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社会并不是纯粹的泛法律社会,依法治国也不是孤立的治国方略。法治带来了道德精神的革命,赋予道德以新的内容。而道德中永恒的精神,如正义、自由、公平、诚信也成为法治的基本价值追求,它对于法治实现的制度前提、主体法律心理、法律实施环节都起着不可忽视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道德与法律的一体化意义上提出“道德法治”的命题,是试图在当前的背景下梳理和阐释道德与法律共生共长、互促互进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法治的框架下的运作和其对法治的推进作用。这里的“道德法治”不是作为一个新的概念而出现,而是着重突出一种观念,即只有通过道德与法律的良性互动才能实现社会的理性治理。  相似文献   

3.
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目标,道德在实现法治过程中有其积极价值。法治是道德的价值目标,从当今社会治理来看,道德对于法治的价值意义揭示了法治应该是什么,为什么应该如此的道德价值,道德使法治具有了值得人们追求的意义。它表现在道德对于法治过程中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的价值意义。具体而言,道德是确立良法的基础;道德是法的适用的必要保障;道德是守法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4.
法治社会建设中的道德问题,除了加强社会成员的德性培养之外,还需要通过制度尤其是法律来解决.立法和司法是法律解决道德问题的两种重要途径.道德问题的立法解决,是将道德适度转化为法律,实现主流道德价值观的制度化,强化道德约束力,引导社会成员崇德向善;道德问题的司法解决,是通过司法的救济机制,倡导合道德行为,抑制非道德行为,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法和司法双管齐下,能够整合多元价值,协调利益冲突,凝聚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增强道德认同,构建具有良好道德风尚的社会.同时,社会道德水平的整体提升,又为法治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5.
齐瑞 《前沿》2005,(7):137-140
法律与道德关系问题是法理学由来已久,至今仍争论不休的重大问题,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探求不仅具有应然与实然的理论意义,更是关乎社会控制模式选择的重大实践问题。在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今天,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又以一些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法治进程中,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既简单又复杂;既相互渗透又彼此保持距离;既有契合之处,又有冲突之时,寻找二者契合点,解决二者冲突是本文试图予以阐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事关治国模式选择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古代法哲学和西方法哲学(本文主要指自然法学和分析法学)虽然对此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由于它们的根本出发点是错误的,因而根本不可能科学地揭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当今中国的治国模式正经历着从德治向法治的重大转型,这必然要求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基本立场和方法的同时,重新审视和构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张珣 《前沿》2013,(8):64-66
法律与道德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法哲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传统中国社会有自己特殊的社会秩序架构和原理,法律与道德问题,在中国就转化为"法治"和"德治"的命题。在当今法治社会中,道德是否仍有作用?有多大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本文拟从法史学角度,以中西方历史考察为基础,谈谈法治社会视野下道德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法治是人类特定时空文化条件下的治道活动,文化是法治的深层土壤,道德是法治的源头活水。现代治理既是德治与法治的结合、道德治理与法律治理的统一,也是在文化认同、文化共识之上的规则之治和良法之治。德治是基础,法治是保障,两者紧密结合方能达至善治。法律与道德都是民族历史文化精神的产物,法治既是对恶念恶行的约束和禁止,更是对人性本善的维护与倡导,是全社会对契约精神的崇尚和对诚信原则的恪守。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也是道德的屏障。从文化层面而言,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与法律相对分离、法治与德治主次有序,但最终只有获得更高层次的复归,才能形成良法善治的统一体,而这一"正反合"的辩证发展过程,寓于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必然体现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相似文献   

9.
罗桂全 《桂海论丛》2007,23(3):20-2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探讨法治文明与道德文明各自的特性及其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二者的互动规律及和谐关系,进而说明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相互统一的,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高速经济发展和急剧的社会变迁积累了大量社会问题并暴露了深层矛盾。这些综合性难题的解决既需要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运用,也离不开人们的道德自觉。但法治与道德的相辅相成是有条件的,法治与道德在性质、发生作用的方式和适用领域等方面存在着区别,只有尊重双方的边界避免法治与道德的越界滥用,才能发挥两者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小丽 《前沿》2005,(9):179-181
法治发展应该获得相应的道德支持。我国社会普遍的道德与法治不相适应,道德不足以支持法治。道德有很强的传统性,传统道德的影响仍然很大,传统道德与现代法治的不和谐是明显的。在法治进程中,有必要重新审视传统道德,吸收其中的合理成分。传统的重等级、重调处道德观显然与法治发展不相适应,传统的义利道德观对市场经济法治的实现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事习惯在民事立法和司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湖北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社会现状和民众的法律心理决定了民事习惯在当代湖北的法治建设中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为此,应当开展全省范围的民事习惯调查,对民事习惯进行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采用地方法规的方式对湖北独有的善良的民事习惯加以确认,同时赋予法官必要的自由裁量权,允许法官在个案中对某些民事习惯的法律效力予以确认,以充分发挥民事习惯在法治湖北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法律以伦理道德为价值基础,道德始终贯穿于法律运行过程之中,共同维护社会的良性发展.在建设法治社会进程中,道德体现于法律的各个环节,对立法、司法、守法等不同环节的完善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浓 《前沿》2003,(9):137-139
法治是一种治国思想体系和一整套方式、原则、制度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前提是有可遵循的良法 ,故法律规范必须要有道德作为价值基础 ;法治的关键是法律的实施 ,执法者、守法者的道德素质在其中起着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改革放30多年来的高速经济发展和急剧的社会变迁积累了大量社会问题并暴露了深层矛盾.这些综合性难题的解决既需要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运用,也离不开人们的道德自觉.但法治与道德的相辅相成是有条件的,法治与道德在性质、发生作用的方式和适用领域等方面存在着区别,只有尊重双方的边界避免法治与道德的越界滥用,才能发挥两者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朱征夫 《同舟共进》2012,(11):23-24
前一段时间,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托举哥周冲,那位死亡以后冰冷的双手仍然定格为托起姿势的无名青年,那些在飞机上与歹徒英勇搏斗的乘客,还有那些在暴雨中互相救助的北京市民,比北京市政府更快宣布为无家可归者免费提供休息食宿场地的酒吧老板,他们一次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善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日常生活之  相似文献   

17.
论法治进程中的人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作武 《湖湘论坛》2003,16(6):54-56
法治与人权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法治进程中必须重视人权的保护。根据我国的国情 ,必须经过人权的宪法保护、人权的部门法保护、人权的司法保障、人权的国际公约保护等几个基本途径来实现法治进程中的人权保护。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犯罪是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其原因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文章从法律和道德两个方面论及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并且提出要实行以“德治”为主、以“法治”为辅的方针来“教育、挽救、感化”未成年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19.
道德法律化是中国传统法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西方法律现代化实践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要借助道德的法律化来维护道德传统,提高道德实践水平,在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并举的治国方略的指引下,最大限度地整合道德与法律规范,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文明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论道德建设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庆荣 《前沿》2003,(2):73-75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坚持道德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 ,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 ,把广泛性要求与先进性要求结合起来 ,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