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官僚政治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政治的基本特点,也是中国君主专制统治的支柱。历代封建君主在通过各级官僚机构来实现其对全国人民统治的同时,为了防止官僚机构的腐败,又建立了监察制度以保证官僚机器正常运转。因此,吏治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就依赖於监察制度的调节作用。本文旨在论述:清代是一个以满族贵族为核心、满汉地主阶级联合专政的封建王朝,又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高发展形态。这种政治的特殊性削弱了监察制度对于官僚政治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导致了吏治的败坏。  相似文献   

2.
在城乡对立的根源和发展趋势上,马克思、恩格斯与西方学者既存在着分歧也有一致。通过梳理社会主义城乡"分"与"合"的历史经验,探索社会主义城乡关系形成与曲折发展的历史规律,对推进当前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实践意义。马克思城乡一体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城乡由分离走向融合,认为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城市和乡村的对立。  相似文献   

3.
国家整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65,自引:2,他引:63  
本文从国家整合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学理性分析。国家整合作为一个过程,是在社会分化的过程中对业已分化的部分加以调整、统筹并形成整体的产物。在以往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国家整合表现为国家与社会的二元整合特点,结果是城乡的分化或对立。由城乡分割到城乡统筹是历史转折的标志。它意味着从国家与社会的二元性整合走向一体性整合,达致城市与乡村的相对均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便是国家整合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其深刻的意义在于,通过国家整合,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状况,在业已分化的城乡差别的基础上重新构造城市与乡村的有机联系和统一性。核心是在国家整合下,将资源尽可能地向乡村配置并激活农村内在的动力。它要以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支持和引导农村的发展,由城乡分离走向城乡一体。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以往的乡村建设完全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历史唯物主义过程中,曾将城市与乡村分离和对立基础上形成的城乡关系作为一个基本的理论范畴,并在其经济社会研究中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城乡关系有过深刻分析,而消灭城乡对立和差别则是他们设想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试就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城乡关系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从历史发展来看,城市与农村是人类不同生产生活方式的聚集区域,两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社会关系等存在较大差异。城乡分离的原因主要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马克思认为,城市和乡村间的分离与对立是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同步的,二者间的对立或矛盾关系将会随一国或地区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得到改善,并达成相互融合。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城乡统筹",强调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在经济、社会、民生等各领域统筹城乡发展,构建新型工农、城乡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浅谈清初封建官僚政治的主要特征贾爱萍官僚政治是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清朝腐败的官僚政治,在历史的长河中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仅有着巨大的消极影响,而且也是社会的腐败之源。究其原因是其官僚政治本身的贪赃在法,贿赂公行,因循...  相似文献   

7.
演变围绕两条主线:户籍制度与资源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对中国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城乡二元结构如今已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个变化主要是围绕两个方面进行,即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和资源配置制度逐渐消解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对立。冲破户口藩篱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是经典作家以深邃的历史洞察力深刻分析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与规律而创获的重要理论成果。中国道路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依据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迁的客观规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而成功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强国富民之路。从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的视域对中国道路进行科学总结和理论阐释,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道路的成功开辟和顺利前行,遵循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有机体的变革是历史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辩证统一;社会有机体生存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社会有机体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人民群众主体能动性的创造发挥;社会有机体发展的整体合力形成是内部结构和构成要素的有效运行;社会有机体发展的稳步推进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相统一。发挥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前瞻性研判,必将为中国道路的继续前行提供坚实的哲学依据、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浅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当前法制建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当前法制建设的关系何宝玉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急剧变迁,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封建的以君主行政权为核心的官僚政治被打碎,以"刑"为中心的依附于行政权的封建等级法律制度被彻底否定,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法...  相似文献   

10.
城乡融合是马克思恩格斯十分关注的理论议题和现实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消灭城乡对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真正共同体首要条件之一,而生产力高度发达是实现其融合发展的物质前提。如何实现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重要议题。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所有制基础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史进程表明,中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逻辑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乡融合发展思想的理论逻辑是辩证统一的。进入新时代,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视角中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启迪。  相似文献   

11.
140年前,一个天国在中国的土地上建立。它就是曾经轰动中国以至世界18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这个天国虽然早已成为历史,但它没有被历史遗忘,人们还在不断地纪念它。许多人撰文著书,从农民革命、民族革命、社会革命、思想革命以及道德革命等等不同的方面,揭示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有的说,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第一次革命高潮。有的说,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虽然其革命的目标大都是反对封建剥削者与封建压迫者,争取农民自身的经济地位与政治地位的改变,在这一点上,与其以前的农民战争没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12.
城市与乡村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形成的两大生产-生活空间,城乡空间的分异与融合伴随着城市与乡村发展的全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乡之间不仅地理空间分离,政治、经济、社会空间也日趋异化;城乡二元化体制不仅表现为城乡二元化的公共管理与服务体制,也表现为城乡多元空间的分离与割裂。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城乡空间的变革推动着乡村城镇化、农业工业化并带来了城乡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的互动。在此情况下,空间融合成为城乡一体化的新视角,其广度和深度在相当程度上也反映了城乡一体化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3.
《政策》2003,(11)
(1)马克思:"中世纪是从乡村这个历史舞台出发的,然后,它的进一步发展是在城市和乡村的对立中进行的;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而不像古代那样,是城市乡村化。"  相似文献   

14.
“民主与科学”作为一个口号,曾经在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响彻云霄,在20世纪初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深入人心。它是革命时代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思想武器,简明地概括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基本要求:在法国,这个口号意味着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理想,思想上反对天主教的神权统治,批判封建神学和宗教迷误;在中国,这个口号曾被尊为“德先生”和“赛先生”,同样意味着反  相似文献   

15.
官僚政治在中国源远流长。本世纪上半叶国民党执政时期 ,官僚政治呈现出新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后 ,官僚政治的幽灵时隐时现地出没于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作为一种复杂的历史现象 ,官僚主义表现形式多样涉及面广 ,危害大 ,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主要对象之一。克服官僚政治 ,建设民主政治 ,还是要靠法制。邓小平的民主法制理论将为终结中国的官僚政治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6.
朱浒 《求索》2023,(3):14-22
中国历史上的明清时期,往往被视为发展停滞的时代。这种认识忽视了明清时期发展的一面,忽视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文化底蕴。事实上,与同一时期的欧洲社会相比,明清时期并不是“文明洼地”。明清时期,官僚政治达到了一个较为平衡的状态,财政机制得到了合理化改革,民生体系的建设较有成效;在经济方面,市场经济与同时期欧洲的发展水平相当,本土经济中生发了早期工业化,对外贸易卷入世界体系之中;在思想观念变动方面,批判封建专制的启蒙思想开始兴起,学术民间化、专业化促进了学术思想的发展,关注社会现实的经世思潮构成了学术与政治互动的内在动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7.
官僚政治在中国源远流长。本世纪上半叶国民党执政时期,官僚政治呈现出新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后,官僚政治的幽灵时隐时现地出没于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作为一种复杂的历史现象,官僚主义表现形式多样涉及面广,危害大,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主要对象之一。克服官僚政治,建设民主政治,还是要靠法制。邓小平的民主法制理论将为终结中国的官僚政治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8.
从官本位到民本位——民主法制建设的路径与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官本位作为封建官僚政治与文化的历史遗存,不仅与民主政治相悖,与现代法治相悖,也是与市场经济相悖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中,必须同时实现从官本位的政治法律体制向民本位的政治法律体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历史上,“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某一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曹雪芹在他的文学巨著《红楼梦》中,通过对神圣地统治中国达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亵渎和叛逆,形象而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新的进步,为我们留下了值得记取的历史经验。今天,我国已经建成崭新的社会主义社会。但社会主义社会是从旧社会脫胎而来的,在这段历史河床上,不可兔地沉淀着旧社会的残渣。彻底清除它,还需要许多代人的努力。这些残渣,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表现为不仅有属于资产阶级法权系统的东西,还有属于封建宗法等级特权系统的东  相似文献   

20.
“城乡中国”时代的资本下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已由乡土中国时代进入城乡中国时代。进入城乡中国时代,只有促进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城乡融合,才能实现产村融合。工商资本下乡对城乡中国时代社会的发展有利也有弊,一方面促进了由城市到乡村的要素流动,另一方面也可能侵蚀国家目标和农民利益。因此,我们要通过农村的再组织化,使乡村社会与工商资本形成利益共同体,从而保护农民权益,增强农民主体性,推动乡村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