,是澳大利亚的国鸟,世界上的珍禽,仅次于非洲鸵鸟的世界第二大鸟.10年前,一位名叫杨介新的沈阳女画家离开繁华都市,来到远离尘嚣的大兴安岭深处,在这高寒地区用偶尔得到的十几枚墨绿色的鸸鹋蛋,孵出了一个美丽的"鸵鸟王国",由此成为远近闻名的"鸵鸟女王".  相似文献   

14.
1998年8~11月,北京某鸵鸟场饲养的16批600多只幼龄鸵鸟,因发生疫情累计死亡388只,死亡率达60%,经济损失惨重。发病鸵鸟为7~70日龄的幼龄鸵鸟,以15~40日龄的死亡最多,约占死亡总数的2/3。一般在发病后2~6d死亡,有的甚至突然死亡。1 临床表现和剖检变化病鸵鸟羽毛松乱...  相似文献   

15.
进口澳洲鸵鸟爆发支气管杯口线虫病韦志芳邓如桂张树勋(银川动物检疫所750001)宁夏回族自治区某中加合资特种禽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场1996年10月按合资合同从加拿大多伦多地区引进4~10月龄澳洲鸵鸟211只,其中雌鸟104只,雄鸟107只,在我所隔离监...  相似文献   

16.
某鸵鸟场有种鸵鸟 3 0余只 ,每周孵化 1次 ,每次入孵鸵鸟蛋 2 0枚左右 ,但自 1998年 7月以来 ,几批孵出的雏鸵鸟在 1月龄左右病死率高达 80 % ,发病雏鸵鸟中以腹水综合征居多 (约60 %~ 70 % )。1 发病情况该场雏鸵鸟孵出后即给饮服自配的电解质营养液 ,其中含NaCl3 .5g/L ,NaHCO3 2 .5g/L ,在 14日龄前 ,每天饮用 3~ 4次 ,再不供给其他饮水 ;对不饮水的雏鸵鸟每次灌服该营养液10mL左右。雏鸵鸟在 2 0日龄左右即开始出现腹水综合征 ,表现为精神沉郁 ,被毛粗乱 ,食欲下降 ,腹部膨大 ,行走呈企鹅状 ,反应迟钝 ,有的雏鸵鸟有…  相似文献   

17.
以不同新城疫(ND)HI抗体水平的5只鸵鸟进行新城疫病毒(NDV)感染试验,HI抗体效价(Log2)在3Log2以内的3只鸵鸟均表现ND的典型症状和病变,4 Log2的鸵鸟耐过NDV的侵袭,5 Log2的鸵鸟未表现任何症状.这表明当鸵鸟的ND HI抗体水平≤4 Log2时应及时接种ND疫苗.  相似文献   

18.
1998年12月,汕头某公司从东非引进红颈鸵鸟104只(公鸟35只,母鸟69只),空运途中死亡32只(公鸟4只,母鸟28只),隔离检疫期间又死亡12只(公鸟5只,母鸟7只)。根据运输情况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认为运输不当等应激因素是导致鸵鸟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1 运输情况104只鸵鸟被分装于13个用带皮木板钉制的木栏内,木栏收稿日期:1999-07-30作者简介:许如苏(1964~),女,广东省潮阳市人,高级兽医师,硕士,从事动物检疫工作。大小为3.00m×2.15m×1.20~1.80m,每个栏…  相似文献   

19.
海南省某鸵鸟养殖场 ,在孵化育雏中有 2批不同日龄的雏鸵鸟陆续出现软腿、胫骨弯曲、关节肿大、跛行等症状 ,病情严重。经病史调 ,饲料中钙、磷检测 ,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观察 ,认为本病是由饲料中钙过量和钙磷比例不当引起的。1 发病情况该鸵鸟场 1997年 5月 12日孵出雏鸵鸟 19只 ,5月 2 6日孵出雏鸵鸟 2 6只 ,2批雏鸵鸟饲喂本场配制的雏鸵鸟饲料。前者5月 2 7日开始发病 ,此后发病数量逐渐增加 ,至 6月 19日死亡8只 ,8只病情严重、症状明显 ,3只病情轻微 ,死亡率 42 %;后者6月 7日开始发病 ,至 6月 2 5日 12只死亡 ,10只症状明显 ,4只症状…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非洲鸵鸟盲肠盲端的组织结构特点,采用大体解剖和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技术对1月龄和12月龄非洲鸵鸟盲肠盲端进行了解剖学与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在非洲鸵鸟盲肠盲端的固有层中有大量的淋巴滤泡.1月龄非洲鸵鸟的盲肠盲端在固有层形成一层炮弹状淋巴滤泡.淋巴滤泡被结缔组织分隔,而12月龄时,固有层形成散在扁圆形的淋巴滤泡.表明,非洲鸵鸟的盲肠盲端与盲肠前段有很大差别,在盲肠盲端形成一个特殊的免疫器官,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