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见难""阅卷难""调查取证难"等是中国律师在执业中长期存在的难题。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修改后的律师法,专门规定了一些新措施破解律师执业难题,更好地改善律师执业环境。  相似文献   

2.
正义的温度     
你是否也和我一样,被港剧中律师义正词严的形象吸引,为美剧中律政俏佳人的风姿着迷,被现实中律师口若悬河的表达所折服。怀揣着对律师行业的好奇与热爱,我加入了这支可爱的队伍,并选择成为一名辩护律师。  相似文献   

3.
生活中有许多人把律师与"打官司"等同起来,一说起律师,浮现在脑海里的往往是他们在法庭上雄辩滔滔的形象。这实际上是一大误解。律师的活动有相当一部分不是去法庭,而是做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性工作,将可能会发生的矛盾和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清除各种和法律相悖的事故隐患。特别是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更使律师业务的重点从"打官司"转向社会各行各业的  相似文献   

4.
律师队伍的政治思想工作十分必要,律师的政治思想觉悟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律师所接触的犯罪嫌疑人及犯人情绪是否稳定,以及对社会、法律的认识程度.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司法人员对这些人的正面教育,虽然下了很大功夫,但不如律师说几句话.可以这样说,这些人更听律师的,认为律师在维护他们的合法权利,他们认为律师的话可信.因此,思想政治建设,对于律师形象的塑造,对于律师队伍的建设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紧迫的.  相似文献   

5.
百年·人物     
《小康》2021,(7)
正施洋中国首位"劳工律师"施洋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被北洋军阀逮捕杀害,牺牲时年仅34岁。施洋字伯高,1889年6月13日生于湖北省竹山县施家湾一个书香世家。他是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中国首位"劳工律师",曾领导汉阳钢铁厂工人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第一个地方总工会——武汉工团联合会的主要发起人与实际组织者。施洋心系劳工,不仅免费为他们打官司,还无偿对贫苦劳工进行资助,因此被大家称为"劳工律师"。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施洋:"施洋同志的牺牲,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自己的政党,是最保护工人阶级利益的。"  相似文献   

6.
此次司法改革,法官遴选委员会的设立成为"重头戏",而律师亦成为选拔法官的当然主体之一。但是比较分析显示,我国缺少以律师为基础来选拔法官的传统。同时,同为大陆法系国家,我国法官的遴选制度却形似而神不在。而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制度不可回避的矛盾冲突中,中国的律师制度亦有着重大缺陷。在这三大背景下,将律师群体纳入法官队伍无疑是一种跳跃式地直接套用模式,是有违中国司法运行之规律的。因此,应在坚持正确传统文化观的基础上,在完善中国法官制度、律师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全面评估外来移植制度,循序、坦然地展开这一改革。  相似文献   

7.
栾少湖,青岛市人,现任全国律师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青岛市律师协会会长和中共青岛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作为律师界的佼佼者,他获得了业内外的高度评价:司法部和全国律协评选他为"全国优秀律师";《中国律师》称他为"中国律师界最著名的领军人物"之一;《亚洲法律杂志》评他为"亚洲25热门律师人物"之一;"中国大律师网"以及众多知名媒体选他为中国"百强大律师"之一;山东省司法厅授予他个人一等功;青岛市委评选他为"市优秀共产党  相似文献   

8.
薄茹 《北京观察》2004,(4):16-18
二十五年的刑事辩护律师 让律师王耀庭用一句话总结他二十五年来作刑事辩护律师的感受,他只说了一个字--难.也许有人不能理解,律师是一个既有社会地位又有较高收入的群体,难在何处?这个认为"中国再没有第二个人像我这样做了这么长时间刑事辩护"的律师,因为对律师职业的热爱,因为对正义和真理的执著,因为对不幸的悲悯,承受了太多苦难.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少数律师在办案过程中,或蒙骗当事人,包打官司;或私自索取当事人费用,在办案过程中提供虚假证据,出具虚假法律意见书等。这些侵犯当事人利益的现象,使律师业的整体形象受到了严重损害,人们对律师的信任度开始下降,中国律师行业面临信用缺失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律师的北海行动,首先是为刑辩律师维权。北海警方此次一口气抓了4个律师,甚至连根本没有取证的律师也抓起来,抓捕规模已属史无前例。如律师群体再保持沉默,律师刑辩之路,恐将跌入深渊。为刑辩律师维权,是因刑辩律师在为普通百姓维权。庄严公正的法律不应放过一个坏人,但更不能冤枉一个好人。法律要保障每个公民都有免于恐惧的自由,就必须让每个公民都能享有不被刑讯逼供的自由,不被枉法裁判的自由和接受法律服务的自由。中国律师的北海行动,也在为推动中国的法治进程贡献力量。律师的会见权阅卷权取证权,只有从《律师法》落实到真正的诉讼程序中,促进《刑法》《刑事诉讼法》相关法律条文的修改,刑事辩护的程序正义才能真正得到维护,中国也才能真正成为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1.
实质不在于我们的国家形象是什么,而是在于我们的价值坐标在哪里. 中国形象标志将来可能不再是"龙",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重新建构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这一重要研究已正式被列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  相似文献   

12.
跨地域语境下台湾电影中的台湾形象是中国形象的区域性建构与想象。台湾电影中的台湾形象总是置身于"中国大陆—台湾—日本"和"中国大陆—台湾—美国"的"文化三角"模式中,并以一个相对于"父"的"子"形象被加以建构和塑模。台湾历史性地纠结于我性的祖国之"母"、"宰制之父"(清政府和国民党当局)和"传统之父"与他性的"殖民之父"(日本)和"西方之父"(美国)所形成的文化"夹缝"中,表现为悲情"弃子"和现代"游子"的演变。台湾形象中强烈的主体意识、浓郁的文化乡愁和历史的无家焦虑之间的冲突,凸显了中国国家形象中最为纠结和最为繁复的特殊景观,昭示了想象和建构的艰巨性。  相似文献   

13.
严骏 《民主与法制》2014,(19):22-23
“审辩冲突”的现象 2014年5月23日,江西高院对周建华案进行二审,周泽律师被法警粗暴地从辩护席上拖出法庭。下午开庭他想旁听,在开庭前再次被法警粗暴地拖出法庭,同时他与李金星律师都被法官当庭剥夺辩护权利。周泽律师向本社记者表示,  相似文献   

14.
修改后的律师法,扩大了执业律师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权利,从理论上解决了律师执业中"会见难"、"阅卷难"和"调查取证难"的三大难题.从立法机关的立法理念上来讲,这次律师法修改,是一种刑事诉讼理念上的进步,赋予了律师与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更加平等的权利,给予了律师以充分的法律信任,表明律师的政治地位和法律待遇在不断提高,他们将在刑事诉讼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十年浩劫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要恢复律师制度,明确指出: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要靠两手,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法制建设. "文革"中深受其害的邓小平和彭真同志亲自主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30年之后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暂行条例》,使律师工作重新走上历史的舞台,象征着国家民主与法治的进步.仅仅头十年,全国建立律师事务所3748个,有专职律师4万余人,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40亿元.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11月18日)沪府办发〔2014〕63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市司法局制订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外律师事务所互派律师担任法律顾问的实施办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外律师事务所联营的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外律师事务所互派律师担任法律顾问的实施办法第一条为了规范、有序地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内开展中国律  相似文献   

17.
律师思维在方法论层面具有双向规范性、商谈说理性、应用广域性、智识综合性等特征,这些特征蕴含了丰富的法治要素。受到来自法律职业制度结构、权力资源分配以及职业特性和发展水平等多方因素的影响,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律师思维的研究和关注普遍不足,中国语境下的"像律师那样思考"面临着律师思维缺位的困境。法律思维研究中的"混沌主义""法官中心主义"和"碎片主义"等现象遮蔽了律师思维的方法论特征与法治内涵,会对律师职业发展、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以及国家法治建设产生诸多消极后果。实现"像律师那样思考"需要从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规则层面、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制度完善层面以及在国家与社会治理领域层面构建、培育和拓展规范意义和方法论意义上的律师思维。  相似文献   

18.
是怎样的一位律师?他累计为70多家房地产公司(集团)、70多家施工企业提供建筑房地产专业法律服务,曾应最高人民法院邀请,作为全国三名律师代表之一参加过《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稿)研讨会,同时拥有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造价工程师、注册会计师、律师执照,2011年被评选为“中国建筑业年度人物”,2018年被亚洲法律杂志ALB评为中国十五佳诉讼律师,2019年被著名评级机构钱伯斯推荐为“建筑工程”领域第二级别(Band2)律师。  相似文献   

19.
"我自己有个切身的感受:上推五年比之前的司法人员形象要好,尤其是最近三年变化更大。过去在全国各地跑案子时,听到最多的不满是对司法机关的抱怨,而现在,司法人员的形象要好过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熊律师对记者这样描述着几年来司法界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2009年是中国律师制度恢复重建30周年。人们依稀记得,在1979年“四人帮”的“特别审判”中,首次有律师的身影出现在法庭,宣告中国律师制度的恢复与重建; 人们更清晰地记得,在2009年国庆大典上,中国知名公益律师佟丽华作为律师界的唯一代表出现在依法治国的彩车上接受检阅。走过了30年历程的中国律师,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依旧面临着诸如刑案难办、306条困惑以及公众误解等尴尬局面。而发生在2009年年底的李庄事件,更让律师这个特殊职业群体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并引发了业内人士和社会的关注与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